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 煤层瓦斯的赋存与含量
第1章 煤层瓦斯的赋存与含量
5
CH4:43% O2:12% N2:45% 呼吸困难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57% O2:9% N2:34% 昏迷、死亡
可燃可爆性气体:5%-15%,>15%燃烧
二、煤层瓦斯的生成
1. 煤是怎样形成的?
煤是腐植型有机物在经受长期的地层高温、高压作用,并经过漫长的 变质作用形成的。
植物遗体→泥炭 成 煤 过 程 成 气 时 期
38-68*
0.55
1.61
* 引用国外文献数据。表中数据:阶段产气量/累计产气量/(m3/t)
三、煤层瓦斯赋存的垂向分带
1. 煤层甲烷逸散及气体渗透
N2 O 2
瓦斯风化带 CH4 甲烷带 CH4 CH4 CH4 CH4
12
三、煤层瓦斯赋存的垂向分带
2. 煤层瓦斯的垂直分带特征
CO2-N2带
CO2 CO2
四、煤的孔隙特征
4. 煤孔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0.09 总孔隙 小孔- 大孔 微孔 孔隙率(m3/t) 0.06
褐煤 无烟煤
8
二、煤层瓦斯的生成
2. 煤层中的瓦斯是怎样形成的?
煤化变质作用成气时期: 变质中后期:在瓦斯产出的同时,芳核进一步缩合,碳元素进一步集中在碳 网中。随着煤化变质作用的加深,基本结构单元中的缩聚芳核 的数目不断增加,到无烟煤时,主要由缩聚芳核组成。
9
二、煤层瓦斯的生成
3. 不同成煤期的瓦斯生成量
(1)煤的变质程度 煤的孔隙率随变质程度的变化呈 焦煤和瘦煤孔隙率最低,低变质程度 的褐煤和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孔隙率 均较大。
5 Φ/% 10 0 20
一马鞍型变化关系,即中变质程度的
15
10
20
30 V ad/%
40
50
22
四、煤的孔隙特征
4. 煤孔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孔隙体积 / (m3/t) 煤质牌号 挥发分 (%) 总孔隙 区间值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半无烟煤 无烟煤 46-43 40-35 34-28 27-22 21-18 17-10 9-6 5-2 0.073-0.091 0.028-0.080 0.026-0.078 0.021-0.068 0.028-0.065 0.034-0.084 0.041-0.049 0.055-0.136 平均 0.084 0.053 0.051 0.045 0.045 0.055 0.065 0.088 小孔-大孔 区间值 0.045-0.070 >0.001-0.053 >0.001-0.050 >0.001-0.039 >0.001-0.036 >0.001-0.052 >0.001-0.054 >0.001-0.076 平均 0.061 0.030 0.025 0.019 0.016 0.022 0.023 0.029 微孔 区间值 0.021-0.028 0.015-0.034 0.019-0.033 0.021-0.038 0.022-0.033 0.027-0.052 0.033-0.056 0.049-0.062 平均 0.023 0.026 0.026 0.026 0.029 0.033 0.044 0.055 23
生物化学成气时期
泥炭→褐煤 →烟煤(长焰、气、肥、焦、贫、瘦) →无烟煤
煤化变质作用成气时期
6
二、煤层瓦斯的生成
2. 煤层中的瓦斯是怎样形成的?
煤层瓦斯是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过程中形成的。 生物化学成气时期: 植物在厌氧、潮湿,温度小于65℃的条件下产生瓦斯。 沼泽、三角洲
65℃ 4C 6 H10 O 5 隔绝空气, 7CH 4 8CO 2 C 9 H 6 O 3H 2 O (纤维素) 微生物 (类烟煤)
孔隙分类 微孔 小孔 中孔 大孔 可见孔/裂隙 孔径范围(nm) <10 10~100 100~1000 1000~100000 >100000 孔隙特征描述 构成煤中的吸附容积 毛细管凝结及瓦斯扩散空间 缓慢的层流渗透区域 强烈层流渗透区域 层流及紊流混合区域
18
渗透孔容 吸附孔容
四、煤的孔隙特征
瓦 斯
N2带 N2-CH4带 CH4带
N2
N2
风 化 带
CH4
CH4
甲 烷 带
0 0.5 1.0 1.5 2.0 ml/g
瓦斯含量
0 20 40 60 %
瓦斯浓度
13
三、煤层瓦斯赋存的垂向分带
2. 煤层瓦斯的垂直分带特征
瓦斯成分 % 名 称 气 带 成 因 N2 20~80 >80 ~80 20 CO2 20~80 10~20 10~20 10 CH4 10 20 ~80 >80
1. 煤中的孔隙分类
吸附容积与渗透容积之和称为总孔隙体积; 煤的孔隙率:煤中的总孔隙体积占煤的视体积的百分比,%。
Vp Va 1 100% 1
t p K , K1 p t t
式中:
Φ——煤的孔隙率,%;
Vp——煤中总孔隙体积,m3;
K ,K1——煤的孔隙率,m3/t, m3/m3 ; Va——煤的视体积(包括孔隙体积),m3;
3
一、矿井瓦斯的概念与性质
1. 矿井瓦斯的概念
可燃可爆气体: 矿 井 气 体 的 分 类 烃类气体,如CH4、链烷烃(CnHn+2)、环烷烃 (CnH2n)、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其他气体,H2、CO、H2S等 有毒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放射性气体: CO、H2S、SO2、NH3、NO2、NO等 N2、CH4、CO2、H2等 Rn
特点:成煤物质埋藏浅、固结性差、透气性好,生成的瓦斯难以保存。
7
二、煤层瓦斯的生成
2. 煤层中的瓦斯是怎样形成的?
