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及防范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及防范

丸、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七厘散、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天王补心丹、冰硼散、小儿金丹片、桃花散、牛黄抱龙丸、保赤万应散、利心丸、定心丹、磁朱丸、康氏牛黄解毒丸等均含朱砂。

本人讨论朱砂的合理应用与改进。

1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 ),又称丹砂、辰砂、丹粟、赤丹、汞砂等,硫化汞含量96%,还含有钡、镁、铅、锰、铜、锌、铁、硅、银、钛、铝、钠等,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云南等。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有毒,归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镇心安神、解毒消肿,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2用法、用量《中药学》[1]教材中朱砂的用法为内服0.3-1.5g ,大剂量可用至2g ,也可入丸散,外用研末或干渗。

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用量0.1-0.5g ,用法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朱砂在《中国药典》中的用量、用法见表1。

表1历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朱砂的用量、用法版本内服剂量用法1963版1 3分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77版0.3g 1.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85版0.3g 1.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90版0.3g 1.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95版0.1g 0.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2000版0.1g 0.5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不可久服表1可见朱砂用量从1995版《中国药典》开始大为减少。

3现代研究证实,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朱砂成分中还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砷、铅、锑等。

汞元素并非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汞化合物中毒机制是进人人体的汞离子与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阻碍了细胞的呼吸和正常代谢。

血中汞浓度高时,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出现汞毒性震颤。

汞的排出途径主要是在肾脏、消化道、唾液腺和乳腺,所以可引起这些部位的损害。

由于朱砂在儿童药物中使用的比例大,对儿童的损害就更大。

国家自来水汞含量限量为1ng /ml ,粮食中汞含量限量为50ng /g ,而朱砂药材中游离汞达10ug /g (10000ng /g ),远高于自来水和粮食中汞含量标准。

另外朱砂在体内排泄缓慢,滞留时间长,半衰期为65-70天[2]。

有临床资料表明,当人体中汞蓄积量达到100毫克时即可产生中毒反应,若以此作为朱砂蓄积的中毒指标,根据汞代谢的速率推算,每天吸收10毫克汞,经过10.5天即可达到100毫克的体内蓄积量。

口服朱砂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除了使用剂量过大外,另一方面是使用时间过长。

因此,控制用药时间与控制用药剂量同等重要,尤其是肝肾功能不良者、幼儿、儿童更易造成蓄积性汞中毒。

4探讨与改进4.1汤剂处方中,常见朱砂拌和茯神、麦冬、远志等,这种传统用法的主要目的是取其复方配伍的原理,加强药物的镇惊安神作用,而对被拌和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作用无任何改变。

朱砂的主要成份是硫化汞(HgS ),而硫化汞是不溶于水的。

在汤剂中,朱砂拌和中药饮片后,其有效成份不能被水煎出,加之朱砂密度大,易沉淀于药渣中,随着药渣倒出而浪费。

另外沉于锅底的朱砂极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游离汞,极易造成汞中毒。

朱砂在拌和中药饮片时,都是随用随拌,加之朱砂又极易粘染容器及工具,使临床上朱砂的真正用量亦难准确掌握。

因此,朱砂拌和中药饮片在汤剂中煎服,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可将其改为随煎出汤药冲服。

根据医生汤剂处方需要,既节约药材,又控制朱砂的用量。

4.2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与碘化物、溴化物配伍。

两者同时服用可在肠道内生成碘化汞或溴化汞,毒性大大增加,并能导致药物性肠炎。

所以,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在用含朱砂的中药安神时,不要同时服用三溴合剂之类的含溴化物的西载[2]。

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碘酸钾等碘化物加工制作成的盐,朱砂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硫化汞中的汞与碘盐中的碘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后可生成碘化汞。

碘化汞不仅毒性比硫化汞强,而且对肠黏膜具有腐蚀性,可刺激、损害、腐蚀肠黏膜,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腹痛、腹泻、肠黏膜溃烂、拉脓血便等药物性肠炎症状。

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常会被医生误诊误治,所以服用含朱砂的药物时,严禁食用加碘盐。

4.3不宜长期服用,特别是儿科中成药应控制用量,应控制在7天以内;孕妇禁用。

朱砂的中成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儿科用中成药,不宜与胶类中药如阿胶等药同用。

多喝水促进毒性代谢。

5保存时注意事项避免与含铝成分药物如明矾同用,或与铝器皿接触,防止汞铝齐中毒载[3];本品有毒,久置空气中变色。

贮藏期间,应置专柜中,由专人保管。

定期检查容器的密闭、避光情况,拆封付货后,及时密封。

参考文献[1]林通国,熊永文,郑祥银,等.中药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4.[2]温磊,雅卿,江滨等.四硫化物四砷动物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8):619 624.[3]张诚,黄世林,向阳等.低剂量雄黄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11 1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西药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610031)2011年9月13日收稿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及防范朱健*关键词: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防范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79-02药品调剂(drug dispensing )是指配药、配方、发药,又称为调剂处方,工作量约占整个西药科业务工作的50% 70%[1]。

