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材料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9
2.2.1在给定温度或应力下蠕变与时间的关系

Bailey提出适用于第一阶段的公式

Atn
(1/3≤n<1/2 )
………(1)

Mevetly提出适用于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公式

B(1 ect ) Ft

………(2)
第二阶段为线性关系,上两式中的A、B、C、F均 为实验待定常数,ε为应变,t为时间。
9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 蠕


金属在一定温度、一定应力(即使小于ζs) 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缓慢连续产生 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
蠕变在温度较低时也会发生,但只有在温度高
于0.3Tf(熔点温度)时才比较明显。

引起材料蠕变的应力状态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单向 拉伸、压缩、弯曲),也可能是复杂的;可以是静 态的,也可能是动态的。
1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1蠕变曲线的定性分析

蠕变是材料力学性能之一,材料抗蠕变的能力是蠕变强度, 用蠕变极限表示。 材料抗蠕变断裂的能力用持久强度表示。


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用试验测定,测定出的蠕变曲线可能是恒应 力状态,也可能是恒温度状态曲线。 无论何种,典型的蠕变曲线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T p : 0.002m m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7

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承受不同的载荷,其断裂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不但断裂所需的时间随着承受的应力增加而缩短,而且断裂的形式也会 发生改变。

晶界强度与晶粒强度随温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同,在其交点 对应温度TS(称为等强温度)以上,材料由穿晶断裂变为沿晶 断裂。 形变速度愈低则TS愈低
T 0 mm .01 : 每格 0.001
0.2 : 0.01% 0.01%
T T
E 0.002%
3 6
<±1%
4
Г О С Т 9651 前苏联
<±1%
T T 0 : 0.02 mm 0 .01 mm .2 0 .2 : 每格
(0.04~0.1)l0/min 不大于80MPa/min
金属材料的强度预温度的关系

1.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特点
蠕变 表征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强度指标
2.
3.
4.
高温强度的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
1.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特点

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能力的增大,材料中空位数 量的增多以及晶界滑移系的改变或增加,使得材 料的高温强度与室温强度有很大的不同。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0
高温蠕变与低温蠕变

Graham和Walles提出第一及第二阶段公式,在较低温度和较小应力时,第一 阶段蠕变公式为:

0 ln t
称为α蠕变或对数蠕变,也称为低温蠕变。
…………….(3)

当温度较高应力较低时,公式为:

0 t1/ 3
700 600 500 20钢 15CrMo钢
400 350
15CrMo钢 20钢
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8-8不锈钢
400 300 200 100 0 0 200 400 600 温度,℃ 800 18-8不锈钢
0
100
200
300
400

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第三阶段。

在初始阶段温度较低,强度极限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 在中间阶段,强度极限随温度升高而缓慢下降。 在温度较高的第三阶段,强度极限急剧降低。
碳钢和某些低合金钢(如Cr-Mo钢、Cr-Mo-V钢)在中间阶段强 度极限会出现一个升高的峰值,这是时效硬化所造成的。 峰值温度与材料的蓝脆温度相当。
100
20钢δ 20钢δ
5
60 50 40
80
15CrMo钢
10
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
60 40 20 0
30 20 10 15CrMo钢δ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温度,℃ 600
10
20钢
15CrMo钢δ
5
0
100
200
300
400
500 温度,℃
60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3

蠕变第二阶段,晶内变形以位错滑移和攀 移交替方式进行,晶界变形以晶界滑动和 迁移交替方式进行。
晶内迁移和晶界滑动使金属强化,但位错攀移
和晶界迁移使金属软化,强化与软化作用达到 动态平衡时,形变速率即保持稳定。
蠕变第二阶段在应力和空位流同时作用下,裂
纹优先在与拉应力垂直的晶界上长大,形成楔 形和孔洞形裂纹。



蠕变是一个包含许多过程的复杂现象。比起室温下的 力学性能来材料的蠕变性能对组织结构的变化更为敏 感。 所以蠕变曲线的形状往往随着材料的组织状态以及蠕 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不同而不相同。

