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特效治疗常见妇科疾病详解
中医特效治疗常见妇科疾病详解
第三节 辨医诊断学的核心
二、辨病与辨证结合
(一)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
(二)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
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是现代中医及中西医 结合的新发展
谢谢
神态——反映病之轻重 神志 如宫外孕腹腔内大出血 全身状态 形体——反映脏腑虚实 体格发育 不孕不育、原发闭经者尤应注
意
第二性征
2.面色 “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反映脏腑气血盛衰、邪气消长
淡、晄白 ——主气虚或血虚、寒; 萎黄 ——主血虚; 红 ——主热; 晦黯、黑斑——主肾虚或肾虚血瘀 眼眶黯——肾虚 粉刺——肝火或湿热 唇口须毛浓密——痰湿壅盛 环唇黯——肾虚冲任亏损或夹瘀滞(冲任环唇)
二 、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辨证要点 (一)月经病的辨证要点 月经的期(周期、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 (二)带下病的辨证要点 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及阴部伴随症状 (三)妊娠病的辨证要点 孕妇(母)与胎双方 胎病 首辨存活与否,以定安胎或下胎之法 再辨发育正常与否,以选治法 (四)产后病的辨证要点 先审腹痛——恶露 次审大便——津液 产后“三审” 再审乳汁饮食——胃气 三 、常见证型及全身证候(自学)
四、切诊
1. 脉诊
月经脉——滑利为常 妊娠脉——六脉平和滑利,尺脉按之不绝 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 中指本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 产后脉——虚缓平和
2. 按肌肤 3. 按胸腹
胸部——乳房之软硬、结节、触痛、溢液 腹部——腹壁之软硬、温凉、润燥,
疼痛的部位、喜按或拒按,
6. 带下
色白,质稀——脾虚、肾虚; 色黄,质稠——湿热 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
7. 恶露 8. 堕胎、小产之胎块 9. 乳房与乳汁 10. 阴户与阴道——形态、颜色、阴毛分布 稀疏、浓密
三、闻诊
1 . 听声音——语言多寡,语音高低, 喘息痰鸣,善太息; 2. 听胎心音(120-160/分,强弱、快慢) 3. 闻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产后 发热闻恶露极重要。
中医妇科学
总 论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王俊玲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四诊 辨证要点 辨病与辨证
第一节 四诊
目的要求:
在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上,掌握四诊在妇科
临床上的运用。
一、问诊
1. 年 龄——注意不同年龄各期生理特点与疾病关系。 2. 主 诉——主症、体征及持续时间。 3. 现病史——起因,发病经过,伴随症状,轻重缓急, 诊疗经过。 4. 月经史——初潮,周期、经期、经量、色、质,经前 后症状,末次月经、绝经年龄和绝经前后 症状。 5. 带 下——量、色、质、气味,伴随症状。
6. 婚产史——婚龄,孕、产、流产次数, 分娩、流产方式、胚胎或胎儿情况 配偶状况,节育或绝育方法、时 间 7. 既往史——与现病史相关疾病及诊治情况。 8. 个人史——职业、环境、嗜好、个性、习 惯、有害物质接触史等。 9. 家族史——注意了解遗传病、传染病、肿瘤 等。
二、望诊
1.神形(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舍)
3. 舌象
舌质——反映脏腑寒热、虚实,邪气进退 舌苔——反映邪气的性质、深浅,津液之盛衰
4. 毛发
脱落、枯槁——肾虚、血虚 增多、浓密——痰湿壅盛或肾虚痰湿
5. 月经
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
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 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 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 经量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
包块之位置、大小、性质、压痛, 妊娠子宫之大小,胎位。 四肢——温凉、润燥、肿胀
4. 妇科检查
第二节 辨证要点(重点)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常用的辨证方法
2、熟悉经、带、胎、产后病的辨证要点
3、熟悉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及全身证候
一、 常用辨证方法 (一)脏腑辨证 (二)气血辨证 (三)奇经辨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