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皮肤损伤
•皮肤变软,易因摩擦力及刺激导致皮损,且渗 透性增强。
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
•更换低敏胶布 •减少胶布使用 •更换粘贴位置 •清洁粘贴部位皮肤
•对于经常需粘贴胶布的皮肤处,可预先贴上保护性材料
皮肤损伤可预防的因素有哪些?
♦皮肤损伤通常是长期重复粘贴或不正确操作造成 胶带选择
----粘性太强/没有延展性 胶带使用不当
二、指南
2013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南
1. 保护新生儿皮肤和促进将来皮肤健康; 2. 皮肤的微生物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疾病, 预防感染; 3. 沐浴的最佳实践措施不明确; 4. 关于新生儿皮肤感染的预防仍不明确; 5. 最理想的是预防尿布皮炎和医源性黏胶 相关的皮肤损伤;
课堂目标
oal
(p Q
新生儿皮肤解 剖和生理特点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3,40(4):365-380. Published b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WOUND CARE
画
Medical Adhesives and Patient 3.3
ANCC
Safety: State of the Science
• 100%未接受过医院预防MARSI额规范培训; • 40.4%表示缺乏MARSI相关知识和预防技能; • 81.6%护士不了解2016INS指南中提出的:请注意使用导管固定装置引起的 医用黏胶 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更换固定装置时应注意评估皮肤情况; 注意因年龄、关节运 动和水肿等情况所致皮肤损伤的潜在风险(I)。
•低体重
•胎龄 •住院时间 •中心静脉 •机械通气和持续压力支持
•胎龄24-27W医源性皮肤损伤率为 57% •足月儿是3%
•新生儿皮肤损伤出院后容易形成疤痕 •浸润/化学损伤/皮肤剥脱/血管通路
正确预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
1、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
2013年,由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一份专 家共识牵头,共计23位专家共同讨论形成,参与的专 家涉及老年科、皮肤科、伤口造口、电生理、肿瘤、围 手术护理、姑息治疗、感染控制、危重护理、整形手 术 、新生儿、物理治疗、整形科、儿科静疗护士等。
肤摩擦和组织水肿增加张力性损伤表皮和 真皮之间的分离
接触性皮炎
L__
类型---皮炎
•医用粘胶是一种很普通的引起非过敏性,刺激性 接触性皮炎 •反应更容易暴露发生 •皮肤未干燥就用粘胶产品会増加发生率 •受累区域与胶布粘贴区域一致 •局部发红、肿胀、甚至有水泡,持续时间短
过敏性皮炎
类型---皮炎及其他
MARSI
2013年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 2016年美 国压力性损伤顾问小组将其列为2期PI
是指移除粘胶产品后的30分钟或30分钟以上 的时间内出现持续性红斑和/或其他的 皮肤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水疱、 大疱、縻烂或撕裂)
现状■-■护士知晓率
• 65.6°%的护士听说过MARSI;
• 34.4%表示从未听说过;
类型
SH
表皮剥脱 类型---机械性损伤
•黏胶移除导致表皮细胞分离
•反复使用和移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
•常发生极端年龄,但是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 •儿科发生率8-17% •可以是部分皮层,也可以是全皮层
张力性损伤 类型---机械性损伤
•坚硬的背衬由于皮肤的移动导致损伤 •张力性损伤臀部/膝部手术后发生率6-41% •大量的胶带固定加压敷料,关节部位的移动,皮
•真正与粘胶相关的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对于疑似过敏性皮炎,应立即考虑适宜的调查 (如斑贴试验或过敏性试验) •受累面积等于/超出暴露区域 •多表现为红斑、水泡、瘙痒性皮炎 •持续时间约1周左右
皮肤浸润 类型---皮炎及其他
•密闭胶带下的胶带会引起皮肤浸润和刺激 •由于皮肤处于过度潮湿时间过久所致 •皮肤起皱,呈白色/灰色
Contact Hours
Consensus Statements for the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
Laurie McNichol _ Carolyn Lund ■ Ted Rosen ■ Mikel Gray
皮肤的主要功能
•防止微生物/外缘性物质入侵和小创伤。
•是防止体液丧失的一个机械屏障。 •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调节体温。 •密布提供感官知觉神经末梢和专门的受体。
皮肤的其他功能
•通过皮肤光照合成维生素D。
•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有助于血压调节。 •通过加速正常细胞代谢修复表面的伤口。 •分泌汗液、尿素和乳酸。 •表达情感。
♦出生后10〜14 d角质层才逐渐成熟。
表皮层 真 皮层_ 皮下 层4
皮肤解剖结构的模式图
毛发 皮脂腺 立毛肌 动脉 静脉 毛囊 小汗腺 神经 脂肪细胞
新生儿皮肤解剖和生理特点2
•早产儿出生时表皮pH值>6.0, 1周后降至5. 5。
•经皮吸收化学成份能力强。 •皮肤非常容易损伤。 •感染、中毒、液体失衡。
何娇波,尹志勤,钟小华•临床护士预防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7):1544-1547.
