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南网头中学高丽芳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对比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能利用探究实验归纳物质燃烧的条件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学习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利用实验现象分析灭火的原理,总结灭火方法。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
所以,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物质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火吗?
多媒体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
师:那你们知道火的历史吗?熊熊的火炬让我们感受到神圣和力量,无情的大火又使无数个幸福的家庭遭受灭顶之灾。
那么,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旦发生火灾怎样灭火?
活动2【讲授】燃烧的定义
课件:木炭、硫、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小组讨论、概括燃烧的定义。
活动3【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问:燃烧的发生有什么条件?
探究活动1:从下列仪器及材料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小块煤、小石块、蜡烛、烧杯、坩锅钳。
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各组交流后完成实验。
方案:(1)用坩锅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煤,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学生实验后记录现象、分析。
探究实验2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沸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向水中通入氧气。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总结并板书:燃烧需要的条件
提问:如何使薄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
活动4【练习】解释现象
1.咱们国家解放前人们迷信,在农村有古坟闹“鬼火”和茅草垛遭“天火”的传说,请你解释这些现象。
2.蜡烛容易点燃,煤不容易点燃。
3.煤炉火越扇越旺。
活动5【导入】怎样灭火
提问: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回答:1、吹灭。
2、用水浇灭。
3、倒扣在烧杯中。
4、剪掉烛芯。
5、沙土覆盖。
6、利用CO2气体灭火。
活动6【导入】灭火原理
探究实验3: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
提问:请同学们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总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三个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燃烧就会被终止。
板书: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活动7【讲授】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不同
注意: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所采用的防火、灭火方法有时不只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往往可能同时破坏几个条件。
活动8【练习】解释灭火原理
练习:说出下列灭火原理
1.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烟头引起棉被着火,可以用水扑灭。
3、身上着火,就地一滚。
4、油井着火,我灭火队员采用在井口点燃炸药灭火。
5.麦田起火时,在失火区附近割掉一片麦子。
6.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提问: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姿势逃离火场?
活动9【讲授】火灾逃生方法
教师:火灾发生时,应该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1、切勿惊慌,要保持镇静,辨明方向,迅速逃生。
2、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2、湿被裹身,匍匐撤离。
4、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5、火已及身,打滚灭火。
活动10【活动】学生小结
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