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分析
1、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为主,通过实验探究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教师】演示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烧杯内,向烧杯中加入碳酸钠和稀盐酸,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产生大量气泡、蜡烛熄灭
【教师】思考这个过程中的灭火原理、体现出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教师】根据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器
【学生】分组回答
【教师】分组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哪些灭火的实例
【学生】回答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教师】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敞开环境中进行,所以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学生】密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综上所述燃烧的条件三个缺一不可。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学生分组实验时操作不规范,应加以强调
2、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全面,有待加强
3、教师语言不够精炼
4、灭火原理其中一条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板书写的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两处不一致
对于《燃烧和灭火》,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我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分组实验学生自主得出燃烧的条件,教师追加红磷、白磷演示实验学生能够轻松得出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在此实验基础之上学生自主探究灭火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教师通过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灭火原理,根据该此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介绍常见的灭火器,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灭火实例。最后介绍火场的自救与逃生方法,整节课学生兴趣较高,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分组实验思路清晰。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几幅燃烧的图片引出燃烧和灭火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牙签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2.取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将其点燃,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实验3.用镊子分别夹取纸片和木炭,在酒精灯上点燃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的探究以及灭火的原理及方法。要求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并且此时的学生经验已经掌握了化学的基本技能以及感知能力,因此,在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快捷的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下面的方法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多媒体展示:家中煤气罐着火、家用电器着火、家中的纸篓着火
【老师】同学们,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阻止一个条件即可。
【作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灭火器
六、教学反思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对比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生活中如何正确利用燃烧,通过火场自救和逃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于燃烧有一定的了解,也见过不少有关燃烧的现象,但从没有用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在第二单元学习氧气性质时对于燃烧只是形成了初步的认识,而上升到系统认知还需本节课的提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认识常见的灭火器类型;
③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师】火能造福人类,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同时也隐藏这隐患,如有操作不当就会带来灾难,那如何来灭火呢?
【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