均相反应过程
n n 多釜串连的总 VR ,t VR ,i qV , 0 i 有效容积: i 1 i 1
2014-12-18 25
1. 解析法: 一级反应:
(rA ) kCA kCA,0 (1 x A )
i C A,0 ( x A,i x A,i 1 ) kCA,0 (1 x A,i ) x A,i x A,i 1 k (1 x A,i )
4.自催化反应:(-rA)与生成物浓度有关,返 混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反应,此时全混流反应器所 需容积最小。
2014-12-18 31
不同转化率
不同级数
图9-16
2014-12-18 32
6-2 以产率和选择性为优化目标 对于复杂反应,应考虑返混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平行反应过程优化
A
k1
k2
R(主) (rA, R ) k1C A 1 n S(副) (rA, S ) k2C A 2
进入微元体A 的量 = 离开微元体A的量 + 反应消耗A的量
qV ,0C A,0 (1 x A ) qV ,0C A,0 [(1 ( x A dx A )] (rA )dVR
x A dx VR A C A, 0 0 r qV ,0 A
2014-12-18
C A, 0
CA
x A dx dC A A C A, 0 0 r rA A
反应动力学模型不知或太复杂,难以分析求解
方法:由实验测出多组xA与(-rA)或CA与(-rA)数据,绘出变化 曲线,根据积分区间,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所需的反应时间。
2014-12-18 9
计算反应器有效容积VR
日处理量 VR (t t ' ) 24
VR C A,0-C A C A,0 x A = = = qv ,0 rA rA
rA=
C A, 0 x A
n kCA
① 反应动力学曲线 ② CSTR反应器操作 线,k=1/τ
2014-12-18 20
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
宏观混合:凝集微团尺度的均匀混合,反应器出口浓 度是不同停留时间物料微团的浓度平均值。 微观混合:分子尺度的均匀混合,物料浓度均一。
CA
2014-12-18
xA 1 e kt
t
C A, 0
C A , 0 C B , 0
CA
dC A 1 1 1 ( ) 2 kCA k C A C A,0
ktCA, 0 1 ktCA, 0
8
C A, 0 1 ktCA, 0
xA
2. 数值积分图解法
t
C A, 0
VR C A,0-C A xA = = =C A,0 qv ,0 rA rA
2014-12-18 17
1. 解析法:
简单一级反应:
=
VR C A,0-C A x = =C A,0 A qv ,0 rA rA
= C A, 0
xA xA = kC A k (1 x A )
因为各级有效容积相同,且做定常态流动:
1 2 i N
x1 x0 k (1 x1 ) x2 x1 k (1 x2 )
xN xN 1 k (1 xN )
第一级 第二级
k x1 1+k
N釜出口最 终转化率
1 2 x2 1-( ) 1+k
CA
C A, 0 1 k
kC A
k xA 1 k
xA kC A,0 (1 x A )2
1 4kC A,0 1 2kC A,0
18
简单二级反应: = x A 2
CA
2014-12-18
1 4kC A,0 1 2k
xA 1
2. 数值积分图解法
不同的反应器如何影响浓度与温度?
