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村民正确信仰宗教,挖掘宗教服务社会的潜力---对湖北省农村宗教信仰文化的调查江小娟、张刘燕(历史文化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其中宗教活动较以往更为活跃,成为当前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农村宗教信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那么,广大农村的宗教信仰现状如何,宗教活动是否正规开展,村民的宗教观念是否正确,广大信教群众又当如何正确的信仰宗教,并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信仰文化是否适应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社会对宗教信仰又持何种态度?此次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广大农村中存在着许多的信教者,他们的生活状况较之以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有政府与社会这两个层面的影响。
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引导村民正确信仰宗教,挖掘宗教为社会服务的潜力。
关键词:农村宗教信仰宗教关一、前言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不断得到落实与保障,广大信教群众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提高,当前宗教所处的环境也较为稳定,但广大的农村信教群众的生存状况仍较为困难,宗教也并未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主义社会的潜力。
因此,关注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挖掘宗教服务社会的潜力成为研究农村的重要课题。
中国以农立国,农村面积广大,而宗教信仰也成为众多教徒的精神支柱,因此农村宗教信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宗教信仰文化不断得到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故此,国家从政策方面采取种种措施,更多的关注农村宗教信仰,更多的惠及信教群众。
我国长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国策。
60年来,特别是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不断完善,为认识我国宗教问题和处理我国的关系,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依法对宗教事物进行管理”,并对宗教立法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左右,标志着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本次调查的目地在于通过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文化的调查,从一个侧面观察了解一个地区的宗教信仰文化的现状,从而引导村民科学的信仰宗教,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宗教信仰文化的发展。
二、重要概念及其阐述(一)农村《汉语大辞典中》“农村”的含义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即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
同时,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的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
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精神习俗,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多信奉佛教,其宗教信仰多属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同时又受其它宗教的影响,使多种信仰交融并存,并形成了崇拜—祭祀—禁忌的信仰风格。
(三)宗教观宗教的本质是教育,宗教观应该是以宗教的本质为核心的,其教育的内容是人与人、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关系。
因此,宗教观是教人认识宇宙、人生,了解其规律与道理,以及如何遵循这些规律、道理去生活并且修正自己错误的观点与做法,旨在提升教徒内心的灵性为要的观念。
三、研究方法针对此次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对于湖北省农村宗教信仰文化的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再辅以观察法,制订了《关于湖北省农村宗教信仰文化的调查问卷》。
问卷均由我院设计部部内成员反复讨论并交由指导老师修改后完成。
本次调查是以湖北省不同地区的农村为调查取样范围,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对象,调查问卷中随机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
取样主要来自湖北省农村地区的村民,对他们进行现场调查采访,和对当地环境的观察,做出相关的访谈记录。
问卷调查数据由专调人员输入SPSS软件系统,以单变量描述和多变量交互分类为主要统计方法;访谈记录由转调人员整理总结。
针对农村宗教信仰现状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四、调查维度此次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宗教信仰的结构比: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是否信仰、信仰何种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形式及原因宗教信仰的影响:个人思想、生活、周围人群对教的认知:信教徒与非信教徒对对宗教的认知、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所处的环境:有无宗教活动基地、宗教的宣传形式、宗教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五、样本的基本情况表一:农村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表人数(人)百分比性别女男宗教信仰是否婚姻状况已婚未婚合作医疗是否(一)广大农村中存在着许多信教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中信教徒占73.35%,非信教徒占26.7%,这就表明广大农村中存在着许多信教者。
(二)信教群众的人员构成“四多”,即女性人口多、已婚人口多、老年人口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多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农村群众的性别比、年龄比、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上。
