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护理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外伤,给病人精神及躯体都带来巨大伤害,应主动关心病人,帮助 其增加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 入院后即禁食、禁水、以争取手术时机。 3.体位 患肢制动并抬高,以免加重损伤并减少出血。 4.症状护理 (1)伤口 协助医生对出血创口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 观察并记录出血量及 止血带时间。 (2)疼痛 在制动肢体的前提下,排出内脏损伤后,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警惕休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与甲床的颜色及 末梢血运等,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及早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高流量给养。 6.辅助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PT、APTT,交叉配血,血糖,血清电解质,心电图,胸部 X 线片及受伤部们肢体正、侧位片。
治疗
6)再次清洗:彻底清创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创口及其周围2~3次。然后用0.1%活 力碘浸泡或湿敷创口3~5分钟。若创口污染较重,可加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用生理盐 水冲洗,以减少厌氧菌感染的机会。再次清洗后应更换手套、敷单及手术器械再继续手术。 (2)组织修复请 1)骨折固定:清创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 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固定方法应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第三度开放性骨折及第二 度开放性骨折,清创时间超过伤后6~8小时者,不宜应用内固定,可选用外固定器固定,否则易 导致感染。 2)重要软组织修复: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应争取在清创时采用合适的方法 予以修复。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1.体位 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患肢适当抬高。 2.饮食 鼓励病人进食促进伤口和骨折愈合的饮食,参见第二章第五节“骨科病 人的营养护 理”相关内容。 3.症状护理 (1)伤口与患肢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包 括颜色、温度、毛细血 管回流时间、远端动脉搏动等。 (2)外固定架的护理 参见第十七章第三节“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相关内容。 4.潜在并发症的 预防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 预防措施: (1) 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应用广谱抗生素。 (2)及早清创,争取一期缝合。 (3)密切观察病人的体 温、脉搏,患肢有 无持续性疼痛,伤口有无分泌物和特殊异味,以便及时发现 感染征象并进行处理。 流管置于刨口内最深处,从正常皮肤处穿出体外,并接一负压引流瓶,于 24~48小时后拔除。 (3)闭合创口:完全闭合创口,争取一期愈合。是达到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的 关键,也是清创术争取达到的主要目的。 清创过程完成后,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患肢。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闭合创口的常用方法有:①直接缝合;②减张缝合和植皮术;③延迟闭合;④皮 瓣移植。
THANKS
1)清洗:无菌敷料覆盖创口,用无菌刷及肥皂液刷洗患肢2~3次,范围包括创口上、下关 节,刷洗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内部一般不刷洗,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可用0.1%活力碘(聚吡咯酮碘)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湿0.1%活力碘敷 于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常规消毒铺巾后行清创术。 2)切除创缘皮肤1~2mm,皮肤挫伤者应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由浅至深清除异物,切除污 染和失去活力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对于肌腱、神经和血管,应在尽量切除其污染部分的情 况下,保留组织的完整性,以便于修复。清创应彻底,不留死角。
临床诊断
• 新鲜开放性骨折按骨折局部伤情特点进行3级分类 • Ⅰ级开放性骨折:骨折处伤口小于3cm,伤口污染轻; • Ⅱ级开放性骨折:骨折处伤口大于3cm,伤口污染重,或有骨折端外 露,或有皮肤撕脱、皮肤缺损; • Ⅲ级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
治疗
•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 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
急诊科:宗世维
什么是开放性骨折?
• 凡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 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 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 趋严重,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病因
•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则往往使受 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 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 • 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 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 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传导作用)。
治疗
3)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应予切除。若仅污染,则应在彻底切除 污染物的情况下,尽量予以保留,对关节的稳定和以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4)骨外膜应尽量保留,以保证骨愈合。 5)骨折端的处理:既要彻底清理干净,又要尽量保持骨的完整性。粉碎性 骨折的骨片应仔细加以处理。游离的小骨片可以去除,与周围组织尚有联系的 小骨片应予保留,并予复位。 大块的骨片,即使已完全游离也不能摘除,以免造成骨缺损,导致骨不连 接。应将其用0.I%活力碘浸泡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重新放回原骨 折处,以保持骨的连续性。
健康教育
1.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一般成人 10~14 周,儿童 6~8 周,需带 X 线片显 示骨折临床愈合,有 明确的骨痂连接,才能拆除外固定架;其后需继续 用小夹板或石膏保护 2~4 周。 2.积极功能锻炼。 3.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开放性骨折病程一般较长,需要病人的配合及 家人的支持,尤其是 卧床病人要预防压疮、泌尿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等。
• •
•
1.清创的时间
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治疗效果越好。一般认为在伤 后6~8小时内清创,创口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应尽可能争取在此段 时间内进行。冬天气温低,清创时间可适当延长。
•
治疗
2.清创的要点 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术包括清创、骨折复位和软组织修复以及伤口闭合。
(1)清创:即将污染的创口,经过清洗、消毒,然后切除创缘、清除异物,切除坏死和失 去活力的组织,使之变成清洁的创口。
分类
• anderson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3型。 • Ⅰ型:伤口不超过1cm,伤员清洁; Ⅱ型:撕裂伤长度超过1cm,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皮肤撕脱; Ⅲ型: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或皮瓣的撕裂伤,多段骨折,创 伤性截肢以 及任何需要修复血管的损伤。 • 1984年 gustilo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分类的不足,又将Ⅲ型分为3 个" 亚型;即 • ⅢA:骨折处仍有充分的软组织覆盖,骨折为多段或为粉碎性, • ⅢB:软组织广泛缺损,骨膜剥脱,骨折严重粉碎,广泛感染; • ⅢC:包括并发的动脉损伤或关节开放脱位。
临床诊断
• 按开放伤口形成的原因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 (1)自内而外的开放骨折; • (2)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
• (3)潜在性开放骨折
临床诊断
• 按创口大小,软组织损伤的轻重,污染程度和骨折端外露情况,将开 放性骨折分为3度: • Ⅰ度开放性骨折: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创口在3cm以下, 软组织挫伤轻微,无明显污染和骨折端外露; • Ⅱ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长3~15cm,骨折端外露,有中等程度的软组 织损伤,污染明显; • 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在15cm以上,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毁损,常合 并神经、血管损伤,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