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买卖合同的风险转移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一:买卖合同风险转移时间研究
买卖合同风险转移时间研究
[摘要]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是风险在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这个问题是一个最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文章旨在在现有买卖合同立法的基础上对买卖合同风险转移时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买卖合同;风险转移;交付
一、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问题的重要意义
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一般指标的物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意外损失情况,如盗窃、火灾、沉船、破碎、渗漏、查封以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败变质等。标的物风险转移是指标的物的风险从出卖人转移至买受人手中。风险的转移时间问题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关系到是由出卖人还是由买受人承担标的物意外损失的问题,关系到当事人最根本的利益,因此是买卖合同中最重要的问题。风险转移的关键问题在于风险转移的时间,即从什么时候起,标的物的风险从出卖人转移至买受人。这个时间是划分买卖双方风险负担的依据,能使买卖双方在订立合同中就明确双方可能承担的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交易的完成。
二、风险转移时间界限的三种主张
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为
划分风险责任,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均对风险由出卖人转移于买受人的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但各国规定并不不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以合同成立的时间为风险转移的时间
除非当事人双方另有约定,特定物的风险在买卖合同成立时转移。这种观点为罗马法和瑞士债务法所接受。
(二)以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为风险转移的时间
风险随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即所有权归何方就由何方负担标的物灭失的风险。
(三)以交付时间为风险转移时间
风险随标的物的交付而转移,即交付前风险由出卖人负担,
交付后风险由买受人负担。
三、我国对买卖合同风险转移时间的规定评析
我国立法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交付转移风险理论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合同法基本采交付转移风险的观点。《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里的“交付”是仅指转移占有,还是包括转移所有权?学者们意见不
一。有的学者认为:“买卖之交付别样于借用、租赁,就在于买卖之交付是所有权的交付。”①有的学者认为:“’交
付’的法律含义就应该包括’转移所有权’的内容,不能将
'交付’仅仅理解为’转移占有’。从某种意义上讲,’转
移所有权’对于交付的意义会更大于’转移占有’,因为仅
'转移所有权’而不’转移占有’可以完成交付,但如果仅
'转移占有’而不’转移所有权’,出卖人的交付义务就没有履行完毕,买受人对标的物的占有始终只是他主占有,没有达到买卖合同的目的。”
这说明交付与转移所有权是分开的,不存在包含的关系。只不过,因我国一般动产(需进行所有权登记的除外)所有权公示方式为占有。在转移占有标的物
篇二:买卖合同风险承担与所有权转移
买卖合同风险承担与所有权转移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403
姓名:耿雅薇
买卖合同风险承担与所有权转移
买卖合同作为有名合同在合同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位。买卖合同是转移所有权的合同,而所有权是物权的一种, 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权利。因此在买卖合同中所有权从何时以何种方式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风险的转移亦有重大影响,而风险转移同样也是买卖合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它涉及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与合法权
益。当今的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一般来讲,对于买卖合同中风险承担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则:(1)所有人承担风险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标的物意外损毁或灭失的风险由标的物的所有人承担,即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谁,谁就承担标的物损毁或灭失的风险,而不管标的物实际在谁的控制与掌握之中。这一原则的法理基础是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有的物品承担意外灭失的风险,即风险自负。(2)实际控制与掌握人
承担风险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标的物意外损毁或灭失的风险由实际控制与掌握标的物的人来承担,而不管标的物的所有人是谁。这一原则的法理基础是实际控制与掌握标的物的人比其他人能以更小的成本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即最小成本原则。(3)违约者承担风险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应当承担标的物意外损毁与灭失的风险,而不管标的物的所有人是谁,也不管标的物在谁的控制与掌握之中。这一原则的法理基础在于违约者不能从其违约行为中获利,而应当承担其违约的风险与成本。
-、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一)我国过去的民法理论将所有权转移区分为特定物和种类物。特定物买卖的所有权自合同订立时转移,而种类物则是在交付时转移所有权,前者从形式上看似有利于保护第一买受人的利益,因为如果出卖人随后乂将标的物卖给第三人并为交付时,第一买受人可基于其所有权行使标的物返还清求权,请求第三人返还标的物,而且可以主张第二个买卖合同无效。[1]这种做法不
够合理,因为在接受交付之前买方只能获得对标的物的债权,而
不能取得事实上的所有权,否则容易把债权与物权混淆。
(二)各国民商法对所有权转移问题的规定不尽一致。
法国主张买卖合同成立时转移所有权。《法国民法典》第1583
条规定:“当事人双方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末交付,价金尚未交付,买卖合同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依法由卖方转移于买方”。《英国货物买卖法》对所有权的转移区分特定物、非特定物、卖方保留所有权等不同情形作不同规定。在特定物或已经特定化的货物买卖中,所有权转移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从双方当事人意图转移时,所有权转移。
(三)财产所有权转移的方式
1、从民法理论上讲人们相互之间设定义务的目的是为了履行,而交付作为履行的一种方式是买卖合同当事实现合同目的的必经环节,亦是买卖合同的核心问题之一。
2、既然标的物在一般情况下(动产)自交付时转移所
有权,那么什么是交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交付是指物品占有与控制的移转,也可以说是由出卖人将标的物交给买受人占有,即占有的转移。
(四)《民法通则》第72条和《合同法》第133条规定
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
外,这一时间规则是买卖合同所有权转移的灵魂。从这一规定可
以看出:1、《合同法》中的“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