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1. 衡量转换过程效率的主要指标有哪些?(1.3.9) 答:衡量转换系统效率的主要指标如下: (1) 效率:生产率=产出/投入(2) 成本:单位成本=总投入/总产量 (3) 质量:产品合格率。

(4) 时间:生产周期(5) 速度: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频率 (6) 适应性:提供多种产品的能力。

(7) 服务:系统的技术继承性 2. 说明服务产品的特点。

(1.3.10) 答:服务产品的特点如下:(1) 服务产品是无形的,不能存储,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

(2) 顾客参与生产过程,服务人员与顾客高度接触。

(3) 多数服务伴有物质产品的生产。

(4) 每个顾客都是产品的专家。

(5) 工作质量不等于服务质量。

(6) 一种行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个行业中可能完全行不通。

(7) 服务种类繁多。

3. 说明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及各种生产类型的特点。

(1.3.14) 答: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可以使用以下定量方法: (1) 根据工作地负荷系数分类 )/()(/0s F N t r t K Φ⋅⋅== 式中,K---工作地负荷系数; t ----某产品的单件工时;r ----该产品的平均出产节拍; N ----该产品的计划年生产量 0F ----全年制度工作时间; s Φ----该工作地的设备利用系数1) K >0.5, 大量生产:产品品种少,产量大,重复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劳动分工细,成本低,适应性差。

2) 0.05 < K <0.5,成批生产:产品品种较多,产量较多,重复生产,设备部分专用,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高。

3) K <0.05,单件小批生产:产品品种多,产量低,基本不重复生产,设备大多是通用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适应性高。

(2)根据生产任务的来源,可以把生产分为订货生产(MTO)、备货生产(MTS)和订货装配(ATO)3个类型。

1)订货生产(Make – to – Order, MTO):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根据订货进行生产,如裁缝店、发电站。

2)备货生产(Make – to – Stock, MTS):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根据需求预测进行生产,如家电产品。

3)订货装配(Assemble – to – Order, ATO):零部件根据预测进行生产,最终产品根据订货进行装配,如在电子市场攒电脑。

4.举例说明现代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1.3.21)答: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产品从构思、设计到商业性投产,其周期日益缩短,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导致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末的电子产品已经预示出未来这一发展趋势,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了半年为一个周期,而有些软件产品寿命周期仅有几个月。

5.简述用户-产品-运作系统的关系。

(2.3.6)答: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品种款式、数量、服务、质量、价格、交货期。

产品把用户的要求和企业竞争战略的要求转化为对运作系统的要求:创新、弹性、继承性、质量、成本、按期交货。

6.试解释产品-过程矩阵,以其在制定与运作管理战略中的意义。

(2.3.12)答:产品-过程矩阵揭示了4种典型生产类型的特征(品种、产量)与生产系统功能(工艺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生产类型由左上角变化到右下角时,系统功能特性的变化取向为:生产效率逐渐提高,而应变能力却逐渐下降。

右上角和左下角都是不可行的、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不应该进入的区域。

7.简述并行工程的基本概念。

(3.3.4)答: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

8.现代社会环境对新产品设计有哪些要求?(3.3.7)答:面向顾客的设计:人体工程,美学的思考;产品的可制造性和生产的经济性;产品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以及模块化设计。

9.简述新产品开发的绩效评价方法。

(3.3.10)答:新产品的投放市场的频率,新产品的开发周期,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率,新产品的销售份额,技术评价与经济效益。

10.简述流程分析的概念并介绍流程分析工具。

(3.3.12)答:装配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工艺卡片、路线图等。

11.如何理解定量需求预测模型?并例举常用的定量需求预测模型。

(4.3.5)答:定量需求预测模型是利用基于历史数据和/或因果变量的多种数学模型来预测需求。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时间序列模型和相关分析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是在假定未来情况是在过去情况的函数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主要包括: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相关分析模型又称因果模型,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和线性回归。

12.在过去的8年种,某港口从货船上卸载了大量的谷物。

港口的主管希望验证指数平滑预测卸载吨位的效果。

他预测第1年的谷物卸载量为175t。

其中α=0.10和α=0.50.表4-10列出了过去8年实际卸载吨位数。

(4.3.13)(1)从第一年度开始分别用两个平滑系数来计算各年度的预测值,并计算出相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

答:各年度的预测值及对应的绝对误差如下表4-16所示。

(2)分析比较哪一个平滑系数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较小?答: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平滑系数α=0.10时的平均绝对偏差比α=0.50时要小一些。