医用黏胶相关定义
医用黏胶
是组成各种产品 ( 包括胶布、敷料、电 极 片、造口袋等)的其 中 一种成分,用于固定 外 部医疗装置,拉合伤 口 边缘,促进伤口愈合
----张力性粘贴 移除不当
--—移除太快/角度太大 皮肤消毒剂
----未完全干燥
医用黏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1.选择不恰当
nf aHh<=ci\/p nrnHi irtc nnt i ICPH ti«i trauma ran
environment to acute and critically ill patents. Although often described as being limited to the extremes of age, such skin injury occurs across all age group^P-?3^;叟i ® technique is not used, superficial layers of the skin are removed along with the adhesive product, which not only affects skin integrity but can cause pain and the risk of
住院新生儿医源 性皮肤损伤的高 危因素
正确预防新生儿 新生儿尿布皮 医源性皮肤损伤 炎的护理原则 的发生
新生儿皮肤解剖和生理特点
新生儿皮肤解剖和生理特点1
♦新生儿表皮角化层很薄。 ♦早产儿表皮和真皮间连接欠紧密。皮肤游动大,在
摩擦和牵拉作用易发生部分或全部剥脱。 ♦胎龄30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角质层只有2-3层。
■ ABSTRACT
Skin injury related to medical adhesive usage is a prevalent but underrecognized complication that occurs across all care settings and among all age groups. If proper technique for application and/or removal
医用胶胶布
指因医疗需要,在 塑料/织物材料上涂以 医 用黏胶,由具有压力 敏 感性的粘贴面和作为 黏 胶载体的背衬共同组 成 的产品,用于覆盖/ 保护 伤口、拉和伤口边 缘
黏胶面
包括丙烯酸酯、硅 酮、水凝胶、水胶体敷 料、聚氨酯、天然胶、 氧化锌
病理生理
>仍未被完全揭示 >当黏胶和皮肤之间的粘性强于皮肤细胞和细胞之间的连接时, 则
容易导致表皮部分或完全分离 >胶布揭除时,即便有时并无肉眼可见的损伤,但表皮细胞层之 间
常常发生脱离,反复的粘贴和揭除胶布会明显削弱皮肤的屏 障 功能,甚至导致局部的感染,从而出现皮肤问题。 ■
内在因素
1. 年龄(新生儿、早产儿、老年人)
2. 种族/民族 3. 皮肤疾病(如湿疹、皮炎、慢性渗出性溃
医源性皮肤损伤概念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的 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
李树仁,吕涛,王胜利,等.医源性皮肤损伤49例分析 中 国误诊学杂志,2008 , 8(17): 4256-4257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
①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② 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 ③ 失禁相关性皮炎(IAD)
皮肤状况 干燥
新生儿皮肤状况评分
评分标准 1=正常,无皮肤干燥的现象 2=皮肤干燥,可见鳞片 3=皮肤非常干燥,可见皲裂
红斑
1=无红斑 2=可见红斑,< 50%体表面积 3=可见红斑,> 50%体表面积
皮肤破损/剥脱
1=无 2-局部皮肤
3=大面积
最佳评分=3,最差评分=9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高危因素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 预防及护理
© © @❽
一、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群
可发生在所有医疗机构和各个年龄段人群[1]
髋关节和膝关节手术术后发生率高达41%[2] 心脏ICU和外科住院病房发生率达13.0%和12.7°%[3] 住院儿童的发生率达17%[4] 住院新生儿的发生率高达42.51%[4]
1. 郭艳侠,蒋琪霞.皮肤撕裂伤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15, 22(6):23-25 . DOI :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6.023. 2. Ter N, Yavuz M, Aydogdu S, et al.The Effect of 2 Adhesive Products on Skin Integrity Used for Fixation of Hip and Knee Surgical Dressing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5,42(2):145-150. D01:10.1097/WON.0000000000000112. 3. Farris M K, Petty M, Hamilton J, et al.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 Prevalence among Adult Acute Care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J ].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5,42⑹:589-598.DOI:10.1097/WON.0000000000000179. 4. MeLane K M, Beokout K, McCord S, et al. The 2003 National Pediatric Pressure Ulcer and Skin Breakdown Survey[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urs, 2004, 31(4):168-178 . 5程红,万兴丽,苏绍玉.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的皮肤损伤预警监控管理与效果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6 , 1 2 ( 2 ) :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