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1课《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河北省邢台市马路街小学成丽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通过想象、句式练习等,学习运用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在第一课时,读通课文、疏通生字词,大致了解文章结构。
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也和这课的生字交上了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的雨,去感受它的神奇吧!1.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课文是从哪个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呢?谁来说说?汇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他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2.小结: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有特点,前四个自然段,每段都是围绕开头的第一句话写的。
【设计意图】教师简单回顾第一课时所学重点,将一、二课时的教学贯穿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意识。
(二)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1.学习第一自然段(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2)清凉、温柔的秋雨像一把钥匙,不知不觉地、轻轻地来到我们身边,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谁再来读一读。
板书:神奇的钥匙2.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秋雨帮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秋天。
请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段,好好读读。
一会儿,请你读给同学们听。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学习各段)预设(一)第二自然段1.你怎么理解五彩缤纷的?2.秋雨把五彩缤纷的颜色都给了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秋雨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
3.指名汇报:它把()色给了()。
4.(出示图片)看到这一组图片,你想到文中的哪个词?5.你还能想到哪个词?(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万紫千红……)小结: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同样的事物,表达的方式就有许多种,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的话,你又会发现它们各有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默读,勾画,词语积累,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感受秋天的美。
6.你最喜欢哪句?把它多读几遍,一会儿,比一比,看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对它的喜欢。
一会儿请你读给同学们听。
预设1:银杏树一句(1)银杏树的叶子与小扇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出示银杏树叶图片)(2)正是因为它们俩的形状一样,所以作者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
写得多有趣呀!谁也喜欢这一句,请你读一读。
(3)作者把我们不太熟悉的银杏树叶比作我们常见的小扇子,写得形象、生动。
这段中还有两处像这样写的句子,谁能找到?预设2:枫树一句(1)请你读给同学们听,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看看你的脑中会出现什么画面。
(2)多美的画面呀!谁能读得也很美呢?小结:通过想象画面,也会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好。
预设3:田野一句(1)田野像海洋一样的——(辽阔)这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喜讯?(2)自豪地、高兴地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本段中3个比喻句,放在一起学习。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感受语言的美。
预设4:橘子、柿子一句(1)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写得特别有趣,你找到了吗?(2)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果子,你们做一做你挤我碰的样子?你们一边挤,一边碰着,会对人们说什么?(3)枝头挂满了成熟的果实,个个又大又红,都争着让人们去摘呢!把果子当做人来写,难怪写得这么有趣。
有趣地读一读吧!预设5:菊花一句(1)作者不仅把果子当作人来写,还把谁当作了人来写呢?(2)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3)出示图片(各种颜色盛开的菊花),说一说还有哪些颜色?小结:多么美丽的秋天,是秋雨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板书:缤纷的色彩【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多媒体展示菊花图片等,充分调动学生视觉感官,对秋天的五彩缤纷再次加深认识,同时初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效果,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7.秋雨带给我们的颜色,可不止这些,发挥你的想象,秋雨还会把颜料给了谁呢?谁能仿照作者的格式,试着写一写呢?(出示:秋季成熟的水果、农作物等)它把给了,像。
啊啊,。
【设计意图】此仿写环节,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为了降低难度,多媒体出示秋天成熟:葡萄、小米、梨、喇叭花等,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为今后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结:看来写诗创作并不难,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丰富的想象,再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你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
8.这篇课文作者写得很美,就像诗一样的语言。
老师把这段话变成诗歌的形式,谁愿意配乐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的形式、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既感受了语言的优美,又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为下面的背诵做铺垫。
9.当把这段话,变成诗歌的形式后,老师发现它方便了我们去背诵,不信,你来试试。
多媒体出示:你看,它把给了,像,扇哪扇哪,。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预设(二)第三自然段。
1.作者都写了哪些好闻的气味?2.还有哪些香甜的气味躲在小雨滴里呢?3.出示各种秋天成熟水果图片,引导学生仿照书上叠词的形式说话。
4.当我们来到果园,看到这五颜六色的水果,闻到这香香、甜甜的味道,你还舍得走吗!香味勾住了我们的小脚丫。
5.秋天的雨藏着这么多好闻的气味,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板书:好闻的气味)【设计意图】通过仿写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体会秋天丰收的喜悦。
预设(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猜猜这个小喇叭会喊些什么呢?2.都有谁听到了小喇叭呢?3.你们就是那些准备过冬的动物、植物们,老师来采访采访你们,你是准备怎样过冬呢?4.你们知道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做什么吗?(多媒体出示)补充资料:叶子落下来可以做植物的肥料,让树妈妈能好好的过冬。
在落叶的滋养下,树会长得更壮实。
第二年的春天就会长出新的叶子了。
小结: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雨在提醒动物、植物们要开始过冬了。
(板书:过冬的准备)【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习转换人称练习说话,感受动植物准备过冬时的忙碌。
(三)总结升华,学习第五自然段1. 秋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它悄悄地打开了秋天这扇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闻到了好闻的气味,也了解到动物、植物们繁忙地过冬准备,通过这扇大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2. 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赞美秋天的?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丰收快乐(四)课后拓展作者用文字来赞美秋天,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这美丽的秋天吧。
1.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自己喜欢的文字背下来。
2.喜欢写的同学,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
3.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秋天。
【设计意图】作业超市,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既使每个孩子发挥所长,增强自信心,又使每个孩子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板书设计神奇的钥匙缤纷的色彩丰收秋天的雨好闻的气味欢乐过冬的准备课后反思《秋天的雨》这篇散文文质兼美,结构清晰,语句清新。
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抓住各自然段中颇具特色的训练点,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从而体会秋雨的美丽,感悟秋天的特点。
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理解、感悟文本的有效手段。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始终,通过想象读、赛读、师生合作读、把课文改变成诗歌形式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在读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培养语感,最终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借助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降低了理解语言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银杏树叶”与“小扇子”的形状相同、“田野”像“海洋”一样辽阔,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相似点,所以作者要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从而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巧妙之处,感受语言的魅力。
再如,在进行仿写练习时,通过展示秋天成熟的植物,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与丰收,降低了学生仿写的难度,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三、找准语言训练点,注重语言运用。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拓展词语、仿写练习、叠词运用、人称转换等语言训练的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例如:当学生观看了五彩缤纷的秋景图后,引导他们回忆以往学过的表示色彩的词语;在充分的朗读后,仿照文本的形式练习仿写:“它把给了,像。
啊啊,。
”等等,让学生不仅进一步体会到秋雨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课标》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的要求,在学习、感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体会文字的韵味,在想象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在表达中领悟运用语言的快乐。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主要是留给学生质疑、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机会少了一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进行探索,使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更加朴素、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