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外伤,给病人精神及躯体都带来巨大伤害,应主动关心病人,帮助其增加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入院后即禁食、禁水、以争取手术时机。

3.体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以免加重损伤并减少出血。

4.症状护理(1)伤口协助医生对出血创口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观察并记录出血量及止血带时间。

(2)疼痛在制动肢体的前提下,排出内脏损伤后,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警惕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与甲床的颜色及末梢血运等,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及早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高流量给养。

6.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PT、APTT,交叉配血,血糖,血清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受伤部们肢体正、侧位片。

术后护理1.体位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患肢适当抬高。

2.饮食鼓励病人进食促进伤口和骨折愈合的饮食,参见第二章第五节“骨科病人的营养护理”相关内容。

3.症状护理(1)伤口与患肢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时间、远端动脉搏动等。

(2)外固定架的护理参见第十七章第三节“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相关内容。

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

预防措施:(1)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广谱抗生素。

(2)及早清创,争取一期缝合。

(3)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患肢有无持续性疼痛,伤口有无分泌物和特殊异味,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进行处理。

(4)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健康教育1.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一般成人10~14周,儿童6~8周,需带X线片显示骨折临床愈合,有明确的骨痂连接,才能拆除外固定架;其后需继续用小夹板或石膏保护2~4周。

2.积极功能锻炼。

3.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开放性骨折病程一般较长,需要病人的配合及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卧床病人要预防压疮、泌尿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等。

髌骨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2.体位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疼痛由于骨折后局部肿胀、关节内积液积血、外固定物包扎过紧等致疼痛厉害,表现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严重时出现被动伸趾时疼痛加剧。

处理:早期冷敷,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出血,减轻肿胀;若为外固定包扎过紧,则松解外固定物,必要时,遵医嘱予以止痛剂。

4.功能锻炼(1)向病人介绍髌骨骨折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如髌骨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伸膝功能障碍,使病人明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并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2)伤后疼痛稍减轻后,即应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为下地行走打好基础。

如无禁忌,应随时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

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关节活动。

(3)膝部软组织修复愈合后,练习抬腿。

伤口拆线后,如局部不肿胀、无积液,可带着石膏托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

(4)4~6周后,去除外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如屈伸有困难时应辅以外力锻炼,主要的方法有弓步压腿(图6—8);扶床下蹲(图6—9);负重伸膝(图6—10)等。

一般来说,由于较长时间固定,膝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应采取多种形式方法进行锻炼。

如主动和被动、床上和床下、器械和非器械等锻炼方法相结合。

术后护理1.体位同术前。

2.病情观察(1)切口局部肿胀程度,伤口渗血及引流情况。

(2)患肢因术后常用弹力绷带包扎肢体,以减轻关节内积液。

但可因包扎过紧,使肿胀加重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应予以重视并定时巡视,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3.功能锻炼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1周,逐渐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健康教育1.继续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

2.1个月后复查。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取出内固定时间,一般为2个月。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2.体位抬高患肢,预防肢体外旋,以免损伤腓骨神经。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警惕并发胭动脉损伤。

一旦出现肢体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扪不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紧急探查。

术后护理1.体位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

如为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

胭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2.功能锻炼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以免因重力压迫使骨折再移位。

术后2日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屈伸的锻炼,4~6日后逐步做膝关节屈伸锻炼,骨折愈合后才开始负重行走。

出院指导1.活动 6个月内进行扶拐下床不负重活动。

随着骨折愈合的程度,肢体逐步增加负重,并加做小腿带重物的伸膝抬举操练,以加强股四头肌肌力,增加膝关节的稳定度。

2.复查非手术治疗者若出现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时,应及时就医。

手术治疗者,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取内固定时间,一般为6~8个月。

胫腓骨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2体位抬高患肢,保持外固定松紧程度,防止因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3.病情观察(1)警惕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具体内容参见第三章第六节“骨筋膜室综合征”相关内容。