上表表明,在女性占93.6%的农民群众中,就有73.3%的人信仰宗教,而且在所调查到的农民群众中,已婚人口占74.5%中,老年人口达70.5%。
谈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时,初中及其一下的就占67.3%。
这四者足以表明信教群众人员构成四多。
(三)信教群众有良好的医疗保障根据表一数据显示,农民群众中就有93.6%的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而未参加的占6.4%,这就说明信教群众有良好的医疗保障。
(四)农村的宗教信仰以信仰佛教为主图一:信仰宗教的种类在问卷中问及“如果信仰,请问您信仰的宗教是?”的回答如图一显示的数据,有56.6%的人信仰佛教,18.3%的信仰其它宗教,15.1%的人信仰道教。
这就表明湖北省广大的农村地区以信仰佛教为主。
六、结果与分析(一)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有待提高人生存的立足之本就是经济收入,这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探讨农村宗教信仰文化的现状首当其冲的便是信教群众的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陆续出台,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大大改善。
但多数农民的收入注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但这些相对微薄的收入既要支付农业再生产的费用,又要扣除各种摊派的费用,最后所剩无几的收入还要用于赡养老人、家庭,医疗开支以及养育子女等,这就使一些农民的生活十分清苦。
同时,城乡差距较大,贫富悬殊,农民也倍感不满。
如此一来,这些农民一旦遭遇意外变故,就可能寄希望于天或冥冥中神的庇佑。
因此,经济收入对农村宗教信仰现状至关重要。
在问及他们收入的时候,调查结果如表一的数据显示,农民群众的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就有88个人,占35.1%;300至600元的有29人,占11.6%;600至900元的有19人,占7.6%;900至1200元的有26人,占10.4%;其中1200元以上所占比例最大,有89人,占35.5%。
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相关政策的完善,农村群众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的生活水平低下,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同在农村收入不同,同为信徒也有不同的收入。
因此,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精神的空虚使得宗教趁虚而入。
所以,农村群众的经济状况亟待提高。
(二)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迅速发展,个人的文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它影响着你的行为举止与思想意识,甚至决定着你的前途与命运。
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你个人的成长,甚至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
虽然,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在许多偏远的农村地区仍未能实现,即使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广大农民仍没有较光明的前途,他们的生活状况仍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显示,在大部分的信教群众中,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就有169人,占70.3%;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寥寥无几,有23人,只占9.2%。
由此可见,广大农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一点对农村宗教信仰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普遍较低图二: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在问卷中问及“您是否参加过宗教活动?’’的回答日图二的数据的显示,有25.9%的村名偶尔参加宗教活动,29.5%的很少参加,25.5%的从未参加。
数据显示出绝大多数的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并不高,这表明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普遍积极性都不高。
(四)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的动机带有功利性图三:参加宗教信仰的原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是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
村民参与宗教活动的动机就是教徒以什么样的目的去参加宗教活动,这种动机反映了教徒的生活现状及其宗教观。
反映农村群众参与宗教活动动机的问题是“您参与宗教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回答情况如图三的数据显示,63.3%的农民之所以参加宗教活动是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得到保佑,28.3%的是寻求一种精神和生活寄托。
根据此数据来看,大多数的信教群众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来参加宗教活动的,这说明大部分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的动机带有功利性。
(五)部分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带有盲目性一方面,在问卷中问及到“您周围的朋友是否有受您的影响信仰宗教的”这一问题时,41.4%的回答“只有少部分”;19.1%的回答“有,且很多”另一方面,关于“请问在您看来,宗教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41%的人认为“宗教是一种传统的信仰习惯,老一辈、同一悲都信仰它;有36.3%的人认为“宗教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能为我们消灾祈福”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部分信教群众是通过周围人群了解并信教的,还有一部分是家族的传统由代代保存而延续下来的。
因此,部分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带有盲目性。
(六)部分信教群众对宗教认识模糊表二:村民对宗教的了解程度关于问题“您对宗教的了解程度如何”的回答如表二的数据显示,45.4%的村民对宗教了解一点,12.4%完全不了解,只有8.4%的非常了解,33.9%的比较了解。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人对宗教了解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