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织物设计

第十章织物设计


斜纹与反光带关系
五枚纬面缎纹的纹路斜向
三、密度与紧度设计
(一)理论计算法 1.紧密结构理论法 极端相结构理论即直径交叉理 论。假如纱线为圆柱体,当织 物中纱线达到最大密度时,相
纬 经
邻纱线相互靠近,在经纬纱交
叉部位宽度等于一根纱线的直 径,此时织物的最大密度可用 下式表示。
织物交织示意图
当织物中经、纬纱的线密度相同时,则有:
各类组织的m值的取值表
组织类别 平 斜 缎 方 纹 纹 纹 平 F F=Fj=Fw=1 F=Fj=Fw>1 F=Fj=Fw≥2 F=Fj=Fw≥2 Fj>Fw取F=Fj Fj<Fw取F=Fw Fj>Fw取F=Fj Fj<Fw取F=Fw m 1 0.39 0.42 0.45 0.42 0.35 0.35 0.31 组织类别 急斜纹 急斜纹 急斜纹 缓斜纹 缓斜纹 缓斜纹 变化斜纹 变化斜纹 ( Fj>Fw( F w)取F=Fj m 0.42 0.51 0.45 0.31 0.51 0.42 0.39 0.39
60.4 61.6 63.8 67.2 72.8 82.3 (102) 100 (300) 100
67.0 68.1 70.1 73.2 78.0 86.0 (101.6) 100 (200) 100
71.8 72.8 74.6 77.4 81.7 88.6 (101.2) 100 (166.6) 100
斜纹密度×0.7=平纹密度
斜纹密度×0.83=平纹密度
2.紧度理论法
假设纱线为不可压缩的圆柱体,且为紧密状态时,其经、 纬纱最大理论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p j max p w max E j紧 dj E w紧 dw

式中: 、 p j max
——织物的最大理论经密和纬密,根/10cm。 p w max
将此最大密度分别与设计所要求的经向紧密率Kj和纬向紧
密率Kw
紧密率的含义是织物的实际紧度E实与该织物在相同结构时 相对应的紧密织物的紧度E紧的比值。即。
K E实 E紧 100%
常见规则组织紧密织物的紧度值
组 结 构 相 1 0 0 2d 织 平 E j‘ 50.0 纹 E w’ (∞) 100 (103) 100 75.6 64.0 57.7 54.0 51.6 50.3 三页斜纹 E j’ 60.0 E w’ (300) 100 (102) 100 82.3 72.8 67.2 63.8 61.6 60.4 紧 度(%) 四页斜纹 E j’ 66.7 E w’ (200) 100 (101.6) 100 86.0 78.0 73.2 70.1 68.1 67.0 五枚缎纹 E j’ 71.4 E w’ (166.6) 100 (101.2) 100 88.6 81.7 77.4 74.6 72.8 71.8
织物中经纬纱捻向的配合对织物的手感、厚度、表面纹路等
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织物的捻向设计中,还可利用不同捻向纱线的间隔排列, 形成隐条、隐格效应,使织物外观含蓄、雅致。这在精纺毛织 物和仿毛织物的设计中应用较多。
2.纱线捻向与织纹的关系 (1)纱线浮长段的反光带 现象 浮在织物表面的每一纱 线浮长段,在光线照射下,
在一定区域内均能看到纤
维的反光现象,各根纤维 的反光部分排列成带状,
称作“反光带”。由纤维
反光构成的反光带的倾斜 方向与纱线捻向相反。
(2)斜纹、缎纹类织物的织纹与纱线捻向的关系
织物组织结构、经纬纱原料等条件相同的纱线浮长段,在同 样的光照条件下,其反光特征是相同。但是如果织物组织的织 纹方向不同,则会得到斜纹纹路清晰或斜纹纹路不清晰的不同 外观结果。