(2)神经损伤胫骨上段骨折病人若出现下述情况,则提示有腓神经损伤。

①垂足畸形。

②踝不能背仲,不能伸趾。

③足背感觉消失。

术后护理1.心理由于胫腓骨骨折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延迟愈合,给病人带来较重的思想负担,表现为悲观、焦虑情绪,应多关心体贴病人,促进康复。

2.饮食多食促进伤口与骨折愈合的饮食。

3.一般护理(1)外固定支架 0.5%碘伏消毒针眼每日2次,预防针眼感染。

(2)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出入水量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有无肾功能损害。

②由于伤口渗出多,应经常更换敷料及床单,以防皮肤受损。

4.用药护理配合医生为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人使用神经营养药,同时也适当应用促进骨折愈合之药物。

5.功能锻炼①伤后早期,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的被动活动及足部关节的活动。

②夹板固定的病人,可练习踝关节活动。

但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因这时大腿的旋转可下传,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导致骨不连接。

③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活动。

健康教育1.营养宜高蛋白、高钙及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

2.功能锻炼扶拐下床活动患侧肢体全足底着地,防止摔倒。

加强患肢膝、踝关节屈伸锻炼,如有踝关节功能障碍可行踝部旋转、斜坡练步等;踝关节僵硬着,可行踝关节的下蹲背伸和站立屈膝背伸等。

3.复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石膏护理护理措施1.患者抬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的回流。

2.注意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如发现皮肤发绀、发冷、肿胀、麻木或疼痛,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3.石膏未干时应用手掌托,禁用手捏,避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疮。

4.随时听取病人主诉,若主诉石膏内的某一点疼痛,护士切不可忽视,应及时检查处理,以免发生局部坏死。

5.用嗅觉进行观察,如有腐烂臭味,说明石膏内有压疮,已形成溃疡、坏死或石膏内伤口感染,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6.石膏里面有伤口的,应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为明确伤口是否在继续渗血,应在石膏上沿血迹做一个标记,并不断观察,有明显继续出血现象,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7.解除局部压力,可在局部开窗。

8鼓励病人作石膏内的肌肉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

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9.禁止使用硬物抓挠石膏内皮肤,以防皮肤损伤。

10.保持石膏的整洁,避免污染,严重污染者应及时更换石膏。

11.石膏拆除时可做肌肉按摩,并加强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1.指导及早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褥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3.定期复查。

牵引护理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肢体的活动情况:包括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波动和指(趾)端的活动。

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被动活动趾(指)引起疼痛,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

若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要及时处理。

2.有效的牵引:根据病人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以保持牵引力和体重的平衡。

防止发生下肢牵引时足部抵住床尾栏杆,或颅骨牵引时头总抵住床头栏杆等情况,使牵引失去作用。

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时和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牵引时保持病人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

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牵引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股骨上段骨折时,患肢应尽量外展,胫腓骨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弓的外角,使踝关节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4.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

重量过小,不利于隔着复位和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

当牵引病人主诉患肢疼痛时,应分析原因,不能随意减轻牵引重量。

5.骨牵引的病人要保持牵引孔处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牵引处不需盖任何敷料,每日滴70%酒精2次。

如有分泌物和痂皮,应用棉签擦去,防止痂皮积脓。

注意牵引有无偏移。

如有偏移,用碘酒、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

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

指导病人经常联系深呼吸,咳嗽。

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

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7.指导病人进行功能: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及关节活动。

病情许可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抬起上身等。

健康指导1.指导及早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者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褥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3.定期复查。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与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肢抬高,给予皮牵引。

3.做好术前备皮。

术后护理1.抬高患肢,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

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钉子鞋”。

2.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伤口渗血、引流量异常应及时处理。

3.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

4.病人伤口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5.搬动病人时需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并指导病人得用牵引架的拉手抬起臀部,活动或按摩下肢肌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