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第Ⅰ卷(共42分)一、(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俳.优绯.红痱.子匪.来贸丝B.殉.葬咨询.徇.私洵.美且异C.怠.慢怡.然贻.笑革灭殆.尽D.嬴.秦蜾蠃.羸.弱不论输赢.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洵美且异其黄而殒体无咎言与子同仇B.及尔偕老载笑载言搔首踟踌静女其殊C.所向披靡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美人之怡D.言笑晏晏驰聘千里幽昧险隘涵淡澎湃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枝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杨志一心想做官,“博得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
C.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专指黄金。
D.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力足以至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__,可以无悔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__。
A.矣也矣也 B.焉者矣也C.之者也矣 D.之也也矣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尽尺寸之地B.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①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②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D.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自我徂.尔,三岁食贫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十六大胜利召开的消息传来,人们无不弹冠相庆....,兴奋异常。
C.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步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D.局长是个只问“上情”不顾“下情”的官僚,三人成虎....的事情经常在他身边发生。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任何物种的分布都有其固有的疆域,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可以轻易地将物种带离其亿万年囿禁的家园。
人们用凤眼莲(水葫芦)饲喂牲畜,用互花米草保滩改土……正当人们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大自然的报复也开始了;凤眼莲霸占并糟蹋了美丽的八百里滇池,互花米草像疯了似地吞噬着海滩堤岸以及其间的一切生物。
于是,人们开始警醒:我们遭遇到了生物入侵!造成以上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人们“引狼入室”。
因为这些入侵的物种,是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有意引进的,到最后却无法控制,以致泛滥成灾。
伴随人类活动而进行的生物“偷渡”也是造成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
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生物伴随着人类活动漂洋过海,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其中一些物种泛滥成灾,成为“入侵者”。
此外,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
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原产于南美洲曾作为花卉引入我国并一度作为猪饲料推广的凤眼莲现已遍布八百里滇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有的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原产中美洲的微甘菊入侵深圳内伶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使岛上4000多亩乔灌木丛林被微甘菊所覆盖,大量树木枯死,猕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生物入侵还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近年来,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逐年增加;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因入侵生物所造成的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0%---15%,棉花产量的15%---20%,水果蔬菜的20%---30%。
外来入侵物种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作为马草料由侵华日军从日本带入我国的豚草,现已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其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很难彻底根除,而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防治代价又极为巨大。
如何狙击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7.下列有关生物入侵危害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入侵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B.生物入侵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C.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D.生物入侵会导致“枯草热”症等疾病的蔓延,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8.依据文意,下列属于人们“引狼入室”的行为所造成的恶果的一项是①“植物杀手”豚草疯狂侵袭南昌;②水葫芦淤塞河道,挤占黄浦江;③松村线虫侵吞江苏松属植物;④互花米草肆虐,崇明岛不再是鸟类天堂;⑤美国白蛾威胁天津大树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9.综观全文,下列对“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B.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C.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对新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物种造成严重威胁的现象。
D.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导致新生态环境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的现象。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来生物既能丰富我们的生物物种,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危害。
B.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大大增加了生物入侵的机率。
C.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根本问题。
D.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彻底狙击生物入侵。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今海南儋州)北归,卜居阳羡(今江苏宜兴)。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之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
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竞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相与:辅助(他)B.遂举以售诸.人诸:“之于”的合音。
C.吾今日迁徙..来此迁徙:迁移,搬迁。
D.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游:交游,交往。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遂与.邵推扉而入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①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②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①坡因.再三慰抚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①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②而陋者乃.以斧考击而求之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诗多用“赋”“比”“兴”的手法,因而又有“诗六义”的说法。
B.先秦时代的散文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孟子》等,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C.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一扫六朝骈俪文的浮华文风,使古代散文创作走上了健康之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后人把韩、柳、“三苏”、范仲淹、王安石和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D.屈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楚辞体”又称“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是多用“兮”字。
14.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解同情别人 B.为人疏财仗义C.为官清正廉明 D.关心民生疾苦第Ⅱ卷(共108分)四、(20分)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⑴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①②⑵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⑶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⑷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⑸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说怿女美。
(《诗经·邶风·静女》)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诗经·秦风·无衣》)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刘贤冰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
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
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