门诊调剂是医院直接面对患者的开放性服务窗口,调剂工作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用药安全与疗效,不仅反映了西药科的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专业水准,而且直接关系到医院声誉。

因此,认真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有利于增强药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防止药品差错。

1调剂差错的原因1.1剂型差错: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柳氮磺砒啶”有片剂和栓剂两种,栓剂药物是经直肠直接吸收,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对肝脏和胃肠道副作用小。

如将栓剂错发成片剂,将达不到治疗效果。

又如硝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也容易错发。

如出现差错,会影响疗效,严重会引发医患纠纷。

1.2剂量差错:处方剂量与药品剂量不一致时,药师因折算而引起误差。

如治疗高血压的波依定有5mg 和2.5mg 两种规格,病情轻的1次服用剂量较大时会因降压太快而引发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剂量差错,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医患纠纷。

972012年第3期1.3数量差错:在调剂时,特别是取药高峰时段,药师如果核对不仔细,就会造成药品数量的错发。

当患者药品比较多时,药师拿1种药品就放到窗口,再拿下一药品时,患者会误以为药已配齐而离开,则造成数量差错,虽然这种差错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同样会造成医院或患者的损失。

1.4发错患者而引起的差错:药房窗口环境比较噪杂,有些患者没听清楚叫自己的名字,觉得是自己的药就过来拿,个别患者有同名同姓,这个时候也容易发错药,造成调剂差错。

1.5厂家不同造成差错:门诊药房有很多药通用名和规格是相同的,但生产厂家不同。

如曲美他嗪同样是20mgˑ30片就有瑞阳制药和施维雅制药两家。

1.6药品名称相似造成的差错:药品名称相似造成的差错在门诊药房是经常发生的,如将“他巴唑”发成“地巴唑”,“氯丙嗪”发成“异丙嗪”,“达克罗宁”发成“达克宁”。

1.7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的差错:一般很多药是相同厂家的,包装基本上相似,这也就造成了调剂差错。

如辉瑞制药生产的“立普妥”和“络合喜”,其包装几乎一样,前者为降脂药,后者为降压药,发放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1.8医师处方开具错误导致的差错:医师开具处方错误,将选择的药物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径、浓度或给药次数写错。

如“地高辛0.125mg”错写为“地高辛0.125g”,“氯化钾滴注”错写为“氯化钾推注”,如果使用不当,会危及病人生命。

医师有时不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禁忌症等,也会导致处方错误,从而发生调剂差错。

如医师为8岁儿童开具氧氟沙星片,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对骨骼发育有损害,18岁以下儿童禁用。

1.9分发过期或变质的药物差错:药品都具有有效期,当药物超过有效期或库存时间过长而发生霉变,药师发药时未仔细检查,将过期或变质药品发给患者,易造成严重后果。

特别是生物制剂等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增加,更应注意加强管理。

如果患者服用变质、失效的四环素,可因肾小管再吸收功能被抑制而引起恶心、呕吐、蛋白尿、中毒、糖尿等不良反应。

1.10交待不清楚而引起的差错:发出药品时,未给予必要的口头指导及书面指导。

有特殊用法的药物未加说明,如平喘药应睡前服;“金双歧”服用时不宜用热水送服,不宜与抗生素同服,以免杀灭菌株或减弱药效。

这些注意事项不经过特殊交待,患者服用方法不正确会影响疗效,也属于药学服务的疏失。

1.11其他差错:没有按照国家《药品管理法》管理特殊药品,会造成社会危害。

另外,对于一些急救药品应保证其备药量,否则会延误急救患者抢救的第一时间等。

2调剂差错原因的分析2.1医师方面:医师询问患者病情不详,或未询问过敏史,造成患者用药过敏等。

医师将药物剂量、剂型、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写错,使调剂人员产生误解,造成差错;医师对某些药物特别是新药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了解不全面。

医师临床诊断书写不清楚,会使药师对用药适应性判断造成困难,降低了审方效率和难度,增加调剂差错风险,引发医疗纠纷。

2.2药师方面:大部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药师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在配方发药过程中不按照操作规程调配所致;药师未经过严格系统的药学专业培训与教育,或上岗前培训工作不彻底,未能认真参加专业继续教育,不熟悉业务所致;有的工作人员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生疏,但又不深入了解,也可能造成差错发生。

此外,外部因素有药品位置摆放不合理,组织管理不力,凭印象发药,忙中出错。

药房工作量大,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会逐渐松懈等多种原因,容易造成差错。

2.3护士方面:有部分药品是护士负责给患者用药,护士负有核对和准确调配、使用药品的责任。

如果护士工作疏忽或业务不熟悉,就有可能丧失发现错误的最后机会;或由于配伍禁忌、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

2.4患者方面:患者取药是就医过程的最后环节,此时患者已经历了挂号、就诊、检查、交费等环节,易产生烦躁情绪而催促药师,这样也有可能导致差错的发生。

另外,有个别患者取药时少拿、错拿药品而造成差错。

3防范调剂差错的措施3.1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药剂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工作自觉性,是防止药品差错发生的根本措施。

经常性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保证调剂质量的重要环节,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事前教育;为使药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门诊药房应建立个人差错记录、不规则处方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