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
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1600400141 张沥文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运动养生这一新名词应运而生。
运动养生,顾名思义是“运动”和“养生”两词的有机组合。
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运动起源于人类原始的生存和发展本能,从人类的祖先诞生之日开始,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至将来,运动始终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生存与发展本能之一。
发展至今,运动与养生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动养生体系。
运动养生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要有三。
一是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的健身运动。
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
二是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三是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
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
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运动养生还有很多优点是其他方面的养生无法替代的。
首先,多做运动有助睡眠,现代人压力大,失眠的人很多。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形式会发生变化,睡眠会变浅。
有研究表明,每周4次、每次至少用一小时来散步和其他有氧运动的女性,睡眠质量比那些不爱运动的女性高50%。
所以,坚持运动可谓一剂非常有效的“安眠药”哦。
其次,运动也可以控制体重、保持身材。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需要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运动过程中,消耗热量,有减脂效果。
此外,还会使得肌肉有线条感,让人变得健美、阳光。
运动养生还可以延迟衰老、延长寿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功能都会有所衰退,而坚持运动会增加肌肉量,令人年老也能依然有一个好体魄,并且运动能让身体各系统功能衰退速度变慢,延长寿命。
现代运动养生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便是散步。
每日慢步,讲规律,讲持久,民谚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恒,方可见功。
跑步也很有效果,提倡以适当的
速度跑适当的距离,太短、太慢难于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长则以竞赛为目的而非健身了,须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恒。
要想锻炼肢体柔韧性的话就可以选择健身操和健美操了,徒手操如早操、工间操、课间操,均属健身操类,目的在于全民健身,人人可行。
时下流行的健美操,则要求更高,运动量更大,可以增强肌肉,使体形匀称健美,主要适应于中青年人。
还有登山,登山是良好的户外运动,取其景致自然,空气新鲜,于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之乐,由来已久。
游泳,古代受气候的限制,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更衣游水,沐浴自然,《论语》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俨然是一种集体的活动了。
武术,可分徒手及持械两大类,其目的既有技击格斗、御敌防身的一面,亦有强健体魄、养生延年的一面。
在徒手健身术中,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种。
运动养生,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
形式灵活多样,且可以自创,只要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
我个人选择的是快走运动,速度为一小时6-7公里,大约步行5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停。
然后,再做几组高踢腿和俯卧撑。
坚持运动养身很长时间了,锻炼的是身体,愉悦的是身心,呼吁大家能每天抽一小时去户外做运动,坚持下来,身心都会受益无穷的。
当然,正确的养生运动也有许多注意事项。
第一,优先选择户外运动。
我们要吸进去新鲜的空气,排出体内的浊气。
因此,养生运动就不建议在室内的健身房运动了,人多且通风不好,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
第二,切记不要出大汗,出微汗即可。
运动后,人体的汗毛孔都是张开的,千万不要受风,更不能洗凉水澡,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
第三,调息。
运动时,要把内心的杂事放心,让心灵归于平静,不要一边听着收音机或者音乐去运动,换言之,就是让脑子也静下来,让身体、心灵与环境融为一体。
第四,运动一定要掌握量,以自己运动完后感觉不是很累为原则。
第五,注意饮食。
运动后,一定不要立即喝冷饮,最好喝点热粥,不仅肠胃容易吸收,还可进一步排出体内的寒气。
切不可运动后暴饮暴食,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养生之道,动则不衰。
运动养生实为强健体魄、修养身心之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