Kw Kj
=1时,总紧度系数Kz为:
K z 2K max 90.92F m
式中 :Kmax——方形织物中成品最大经(纬) 当纬经比不等于1(非方形织物)时,紧度系数可用下式估算:
K j max
1.667 K max K max 0.6 ( ) 0.6 B B
式中: B——成品纬经密度比(Ttj=Ttw时)或紧度比; Kmax——方形织物中成品最大经(纬)紧度系数。 Kjmax——非方形织物中成品的最大经向紧度系数; Kmax——方形织物中成品的最大经(纬)紧度系数。 上述紧度系数是理论计算所得,最终选择确定的紧度系数应 小于此计算所得的数据。
三、纺织品设计的类型
(一)仿样设计 • 仿样设计就是根据样品进行仿制设计,可以是复制出完全相 同的织物,也可以是仿照样品的某些特征进行设计。其步骤 一般为:(1)分析来样。(2)确定产品的主要结构参数。(3) 确定织物的纺、织、染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二)改进设计 • 根据用户对某一织物的改进要求,从分析消费者意见入手, 对织物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三)创新设计
P
0.67 Ttj / Ttw j
2Ttj Ttw 式中: T平 ——经、纬纱线密度的平均值,其计算式为: T平 Ttj Ttw Pjmax(Pwmax)——方形织物的最大经(纬)向密度,根/10cm Tt——经(纬) F—— m——织物的组织系数(随织物组织而定),见表10-3 C——不同种类织物的系数,棉:1321.7;精梳毛织物:1350;粗梳毛织物: 1296;生丝织物:1296;熟丝织物:1246。
Pmax
R 100 d (R t)
式中 d——经纬纱直径,mm; R——组织循环纱线数; t——一个组织循环中纱线的交叉次数; 1 R n F 若令: d ,即1mm内纱线紧靠排列时的纱线根数; t ,即 平均浮长。 则上式可简化为:
p max
nF 100 F 1
当经纬纱的线密度不相同时,则有:
(三)织物结构设计
• 包括织物的经、纬向密度设计及配合和组织设计。
(四)花纹图案设计 • 应根据品种类型、使用对象及流行趋势来设计。 (五)纺织染整工艺设计 • 织物的外观风格需要由相应的机械后加工(如割绒、拉绒、剪 花、热压、磨毛等)或化学染整后整理(如漂炼、印染、丝光 、烂花、涂层、防缩、防静电、防水、防污、防燃等)获得。 (六)织物规格设计与计算
(二) 纤维原料的选择和纱线设计 • 织物性能和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纤维原料。选择纤维 原料时,不仅要选择原料品种,还要考虑原料的品质特征(如 长度、细度、长细度指标离散程度等),不同原料的搭配、混 纺比例等。此外,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 在纱线设计中,不仅要设计纱线的结构,还要按织物的风格要 求设计纱线的线密度、捻度及捻向。
Fj=Fw=F Fj<Fw( ( w)取F=Fw
j)Fj<Fw取F=Fw Fj=Fw=F j)Fj>Fw取F=Fj j> w取F= j
经重平 纬重平 经斜重平 纬斜重平
j< w取F= w
(三)参照设计法
由于影响织物经、纬向密度和紧度的因素很多,采用公式
计算的结果总会与实际产生一些偏差。实际上,在产品设计时, 往往可先参照类似品种初步确定其经、纬向密度,然后通过生
Pj max Pw max
CF m T平
3.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相等,经、纬向密度不等 其经、纬向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CF m 167 0.67 Pw ( ) Pj Tt
4.织物经、纬密度与经、纬纱线密度均不相等 其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Pw ( CF m T平 )
1 067 Ttj / Ttw
9

2d
0
50.0
60.0
66.7
71.4
(二)勃莱依里经验法
勃莱依里经验法在使用时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方形织物
织物的经、纬向密度相等,经、纬纱线密度也相等的织物 称为方形织物。其最大经、纬密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Pj max Pw max
CF m Tt
2. 织物的经、纬向密度相等,经、纬纱线密度不等 织物最大密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p j max R 100 F 100 d j R d wt d j F d w
p w max R 100 F 100 dwR d jt dwF d j
该方法计算简便,但缺点是无法区别对待组织点平均浮长F相同, 而组织交织规律不同的织物。如果将织物的组织变化因素考虑进 去,则可修正为下列各式: ①斜纹织物
Pmax 100 nF [1 0.05( F 2)] F 1
②缎纹织物
Pmax 100 nF (1 0.055 F ) F 1
③方平织物
当F=2时, Pmax 100 nF (1 0.045 F )
F 1
当F>2时,Pmax
100 nF [(1 0.095 ( F 2)] F 1
当两织物所用原料和纱线的线密 度相同,如果已知此两织物的组 织和其中一织物的密度时,根据 该理论则可以获得另一织物的密 度。两种组织织物密度之间的换 算关系为:
式中:
R2 R1 t1 P2 P1 R! R2 t 2
P1——原织物的密度,根/10cm; P2——新织物的密度,根/10cm; R1——原组织的完全循环纱线根数, 根; R2——新组织的完全循环纱线根数, 根; t1——原组织的交错次数,次; t2——新组织的交错次数,次。
不同组织织物的密度换算系数
平纹密度×1.2= 斜纹密度 斜纹密度×1.125=
3 3
斜纹密度
平纹密度×1.33=
斜纹密度
斜纹密度×0.9=
斜纹密度
平纹密度×1.5= 3 3 斜纹密度 斜纹密度×1.11= 斜纹密度×1.25=
3 3
斜纹密度×0.75=平纹密度 平纹密度 ×1.43= 斜纹密度
斜纹密度 斜纹密度
第十章
织物设计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织物设计概述 织物设计内容与方法
本章知识要点
1.织物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2.织物密度的设计方法及适用场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