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层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分析

煤层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分析

煤层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研究现状及分析王伟安全09-2班摘要:瓦斯是指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由煤变质作用生成的,瓦斯赋存及其分布与成煤后期的改造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煤层开采向纵向深度逐步发展,矿井瓦斯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

掌握瓦斯赋存的规律和瓦斯的涌出规律,预测瓦斯的涌出量是瓦斯治理、矿井通风设计、瓦斯抽采系统设计和矿井及工作面产量确定的重要依据。

本文为了超前防治矿井瓦斯灾害, 通过讨论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分析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 研究了煤层瓦斯赋存和瓦斯涌出规律, 根据研究结果预测了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对瓦斯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层瓦斯瓦斯赋存瓦斯涌出规律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70%以上,我国煤炭工业在保障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恶化,突出表现在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增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瓦斯灾害日趋严重。

为了科学指导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 达到超前预测瓦斯灾害的目的, 必须掌握矿井开采煤层的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

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1.1瓦斯的生成煤层瓦斯是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的过程中生成的。

煤是一种腐植型有机质高度富集的可燃有机岩,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成煤要经过一系列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在整个成煤过程中都件随有烃类、二氧化碳、氢和稀有气体的产生。

结合成煤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成气时期。

1.1.1 生物化学作用成气时期这是成煤作用的第一阶段,即泥炭化或腐植化阶段。

这个时期是从成煤原始有机物堆积在沼泽相和三角训相环境中开始的,在温度不超过65℃条件下,成煤原始物质经厌氧微生物的分解生成瓦斯。

这个过程,一般可以用纤维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达:4C6 H10O5 →7CH4↑+8CO2↑+C9H6O+3H2O或2C6 H10O5 →CH4↑+2CO2↑+C9H6O+5H2O 在这个阶段,成煤物质生成的泥炭层埋深浅,上覆盖层的胶结固化不好,生成的瓦斯通过渗透和扩散容易排放到古大气中去。

因此,生化作用生成的瓦斯一般不会保留在现有煤层内。

此后,随着泥炭层的下沉,上覆盖层越来越厚,成煤物质中所受的温度和压力也随之增高.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减弱直至结束。

在较高的压力与温度作用下泥炭转化成褐煤,并逐渐进入变质作用阶段。

1.1.2 煤化变质作用成气时期这是成煤作用的第二阶段,即泥炭、腐泥在以压力和温度为主的作用下变化为煤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中,随着泥炭层的下沉,上覆盖层越积越厚.压力和温度也随之增高,个物化学作用逐渐减弱直至结束,进入煤化变质作用成气时期。

由于埋藏较深只覆盖层已固化,在压力和温度影响下,泥炭进一步变为褐煤,褐煤再变为烟煤和无烟煤。

煤中的有机质基本结构单元是带侧键官能团并含有杂原于的缩合芳香核体系。

在煤化作用过程中,芳香核缩合和侧链与官能团脱落分解,同时会件有大量烃类气体的产生,其中主要的是甲烷。

从褐煤到元烟煤,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生成的瓦斯也越多。

1.2煤层瓦斯的赋存1.2.1煤体内的孔隙特征煤体之所以能保存一定数量的瓦斯,这与煤体内具有大量的孔隙有密切关系。

根据煤的组成及其结构性质,煤中的孔隙可以分为三种:(1)宏观孔隙:指可用肉服分辨的层理、节理、劈理及次生裂隙等形成的孔隙。

一般在0.1mm以上。

(2)显微孔隙: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分辨的孔隙。

(3)分子孔隙:指煤的分子结构所构成的超微孔隙。

一般在0.1μm以下。

1.2.2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一段有两种,即吸附状态和游离状态。

而煤层瓦斯含量实际上是指吸附瓦斯量和游离瓦斯量之和,其值的大小往往是评价煤层瓦斯储量和是否具有油放价值的重要指标。

1)游离状态游离状态也叫自由状态,存在于煤的孔隙和裂隙中,如图1—1所示。

这种状态的瓦斯以自由气体存在,呈现出的压力服从自由气体定律。

游离瓦斯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煤的孔隙率。

在相同的瓦斯压力下,煤的孔隙率越大,则所含游离瓦斯量也越大。

在储存空间一定时,其量的大小与瓦斯压力成正比,与瓦斯温度成反比。

1)吸附状态这种状态的瓦斯主要吸附在煤的微孔表面上(吸着瓦斯)和煤的微粒结构内部(吸收瓦斯)。

吸着状态是在孔隙表面的团体分子引力作用下,瓦斯分子被紧密地吸附于孔隙表面上,形成很薄的吸附层;油吸收状态是瓦斯分子充填到极其微小的微孔孔隙内,占据着煤分子结构的空位和煤分子之间的空间,如同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状态。

吸附瓦斯量的大小,取决于煤的孔隙结构特点、瓦斯压力、煤的温度和湿度等。

一般规律是:煤中的微孔越多、瓦斯压力越大,吸附瓦斯量越大;随着煤的温度增加,煤的吸附能力下降;煤的水分占据微孔的部分表回积,故煤的湿度越大,吸附瓦斯量越小。

煤体中的瓦斯含量是一定的,但处于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的瓦斯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取决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变化。

如当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部分瓦斯将由游离状态转化为吸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吸附;相反,如果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时,又会有部分瓦斯由吸附状态转化为游离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解吸。

吸附和解吸是两个互逆过程,这两个过程在原始应力F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当原始应力发生变化时,这种动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现今开采的深度内,煤层中的瓦斯主要是以吸附状态存在着.游离状态的瓦斯只占总量的10%左右。