13.简述企业生产能力的定义。

(5.3.1)答: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可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和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14.如何从战略角度考虑生产运作能力?(5.3.8)答:生产运作能力剩余战略方面:生产运作能力剩余和生产运作能力的利用程度,实质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拥有一定的生产运作能力剩余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运作能力的利用程度是一对矛盾。

围绕着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可根据不用的指导思想,选择高、中、低等不同水平的生产运作能力剩余,形成不同的生产运作能力剩余战略。

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时机与规模战略方面: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规模一般随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增大。

企业在选择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时机与规模时,存在3种战略:扩张主义者和等等看两种极端战略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跟随战略。

15.某跨国连锁超市企业在上海市有3家超市,坐标分别为(37,61)、(12,49)、(29,20)。

现在该企业打算在上海建立分部,管理上海市的业务。

假设3家超市的销售额是相同的。

(6.3.24)(1)用重心法决定上海分部的最佳位置。

解:因为3家超市的销售额相同,可以将他们的销售额假设为1.上海分部的最佳位置,也就是3家超市的重心坐标,可以这样计算:x=(37+12+29)/3=27y=(61+49+20)/3=43.3(2)如果该企业计划在上海建立第四家超市,其坐标为(16,18),那么如果计划通过,上海分部的最佳位置应该作何改变?解:增加一家超市后,重心坐标将变为:x=(37+12+29+16)/4=24.3y=(61+49+20+18)/.4=3716.某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欲生产一款mp3产品,可能选择在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印尼生产。

该产品的售价预计为130美元/单位。

各地的成本结构如表6-17所示。

(6.3.27)表6-17 各地的成本结构(1)预期销量为每年6000单位,求最经济的厂址。

解:年总成本(中国香港)= 150000美元+75x6000美元= 600000美元年总成本(中国大陆)= 200000美元+50x6000美元= 500000美元年总成本(印尼)= 400000美元+25x6000美元= 550000美元因此,产地选择中国大陆的成本最低。

另外,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产品售价在这个题目种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

(2)如果在中国香港制造该产品,那么预期的利润是多少?解:首先必须知道,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而销售收入又等于售价乘以销售量。

如果在中国香港生产该产品,那么年销售收入= 130x6000美元= 780000美元年利润= 780000美元– 600000美元= 180000美元17.简述工艺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的优缺点。

(7.3.3)答:工艺专业化的优点有:生产定制化;设备和人员灵活;设备上的投资较小;受故障的影响较小;工作满意度高。

缺点有:材料处理成本较高;产量和设备利用率低;高技能工人的成本较高;生产控制更复杂;每个员工的监督成本提高。

对象专业化的优点有:人员和设备的利用率高;材料处理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在制品库存较少;生产控制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缺点有:系统缺乏柔性;专用设备的成本较高;工序相互依赖;工作满意度低。

18.从工艺专业化布置转变为成组技术布置时,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7.3.6)答:将工艺专业化布置转化为成组技术布置,需要以下3个步骤:(1)使用特定的方法将部件划分为若干组群。

(2)在部件组种找到主要的工作流,并以其为基础来进行布置。

(3)将设备和工艺组合为单元。

19.一条装配线的预定日产量为360单位,该装配线每天运行450min。

表7-10给出了生(1)画出装配网络图(2)计算生产节拍。

解:节拍r = (450/360)min = 1.25min = 75s(3)用后续作业最多规则平衡该装配线,用作业时间最长规则作为第二规则。

解:可能最小工作地数= 275/75 = 4 (取整数)表7-24 作业表(4) 流水线平衡后的效率是多少? 解:效率 = 275/(75 x 5) = 73.3%20. 简述工作抽样的主要用途以及确定抽样次数的方法?(8.3.12)答:工作抽样的主要用途:测定设备和人员工作与停歇的时间比率、测定各类工时消耗的比例。

抽样次数的确定取决于要求的测定精确。

22/)1(;/)1(E p p Z N N p p ZE -=-=式中,N 作为抽样次数;E 为抽样估计绝对误差;Z 为置信度系数;p 为抽样对象的比例。

21. 简述劳动定额的定义以及制定方法。

(8.3.13)答:劳动定额的定义是在同等技术与管理水平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中等熟练程度和能力的工人能以正常速度完成一项工作的平均时间。

劳动定额 = 作业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 制定方法:经验法、统计法、类推法、技术测定法。

22. 简述学习效应和学习曲线的概念,并简要分析学习曲线的用途。

(8.3.14)答:所谓学习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重复地从某一项工作时,由于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和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使继续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时间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在降低到一定水平后才趋于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