2014-12-18 5
§2 间歇操作反应器(BSTR)
2014-12-18
6
特点:分批操作,所有物料的停留时间相同,物料 在反应器内混合均匀,不存在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 反应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取t~t+dt的时间间隔进行衡算:
原有A 的量 = 剩余A的量 + 反应消耗A的量
C A, N C A, 0 1 N 1-( ) 1+k
26
第N 级
2014-12-18
x A, N 1
2. 图解法
已知转 化率图解 容积或空 间时间:
说 明
1. t 1 2 3
2. 1 2 3(三个面积相等)VR相同时;
3. N=1,CSTR;级数越大,越接近平推流 N →∞=PFR 。 一般不超过5级。
第九章
均相反应过程
Homogeneous reaction
2014-12-18
1
均相反应是指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处于 同一相内的化学反应。 本章重点研究在均相反应器内物料流动 状态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 1.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 2. 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 3. 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 4. 多釜串连反应器
2014-12-18
15
操作特性:物料在反应器内被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时接近于全混流反应器。
定常态操作
2014-12-18
16
反应转化率随空间时间 的变化规律: 对反应器内的组分A物料衡算: 进入反应器量 = 离开反应器量 + 反应消耗量
qv ,0C A,0=qv ,0C A+(rA )VR
-rA
2.在xA轴上标出最终转化率xA,N
3.从原点出发作逐级做全混流 操作线,逐级图解,直至求出 最终一釜出口转化率≥ xA,N为 止,在MN曲线上的交点数,即 为串联釜数。
2014-12-18
自学P358例9-4
28
§6 均相反应过程优化和反应器选择
绝大多数是恒温恒压下进行,因 此返混程度对反应结果影响很大。
0
1 A y A, 0 x A n ( ) dx A 1 xA
13
2. 数值积分图解法
C A , 0 dC x A dx VR A A C A, 0 CA 0 r qv , 0 rA A
P349例9-2
2014-12-18 14
§4 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CSTR)
2014-12-18
27
已知τ图解各釜出口转化率和串连釜数: C A,0 ( x A,i x A,i 1 ) C A,0 ( x A,i x A,i 1 ) n 原理: i rA,i kCA (rA,i ) i 步骤: 1.用已知动力学数据作-rA对xA 的曲线MN。
以上我们所讲的是微观混合
2014-12-18 21
两者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相同,反应结果?
设有浓度为CA1和CA2的两个容积为V的物料微团: 微观混合: 宏观混合:
2V C A1 C A2 n C A1 C A2 n (rA ) k( ) k( ) 2V 2 2
n n n n
(VkCA1 VkCA 2 ) k (C A1 C A 2 ) (rA ) 2V 2
t:反应时间,h t’:每批加料、出料、清洗等操作的辅助时间 日处理量:生产任务所规定【m3/天】
VR V
2014-12-18
为装料系数
0.7 ~ 0.85 不沸腾 0.4 ~ 0.6 沸腾
10
§3 连续操作管式反应器
2014-12-18
11
特点:物料流动处于湍流状况时接近平推流。 反应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对微元体积dVR 中的组分A物料 衡算:
VR CA
VRCA VR (CA dCA ) (rA )VR dt
(rA )
t
CA
dC A dt
C A, 0
C A , 0 dC x A dx dC A A A C A, 0 CA 0 r rA rA A
2014-12-18
7
1. 解析法:
反应转化率随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
假设:有N个连续操作搅拌釜串联,釜内物料流 动状况均为全混流,各釜有效容积VR相同,定常 态流动,反应前后无物质的量变化。
2014-12-18 24
i级
VR CA
对任意一级组分A做物料衡算:
qv,0 C A, i x A,i
qv , 0 C A,i 1 x A,i 1
n
(1) n1<n2 降低CA可抑制副反应,全混流反应器对选择性最有利; (2) n1>n2 升高CA可抑制副反应,活塞流反应器或间歇搅拌釜较合适; (3) n1=n2 选择性与CA无关,各种连续操作的反应器皆可应用。
2014-12-18 2
§1 均相反应动力学
2014-12-18
3
均相反应动力学的描述多采用幂函数模型。 简单反应:
A R 可逆反应:
k
rA kc
n A
A
k1 k2
R
(rA ) k c k c
n1 1 A
n2 2 A
平行反应: k1 R A k 2 S
2014-12-18
流入 流出 反应消耗 = + qV 0C A0 (1 xA,i1 ) qV 0C A0 (1 xA,i ) VR (rA,i )
C A,0 ( xA,i xA,i1 ) i (rA,i )
n n 物料流经整个反应 C A, 0 ( x A,i x A,i 1 ) i 器的空间时间: t (r ) i 1 i 1 A ,i
2014-12-18 29
6-1 以生产强度为优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