煤化变质作用成气时期: 褐煤层进一步沉降,在高温及地层压力在下,便进入变质作用造气阶段。 变质初期:基本单元——侧链和官能团的缩合稠环芳烃体系。
键力强 稳定
4C16 H 18 O 5 C 57 H 58 O10 4CO 2 3CH 4 2H 2 O
16
三、煤层瓦斯赋存的垂向分带
4. 甲烷带的特征
(1)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大; (2)煤层瓦斯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大; (3)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 (4)随着埋深增加,有可能出现瓦斯异常涌出、瓦斯喷出、甚至 瓦斯突出的情况。
17
四、煤的孔隙特征
1. 煤中的孔隙分类
煤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煤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其吸附性能 与煤的孔隙特征有较大的关系。 B.B霍多特的分类方法
矿井瓦斯防治
主讲:王兆丰 研究员 杨宏民 教授级高工
手 机:13939103988, 固 话:0391-3987919, 办公室:210, E-mail:wzf3988@, 13723188518 0391-3987439 420 yhmfs@;
1
第一章 煤层瓦斯的赋存与含量
本章要求: 1.掌握矿井瓦斯的概念、瓦斯的垂直分带、瓦斯的吸 附性能、瓦斯压力、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矿井瓦斯的生成各成气时期、瓦斯孔隙隙特征 及其分类。
2
一、矿井瓦斯的概念与性质
1. 矿井瓦斯的概念
瓦斯,又称甲烷,或沼气,CH4,Gas
瓦斯概念 广义: 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狭义: 专指甲烷。 煤层、围岩瓦斯能涌出到矿井的部分:CH4、CO2等 瓦 斯 来 源 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气体:炮烟、内燃机尾气、充电氢气 化学、生物反应生成的气体:煤自燃(CO)、矿物质氧化(SO2、 H2S)、坑木等腐烂 放射性物质蜕变过程中生成的气体:Rn(氡)、He(氦)
煤化 阶段 成气阶段(期)
500
褐 煤
连续生成
CH4
甲烷生成量(m /t)
419
400
长 焰 煤 气 煤 肥煤 焦煤 瘦 煤 贫煤 半无 烟煤 无烟 煤
I
339
CO2+CO
重烃
300
3
270 229
200
287
212 168
II
不连续生成
100
68
0
III
泥 煤
褐 煤
长 焰 煤
气 煤
肥 煤
焦 煤
贫 煤
CO2— N2 带 生物化学—空气 N2 带 N2—CH4 带 CH4 带 空气 空气—变质 变质
14
三、煤层瓦斯赋存的垂向分带
2. 煤层瓦斯的垂直分带特征
我国部分矿区的瓦斯风化带深度表 矿区 抚顺 北票(台吉) 南桐(鱼田堡) 涟邵(洪山殿) 红卫(里王庙) 郴州(三五矿) 焦作(焦西) 煤质牌号 长焰煤、气煤 气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无烟煤 无烟煤 煤层倾角(°) 80 60 30 30 25-30 60 12 瓦斯风化带深度(m) 180~205 115~150 70 130 <15 <15 180
15
三、煤层瓦斯赋存的垂向分带
3. 瓦斯风化带的特征
我国确定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时主要采用如下指标:
⑴ 瓦斯压力P=0.1~0.15MPa; ⑵ 甲烷(CH4)组分浓度≥80%(体积百分数); ⑶ 相对瓦斯涌出量q=2~3m3/t; ⑷ 瓦斯含量(煤芯中的甲烷含量)X: ① 气煤 ② 肥煤与焦煤 ③ 瘦煤 ④ 贫煤 ⑤ 无烟煤 X=1.5~2.0m3/t; X=2.0~2.5m3/t可燃物; X=2.5~3.0m3/t可燃物; X=3.0~4.0m3/t可燃物; X=5.0~7.0m3/t。
泥炭 羟基(-OH) 褐煤
键力弱 不稳定 易断裂 易脱落
) C H O 2CH CO 3H O C 57 H 58甲基( O10 -CH3 34 42 5 4 2 2
褐煤羧基(-COOH) 烟煤
-O-) C H 2CH H O C15 H 14醚基( O 13 4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