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说明书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说明书

玻璃
普通平板玻璃、特种玻璃等
无机纤维材料
玻璃纤维、矿物棉等




植物材料
木材、竹材、植物纤维及制品等
沥青材料
煤沥青、石油沥青及其制品等
合成高分子材料
塑料、涂料、胶黏剂、合成橡胶等




有机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
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
金属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
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
金属与有机材料复合
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如表0.1所示。
表0.1 建筑材料按化学成分分类
分类
实例




金属
材料
黑色金属
钢、铁及其合金、合金钢、不锈钢等
有色金属
铜、铝及其合金等



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然石材
砂、石及石材制品
烧土制品
粘土砖、瓦、陶瓷制品等
胶凝材料及制品
石灰、石膏及制品、水泥及混凝土制品、硅酸盐制品等
PVC钢板、有机涂层铝合金板等
0.2 建筑材料的发展
利用建筑材料改造自然、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远在新石器时期之前,人类就已开始利用土、石、木、竹等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据考证,我国在4 500年前就已有木架建筑和木骨泥墙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能够对天然原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出现了人造建筑材料,使人类突破了仅使用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修建房屋、寺塔、陵墓和防御工程。我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西周初期已有烧制的瓦,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有了烧制的砖,始建于公元前475年的万里长城,所使用的砖石材料就达1亿m3。山西五台山木结构的佛光寺大殿已有千余年历史。2 000年前的古罗马已用石灰、火山灰、砂和砾石配制混凝土,建造著名的万神庙、斗兽场的巨大墙体。
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建筑材料生产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自1995年后,我国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石墨、滑石等部分非金属矿产品产量已知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建材生产大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建筑工程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轻质、高强、耐久、高效,方便施工等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的建筑材料,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随着人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与土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原料资源,尽量利用工业废料,也是建筑材料发展的一种趋势。
0.3 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建筑材料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建筑材料的产量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的用量相当大,据统计,在工程总造价中,材料费所占比重可达50%~70%。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质量,对建筑结构的形式、使用年限、施工方法和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往往依赖建筑材料问题的解决,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往往会促进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因此,加强建筑材料的研究,提高建筑材料生产和应用的技术水平,对于我们合理利用各种有限的自然资源,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加快工程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世纪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建筑、桥梁、铁路和水利工程大量兴建,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有了较高的要求。17世纪70年代在工程中开始使用生铁,19世纪初开始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出现了钢结构的雏形。自19世纪中叶开始,冶炼并轧制出强度高、延性好、质地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钢丝和钢索,钢结构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建筑物的跨度从砖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百米、几百米乃至现代建筑的上千米。
0.4 建筑材料检验与技术标准
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质量起着最直接的影响,对所用建筑材料进行合格性检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环节。国家标准规定,无出厂合格证明或没有按规定复试的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建设;在施工现场配制的材料,均应在实验室确定配合比,并在现场抽样检验。各项建筑材料的检验结果,是工程施工及工程质量验收必需的技术依据。因此,在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它是一项经常化的、责任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表0.2 建筑材料标准种类及代号
标准种类
说 明
代 号
国家标准(“国标”)
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包括:基本原料、材料标准;有关广大人民生活、量大面广、跨部门生产的重要工农业产品标准;有关人民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标准;有关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等的基础标准;通用的零件、部件、器件、构件和工具、量具标准;通用的试验和检验标准;被采用的国际标准。
建筑材料的验收及检验,均应以产品的现行标准及有关的规范、规程为依据。建筑材料的产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各级标准分别由相应的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布,国家技术监督局是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的最高机关。常用标准的含意、代号如表0.2。
各国均制订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常见的有“ANSI”、“JIS”、“BS”、“DIN”,它们分别代表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的国家标准。“ASTM”是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ISO”是国际标准。
19世纪20年代,英国瓦匠约瑟夫·阿斯普丁发明了波特兰水泥,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水泥混凝土。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利用混凝土受压、钢筋受拉,以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从而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为克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差、刚度低的缺点,20世纪30年代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使土木工程跨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说明书
0 绪论
0.1 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建筑材料是指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其制品的总称,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性能、种类、规格及合理使用,将影响工程的坚固、耐久、美观等工程质量。若选择、使用材料不当,轻则达不到预期效果,重则会导致工程质量降低甚至酿成工程事故。同时,建筑材料对工程技术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材料的出现往往促使工程技术的革新,而工程变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常常促进新材料的诞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