例如在高温下会发生相变的某些合金(如Fe-20.5%W,Ni- 25.5%Mo等),即使在承受拉伸载荷时,也会由于相变时的 体积变化而使试件收缩,形成所谓的“负蠕变现象”。
450℃
50 应变ε %
60
7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6

由于应变速率的这种影响,为了使高温短时拉伸试验的结 果能相互比较,其试验时间必须统一规定。

各国在试验标准中都对此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载荷 精度 <±1% <±1% <±1% <±0.5% <±1% 试验温度允差(℃) 波动 <600:±3 600~900:±4 >900~1200:±5 ≤800:±5 >800~1000:±6 ≤982:±3 >982:±6 ≤800:±5 300~600:±3 >600~800:±4 >800~1000:±6 ≤600:±3 >600~800:±4 >800~1000:±6 >1000~1100:±8 仲裁试验时 ≤600:±3 >600~900:±5 >900~1200:±6 常规试验时,允许再 加2°波动 5 0.01mm
5

在高温条件下,应变速度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明显 的影响。

应变速度越高,材料的强度也越高。

尽管室温下应变速度对强度也有影响,但在高温下这种影响要 大得多。
450 400 350 ε =85%/min ε =10%/min ε =1.0%/min ε =0.1%/min 25℃
应力,MPa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10 20 30 40 ε =85%/min ε =10%/min ε =1.0%/min ε =0.1%/min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1

不同金属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蠕变曲线是不同的 同一种金属材料蠕变曲线的形状也随应力和温度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而言,各种蠕变曲线差不多都保持着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只是各阶段持续时 间长短不一 左图表示了温度不变时应力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右图表示了应力不变时温度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由图可见,应力较小或温度较低时,蠕变第二阶段即稳定蠕变阶段延续很长。 反之则第二阶段可能很短甚至消失。这时蠕变只有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材 料将在短时间内断裂。
s B
.


s B' exp( ) s B" (sinh )n
23
.
.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2.3 温度与蠕变速度的关系

温度对蠕变有重要影响,进行蠕变试验时 必须精确测量与控制温度。随着温度升高, 蠕变速度增大。许多人提出过温度与恒速 蠕变的变形量或蠕变速度的关系式。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2

蠕变第一阶段以晶内滑移和晶界滑移方式 进行。
蠕变初期由于攀移驱动力不足,因而滑移造成
的形变强化效应超过攀移造成的回复软化效应, 故变形速率不断降低。
蠕变初期可能在晶界台阶处或第二相质点附近
形成裂纹核心,也可能由于晶界滑动在三晶粒 交汇处受阻而形成裂纹核心。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T 0 mm .2 : 0.01
项目 标准名称 YB941 中国 ISO R-783 国际 ASTM E21 美国 BS3688 英国 JIS G0567 日本 DIN 50112 DIN 50118 德国
梯度 3 4 5
引伸仪精度
T 0 .2 : 0.02%
应变速度(加载速度)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前: ≤0.03l0/min(一般试验) ≤0.02l0/min(仲裁试验) 屈服强度前: 0.1%~0.3%/min 屈服点前:(0.5±0.2)%/min 屈服点后:(5±1)%/min 屈服强度前: (0.1~0.3)%/min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附近: (0.1~0.5)%/min 屈服强度后:(0.5~1.0)%/min 屈服点前:<5MPa/s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4

蠕变第三阶段在由第二阶段后开始连接的 楔形与孔洞形裂纹上进一步依靠晶界滑动、 空位扩散和孔洞连接而扩展,蠕变速度加 快,直至裂纹达到临界尺寸而断裂。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5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6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7

一种理想的材料,要求它的蠕变曲线具有很小的 起始蠕变(蠕变第一阶段)和低的蠕变速度(蠕变第 二阶段),以便延长产生1%总变形量所需的时间。 同时也要有一个明显的第三阶段,可以预示材料 的强度正在消失,断裂时有一定的塑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