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舆论战

舆论战

当代战争中的舆论战和传媒角色——从利比亚战争看信息迷雾与客观报道■劳春燕【本文提要】利比亚战火中,交战双方大打舆论战,爆料和辟谣真假莫辨。

作为以攻心为目的的特种信息战,舆论战成为双方实现军事战略和政治图谋的利器。

作为舆论战载体,传媒在战争中的角色不再仅是报道者,同时亦成为战争进程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

利比亚战局中,交战双方采用何种舆论战术,如何进行新闻管控?第三方媒体面对信息陷阱和信息迷雾,如何进行客观报道才能成为合格的“报道者”?7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的最后一档栏目《24小时》关于利比亚的报道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三条有问题的消息。

今天,有媒体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愿意以下台换取安全保障的消息。

但是很快,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就表示,俄罗斯《生意人报》的这一消息是无稽之谈。

……俄罗斯外交部目前没有证实这一消息。

不实的消息还不止这一例。

利比亚反对派主席贾利勒4号发表公开声明,否认反对派正在和利比亚政府进行谈判的说法。

而此前,利比亚政府方面说,双方在多国进行非正式谈判。

第三个有问题的消息,可能是路透社的误读……4个多月以来,CCTV几乎每天都要这样对利比亚战局的新闻进行比较、分析、甄别、平衡。

今年3月19日,多国部队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拉开了利比亚战事的大幕,同时也宣告了又一场媒体大战的开始。

战事爆发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立即把焦点从日本核泄漏转向利比亚,进行不间断直播,利比亚战事新闻高居世界各大报刊头版头条。

中国亦有多家媒体派出记者奔赴利比亚战场。

在利比亚战局报道中,如上述《24小时》所提及的“有问题的消息”比比皆是。

交战双方往往各执一词,一方的公开声明之后往往紧接着另一方的否认,爆料和辟谣真假莫辨。

在这片战场上,不仅充斥着东西方媒体之间的比拼,也充斥着交战方和媒体之间的较量,充斥着“今天的新闻,明天的谣言”。

在这片战场上,记者要面对的不仅是危险的炮弹,激烈的竞争,还有大把的谣言,有意的误导,刻意的隐瞒。

在这片战场上,传媒不仅仅是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报道者,同时,作为交战双方舆论战的特殊平台,传媒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战争进程的“参与者”,甚至塑造着战事走向。

一、认识舆论战《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说:每个时代都会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战争样式,也会保持自己的战争论。

《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说:每一种文明都会产生自己的战争进行方式,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那些力量,也将改变战争。

传统战争是一种枪对枪、炮对炮的离散式对抗或局部分散作战,而信息时代的战争却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一体化的整体对抗。

在一体化作战体系中,舆论战、心理战作为新的作战方式日益受到重视,而作为舆论战的载体,传媒在军事家的眼中成了直接的战争工具,信息成了锐利的作战武器。

1.定义及其重要性舆论战,是指由政府和军队宣传机构控制、操纵、策划,利用各种舆论工具,以网、视、声、文、图等为武器进行的旨在压制对手、赢得公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样式。

舆论战古已有之,而在当今西方一体化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新作战理论中,舆论战更被归入广义信息战的范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体化作战》一书写道:“信息就是力量,在战场上就是杀伤力。

”作为一种特殊信息战,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舆论战不仅在军事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了战场上,备受军事理论家和指挥官们的重视,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发展,舆论战更多地从战略层次展开,成为举足轻重的作战手段。

美国大西洋第二舰队的公关事务官约翰·科尔比在《帮助塑造今日战场:公关亦是战斗力》一文中指出,应该把媒体公关作为一种舆论战、信息战的作战工具来认识,因为“通过公关渠道和媒体报道传递的信息比完全从信息战和心理战渠道传送的信息更容易被对手和大众相信。

萨达姆就经常观看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节目,以便对照多国部队的信息来辨别盟国和美国的意图。

”2.历史的教训舆论战之所以会受到如此重视,和当今的战争发展趋势有关、和新的作战样式有关,和媒体的日益增大的影响有关,也和历史教训有关。

越南战争被称为“被媒体打败的战争”。

正是克朗凯特等美国记者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让美国民众认识到越南战争已经让美国陷入了泥潭,从而在国内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战浪潮,最终迫使政府作出撤军决定。

1994年索马里军事行动中,美国总统克林顿不得不做出撤军决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黑鹰坠落后,一名美军飞行员的尸体被拖着穿过摩加迪沙大街的画面,让大量美国民众对索马里行动产生了不满和质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是由于媒体在受众中巨大的影响力以及引导舆论的能力,媒体已经不仅仅是战争的报道者,同时还会对交战方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的决策、态度和行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战争走向,而军事家们也日益重视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

正如曾任索马里“联合盾牌”行动多国特遣部队司令的美国安东尼·津尼上将说:军事行动已经不再仅仅由火力和机动性决定了,美国指挥官必须懂得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懂得媒体报道的重要影响。

3.战术的成型海湾战争后,舆论战被写入了修改后的美军《作战纲要》:“媒体传播的力量能够对战略方向及军事行动的范围,造成戏剧性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中为了赢得对伊战争的主动权,美方专门设立了“战略影响办公室”(后改为全球宣传办公室),其目的就在于左右国际舆论。

美军还专门制定了宣传心理作战条令,以便在战争中可以依照条令有条不紊地进行舆论战工作。

除了战前为对伊拉克开战的正义性大造声势之外,开战后,美军实施所谓的“嵌入式”报道方式,邀请500多名记者与部队同吃同住,就地发稿,甚至给曾经被他们指斥为“偏向性过于明显”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预留了4个名额。

