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路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路的选择

所有85名患者均按日本千叶大学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ADIF组和SD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调查结果相似,优 良率分别为90.9%和90.4%,但是最后的调查结果出现了变化, ADIF组为88%,而SD组降为50%。由于上述结果是基于主观 标准,按最终结果我们亦采用了包括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
·3·
的JOA SCORE进行评估。结果ADIF组优良率为87.9%,SD组优 良率为46.2%,两种评价标准的评估结果是一致的,即SD组的 远期疗效不满意率较高(P<0.01)。
ADIF组4名疗效不满意,一名要求二次手术(由于假关节形 成),另一名继发∞一M间盘退变的患者和两名持续髂骨取骨处 疼痛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在sD组30名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7 名需要再次手术,所有这些患者均是腰椎间盘再次突出(5例在同 一节段,2名在其他节段)。18名SD组中的病人因进一步的腰椎 间盘退变而产生慢性下腰痛。我们比较了这些病人的原始X线 平片,其中50%的患者是正常的。术前有其他节段间盘退变的患 者83%疗效不满意。Biblioteka 以及,tl,理和经济负担。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以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骨科病房由同一术者实施手术的所有腰间盘突出症(LDH)的
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1)前路:采用Suzuki经腹腔人路或
腹膜外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椎体间髂骨植骨融合术(ADIF)。(2)
中文摘要
前言
f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 蔫、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
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 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均可造成很 大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对该病更深入的研究、选择正确的治疗,使 病人解除痛苦、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 意义。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tandard discectomy,SD)已 被广泛接受,并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因其破坏了腰椎的载荷 分布的生物力学机制,干扰了椎管、激惹了神经根,导致硬膜外纤 维化、腰椎不稳、关节突关节退变、椎间盘的进一步退变,椎间盘的 再次突出和椎管狭窄,从而可能影响其远期疗效。而前路椎间盘 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discectomy and interbody fusion, ADIF)仍未被广为接受甚至遭到反对,但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学、解剖、病理生理及生物力学分析,如果正确的选择手术适应症, 前路问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似乎更为合理。
讨论
1.标准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D)仍不失为解除椎问盘 突出坐骨神经痛比较可靠和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外临床骨 科医生最普遍采用的手术方法。然而Hirsch和Nachemson在复习 了几组病例后,发现其术后坐骨神经痛的缓解率几乎达到80%, 但腰背痛(LP)的缓解率却仅有55%。主要原因为:大多数腰背痛 的病因并非单纯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故腰椎问盘切除术后腰背 痛的缓解率较低。在我们的研究中,术前ADIF组慢性下腰痛患 病率为79%,SD组为:52%;最终调查时(2一10年,平均5.54年) ADIF组下腰痛完全缓解率为53.6%,SD组为:27.3%,两组具有 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DIF在治疗慢性 下腰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B:X线研究 术前、术后X线、GT、MR/所见: 1)x线:对术前单纯X线片、过屈、过伸位片进行研究。研究 项目如下:椎体缘骨赘、椎间隙高度、椎问可动区间、椎间稳定性。
2)CT、MR/:椎间盘突出类型、椎问盘变性程度、椎间关节退 变程度、椎管狭窄情况。
C:数据处理
·2·
所有临床指标输入SPSSl0.0统计软件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 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相关分析。所有治疗结果用平均值加减标
除了ADIF组病人患有慢性下腰痛(79%:52%)和原始X线 平片退变性改变(85%:60%)的比率较高外,所有患者的其他指 标均具有可比性。
结果
最终调查时(2~10年,平均5.54年)两组患者JOA得分较术 前均显著提高(P<0.01)。ADIF组由11.09增至25.79,sD组由 11.08增至21.13。ADIF组下腰痛完全缓解率为53.6%,SD组为 27.3%,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准差表示。 我们自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骨科病房按各自手术适应症由同一术者实施前路间盘切除 椎体间融合术(ADIF)以及后路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SD)。在此期间实施手术的患者共121名,其中85名(70.2%) 可以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一10年,平均5.54年。其中52 名(61%)患者行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D),33名(39%) 行前路问盘切除椎体问融合术(ADIF)。在ADIF组中,5名患者 (15%)行两个节段融合(L4一S1),28名患者(85%)行一个节段 融合,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我们对术前两组病人的各项 临床指标进行了统计比较及JOA评分。
虽然前路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t)IF)与标准的腰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s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文献报道,但是由同一 术者实施的ADIF与S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的同期前瞻性研究还 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乎r
本研究旨在前瞻性研究前路问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ADIF) 与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S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 疗效,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症,以丰富腰间盘突出的治 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后路:采用标准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D)。两种术式均按照
各自的适应症选择患者。
2.方法:
A:临床研究

研究项目为症状、体症、Ft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fe ADL)的改善情况、就业情况的改变以及术后疗效的逐年变化情 况。对于术后疗效的改变,每例病例通过直接调查、问卷或电话调 查至少完成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最后(2—10年,平均5. 54年)4次调查。以这些资料进行临床疗效的调查只在最后调查 时使用13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背痛疗效判定标准(JOA 8c;01t℃)进行评分。对于术后疗效的逐年改变使用日本千叶大学的 评分方法,分为优、良、可、劣4种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