但在断层、大的裂隙、孔洞和砂岩内,瓦斯则主要以游离状态赋存。

随着煤层被开采,煤层顶底板附近的煤岩产生裂隙,导致透气性增加,瓦斯压力随之下降,煤体中的吸附瓦斯解吸而成为游离瓦斯,在瓦斯压力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大量游离瓦斯就会通过各种通道涌入采掘空间,因此,随着来掘工作的进展,瓦斯涌出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瓦斯将保持较长时间持续涌出。

1.3煤层瓦斯赋存的垂直分带当煤层露头或在冲击层下有含煤地层时,在煤层内存在两个不同方向的气体运移,即煤层中经煤化作用生成的瓦斯经煤层、亡覆岩层和断层等由深部向地表运移;地面的空气、表土中的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气体向煤层深部渗透和扩散。

这两种反向运移的结果,形成了煤层中各种气体成分内浅到深有规律地变化,呈现出沿赋存深度方向亡的带状分布。

煤层瓦斯的带状分布是煤层瓦斯含量及老道瓦斯涌出量预测的基础,也是搞好瓦斯管理的重要依据。

煤层瓦斯沿垂向一般分为两个带:瓦斯风化带和甲烷带。

1)瓦斯风化带瓦斯风化带是氮气一二氧化碳带、氮气带和氮气一甲烷带的统称。

各带不仅瓦斯组分不同而且瓦斯含量也不同。

现代瓦斯风化带是煤田在长期地质进程的结果,是有一系列地质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如风化剥蚀、围岩性质、煤层倾角等。

瓦斯风化带深度随煤系地层的具体条件而变化,不同矿区、不同井田瓦斯风化带深度变化很大,即使在同一井田的不同煤层有时也相差很大。

如开滦矿区的唐山矿和赵各庄矿,两矿的瓦斯风化带深度下限就相差80 m。

2)甲烷带瓦斯风化带以下是甲烷带,是大多数矿井进行采掘活动的主要区域。

在甲烷带内,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是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呈有规律的增长。

增长的梯度,随不同煤质(煤化程度)、不同地质构造和赋存条件有所不同。

相对瓦斯涌出量也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不少矿井还出现了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等待殊涌出现象。

因此,要搞好瓦斯防治工作,就必须重视币烷带内的瓦斯赋存与运动规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防止瓦斯的各种涌出危害。

1.4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量,煤层未受采动影响时的瓦斯含量称为原始瓦斯含量,如果煤层受到采动影响,已经排放出部分瓦斯,则剩余在煤层中的瓦斯含量称为残存瓦斯含量。

煤层瓦斯含量是煤层的基本瓦斯参数,是计算瓦斯蕴减员、预测瓦斯涌出量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测定结果表明,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一般不超过20m3/t一30m3人.仅为成煤过程生成瓦斯量的1/5—1/10或更少。

1.5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及含量的主要因素煤层瓦斯含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保存瓦斯的条件,而不是生成瓦斯量的多少;也就是说不仅取决于煤质牌号.而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储存瓦斯的地质条件。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影响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有:煤层储气条件、区域地质构造和采矿工作。

1) 煤层储气条件煤层储气条件对于煤层瓦斯赋存及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储气条件主要包括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煤层倾角、煤层露头以及煤的煤化作用程度等。

2) 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及含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目前总的认为,封闭型地质构造有利于封存瓦斯.开放型地质构造有利于瓦斯排放。

具体而言,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因素包括:褶曲构造、断层构造、构造复合与联合、构造组合和水文地质条件。

3)采矿工作煤矿井下来矿工作会使煤层所受应力重新分布,造成次生透气性结构;同时.矿山压力可以使煤体透气性增高或降低.其表现为在卸压区内透气性增高,在集中应力带内透气性降低。

这种情况会引起煤层瓦斯赋存状态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在采掘空间中瓦斯涌出量的忽大忽小;如开采上、下保护层时,在保护范围内.由于煤(岩)体透气性的增大,使媒体中的瓦斯大旦释放。

由于引起地层应力的重新分布,导致瓦斯赋有状态发生很大的变化。

表现为保护层本身的开采过运中.瓦斯涌出量的增大,而使邻近被保护层中的瓦斯捐到释放。

此外,在厚煤层分层开采中,也会有类似的现象。

2、煤层瓦斯涌出规律在煤层中或其附近进行采掘工作时,在采动影响下煤岩的原始状态受到破坏,发生破裂、卸压膨胀变形、地应力重新分布等变化,部分煤岩的透气性增加。

游离瓦斯在其压力作用下,经由煤层的裂隙通道或暴露面渗透流出并涌向采掘空间。

随着游离瓦斯的流出,煤体里面的瓦斯压力下降,这就破坏了原有的动平衡,一部分吸附瓦斯将解吸转化为游离瓦斯并涌出。

随着采掘工作的不断扩展,煤体和围岩受采动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瓦斯动平衡破坏的范围也不断扩展。

所以瓦斯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地从煤体中释放出来,这是瓦斯涌出的基本形式,又叫瓦斯的普通涌出。

与其对应的瓦斯特殊涌出是指在时间上突然,在空间上集中、大量的瓦斯涌出,主要有瓦斯喷出和煤与瓦斯突出。

2.1瓦斯涌出量瓦斯涌出量是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煤与岩石内涌出的瓦斯量,对应于整个矿井的叫矿井瓦斯涌出量,对应于翼、采区或工作面的,叫翼、采区或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

瓦斯涌出量大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为m3/d 或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日产一吨煤同期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是m3/t。

2.2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决定于自然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的综合影响2.2.1自然因素1)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它是决定瓦斯涌出量多少的最重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