虽然被称为“透明的战争”,但美军还是进行严格的新闻管控,不仅制订宣传计划、统一信息发布,还制定采访规定,限制报道内容。

可以说舆论战的实施经历了理念先导、组织跟进,到伊拉克战争则标志着系统成型。

二、利比亚战局中的舆论战伊拉克战争8年后,又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利比亚展开。

这次北约要拔掉的是另一个眼中钉——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

利比亚战争中,北约和利比亚反对派、利比亚政府等交战三方均显示出对舆论的极度重视,不仅在战场上激烈交战,而且对舆论阵地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充分调动资源进行舆论攻势,进行新闻管控,制造信息陷阱,释放信息迷雾,希望在这场舆论战中占得上风,争取到更多的人心。

为此,三方均设定了舆论战的喊话人和喊话平台,进行有利于己方的选择性的信息传播。

首先,均安排新闻发言人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媒体发布信息。

其次,设定舆论战主战平台。

卡扎菲政府以利比亚国家电视台为主战平台,连续播放卡扎菲支持者集会画面、展示政府军的整齐队列和先进武器,不时还有支持者出来宣称愿为卡扎菲至死效忠。

为了加强舆论攻势,利比亚国家电视台5月中旬开通了英语新闻频道,6月初转为正式播出。

利比亚反对派则于开战10天后在卡塔尔成立了自己的电视台,取名自由电视台,每天播出新闻节目,为反对派支持者提供话语平台,和卡扎菲控制的国家电视台相互叫阵。

由于时间仓促,反对派电视台的记者多是招募的志愿者。

北约则充分利用西方媒体作为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有选择发布消息展开舆论攻势。

此外,北约还利用军事优势对敌方广播设施进行精确打击。

6月7日凌晨,北约轰炸了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电视台大楼、演播室和卫星转播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两大阵营为取得舆论战胜利,采用了多种战术。

1.北约和利比亚反对派阵营北约在利比亚的舆论战充分利用伊拉克战争期间积累的经验,在步骤和战术上都沿用伊拉克战争期间舆论战的套路。

作为强势方、进攻方,北约采取的舆论战战术从战略目的上可粗略分为四种:(1)揭敌罪行,开战有理揭发敌方的罪行,强调战争的正义性,为开战寻找舆论支持。

利比亚战争爆发前,西方国家对卡扎菲政权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指责,为通过联合国1970号和1973号决议并向利比亚开战大造舆论。

(2)震慑恫吓,炫耀武力宣扬自己的武力优势,宣称战争将很快结束,目的是激励己方士气,削弱对方的斗争意志。

战争爆发第一天,美国就公布了用来执行首轮精确打击任务的战斧导弹从战舰上发射升空的画面。

随后,包括美国的F16战机、B2隐形轰炸机,英国的狂风、台风,法国的阵风、幻影在内的参与军事行动的各国战机纷纷亮相。

战争期间,北约每天发布空袭次数、袭击目标、动用飞机架次、行动成果,并不时公布军事行动的视频画面。

英国派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首次出战后,不仅公布了阿帕奇在海洋号两栖攻击舰上进行战前准备和夜间实战画面,而且还少见地派参战人员直接出席新闻发布会,讲述作战经过。

透露的细节也颇有讲究。

首先是宣称己方的强大、敌人的不堪一击:“我们观察了5分钟,地面武装人员可以听见我们却看不见我们,只能漫无目标地射击”。

其次强调开火的谨慎,用事实反击舆论对于北约粗暴攻击平民的批评:“尽管有零星的火力射向我们,但都没有构成威胁,我们没有开火,直到武装人员准备动用更大火力的武器时,我们才发射了地狱火导弹”。

这些信息通过世界媒体向外界、也向卡扎菲及其支持者传递。

进入6月,利比亚战争僵局未破,北约内部异议四起,对利比亚战争陷入僵局表示担忧。

此时,北约一方面实施对的黎波里开战以来最强空袭。

另一方面,又多方营造卡扎菲很快就会下台,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舆论。

6月6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召开开战以来内容最详细的新闻发布会。

重点一是提供北约军事打击成果、强调卡扎菲的战争机器已经被严重摧毁:一共出动战机1万架次,摧毁卡扎菲军事目标1800个。

二是第一次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卡扎菲下台的日子马上就会到来:“卡扎菲已经大大失去了对利比亚的控制权,他身边的亲信每天都在叛逃,都在抛弃他,他的政权在国内外都已经越来越孤立,我们正在不断调整行动计划……这就是派直升机的原因。

”而英国外交大臣黑格访问班加西,更要求反对派在一周内作好政权交接的准备。

这些舆论既为威慑卡扎菲及其支持者,同时也为了安抚北约内部的不同意见,强调战争将会很快结束。

(3)挑拨离间,分化瓦解这一招目的是分化、瓦解敌方高层。

3月30日,由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出走英国。

库萨随即成为双方舆论战的焦点。

北约方面宣称,库萨是“叛逃”到英国,而利比亚政府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却说,库萨只是需要休息,对此表示理解。

库萨出走风波尚未平息,由此引发的以“高官出逃”为焦点的第二波舆论攻防战随即到来。

外媒报道称,在利比亚外长“叛逃”到英国后,包括该国对外情报部长、石油部长和议长在内的大批高级官员去向不明,形成高官叛逃潮。

一时之间,舆论纷纷猜测卡扎菲是否已经众叛亲离,卡扎菲政权即将分崩离析,彻底瓦解。

(4)“斩首”敌帅,乱敌军心在现代战争中,“擒贼先擒王”的斩首战术被频繁使用。

而在舆论战中,敌方统帅和将领也成为首要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