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教堂
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是 早期巴洛克。 这时候的教堂,型制严格遵 守特伦特宗教会议的决定, 以罗马耶稣会教堂为蓝本, 一律用拉丁十字式,把侧廊 改为几间小礼拜室。立面也 依照耶稣会教堂的构图。
维尼奥拉 Vignola 1507-1573 罗马耶稣会教堂,1568年,第 一座巴洛克建筑
洛可可的装饰特点
在建筑上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与法国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相比,它 是一种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琐碎纤巧的风格。 和巴洛克风格不同,洛可可风格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 过去用壁柱的地方,改用镶板或者镜子,四周用细巧复杂的边框围起来。 • 凹圆线脚和柔软的涡卷代替了檐口和小山花。 • 圆雕和高浮雕换成了色彩艳丽的小幅绘画和薄浮雕。浮雕的轮廓融进底子的平面中。 • 丰满的花环不用了,用纤细的缨络。线脚和雕饰都是细细的,薄薄的,没有体积感。 • 前一时期爱用的大理石,又硬又冷,不合小巧的客厅的情趣,除了壁炉上以外,淘汰 掉了。墙面大多用木板,漆白色,后来又多用木材本色,打蜡。 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 最爱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他们还 构成撑托、壁炉架、镜框、门窗框和家具腿等等。为了彻底模仿植物的自然形态,后 来它们竞完全不对称。连建筑部件都不对称。例如镜框,四条边和四个角都不一样, 每条边、每个角本身也不对称,流转变幻,穷状极态。并且趋向繁冗堆砌。 爱用娇艳的颜色 • 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大多是金色的。天花上涂天蓝色,画着白云。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巴洛克教堂的综合艺术
教皇的接待厅设计了大阶梯Scala Regia 1663年
巴洛克教堂的雕刻
1、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 人像柱、半身像的牛腿、人头的托架 等很流行,甚至有一些壁炉和大门做 成张着血盆大口的魔怪的脸谱。 2、雕刻的安置与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 图联系 天使们仿佛随时都在飞动。 3、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 用大理石雕成帷幕、丝穗等,波折宛 然,像被微风吹动,真假难辨。
巴黎的Soubise府邸(1735年)
洛可可的平面特点
枫丹白露宫,巴黎近郊,1533年前 设计:罗索、普里马蒂乔


没落贵族的娇柔气 质,要求房间里没 有方形的墙角。矩 形房间抹大圆角, 喜爱圆的、椭圆的、 长圆的或圆角多边 形的等等形状的房 间,连院落也是这 样。 这种倾向在17世纪 中叶已经出现,到 18世纪大大流行。
圣特瑞莎的狂喜
巴洛克教堂的雕刻
1、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 人像柱、半身像的牛腿、人头的托架 等很流行,甚至有一些壁炉和大门做 成张着血盆大口的魔怪的脸谱。 2、雕刻的安置与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 图联系 天使们仿佛随时都在飞动。 3、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 用大理石雕成帷幕、丝穗等,波折宛 然,像被微风吹动,真假难辨。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30年代之后,建造了大量的教区小教堂,平 面不再是拉丁十字式的,有圆形、椭圆形、 六角星形、园瓣十字形、梅花形等等。
圣卡罗教堂(St Carlo),1638~1667,罗马 设计:波洛米尼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 •
圣卡罗教堂(St Carlo),1638~1667,罗马 设计:波洛米尼
巴洛克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从穹窿上拍
巴洛克广场(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 1506-1626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贝尼尼用4排一共284根自己修改 过的塔斯干式柱子围绕着广场
巴洛克广场
罗马纳沃纳广场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畸形的珍珠、 畸形的珍珠、扭曲的花瓣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周浩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中国室内设计学会 理事
巴洛克的缘起
文艺复兴建筑到了16世纪下半叶,已经江河日下,不复有旧日光彩。 两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1、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以维尼奥拉(Vignola 1507-1573)的圣安 德烈教堂为代表 2、追求新颖尖巧。这种倾向随后发展成为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总的说来,有如下主要特征: 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装饰,色彩艳丽,一身珠光宝气。 2、追求新奇。 A、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波折流转,或骚乱冲突。 B、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 C、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效果。 3、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建筑,装饰中增加了自然的题材。 4、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欢乐的气氛。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法国)古典主义 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巴洛克”愿意为“畸形 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造作或者风格卑下、文理不 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口吻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 洛克。
喜欢使用曲线、曲面,像波浪一样起伏流动,没有确切的形象。 螺旋型的柱子和采光塔、圆形的雨罩和台阶等,动感更加强烈。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罗马St Maria教堂,1663年
罗马的St Andrea教堂,1658年 设计:贝尼尼 Bernini 1598-1680
洛可可的装饰特点
喜爱闪烁的光泽 • 墙上大量嵌镜子,张绸缎的 幔帐,挂晶体玻璃吊灯,陈 设着瓷器,家具上镶螺钿, 壁炉用磨光的大理石,大量 使用金漆,等等。特别喜好 在大镜子前面安装烛台,欣 赏返照的摇曳和迷离。 • 门窗的上槛,镜子和边框线 脚等等地上下沿尽量避免用 水平的直线,而用多变的曲 线,并且常常被装饰打断。 也尽量避免方角,在各种转 角上总是用涡卷、花草或者 缨络等来软化和掩盖。
巴黎卢浮宫
凡尔赛宫的花园
凡尔赛宫的镜厅(Galerie des Glaces)
巴洛克教堂的壁画
1、用透视法延续建筑,扩大建筑 空间: • 在天花上接着四壁的透视线再 画上一两层,然后在檐口之上 画高远的天空,游云舒卷,天 使飞翔。 • 在墙上画几层柱廊或楼梯厅, 仕女悠然来往。 • 在天花上或墙上作有边框的壁 画,画着辽阔的室外天地大景, 仿佛是建筑的窗子。 2、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 3、构图动态剧烈 画中形象拥挤着、扭曲着、不 安地骚动着,怒立的奔马似乎 立刻要将前蹄踏进大厅。
形式新异的巴洛克教堂
• •
• • 圣苏珊娜教堂(St Susanna),1603年,罗马 设计:玛丹纳(Maderna)
圣维桑-阿诺斯塔斯教堂(St Vincezo-Anastasio), 1646~1650年,罗马 节奏不规则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 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 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联 系,而破坏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 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薄壁柱、四分 之三柱、倚柱。墙上作深龛。 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山花缺去顶部, 嵌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两个山花套叠 在一起,使一些建筑不完整……
西班牙的超级巴洛克
巴洛克建筑的前奏
比亚门,Porta Pia,1562年
被缚的奴隶
大洪水
Medici家族的家庙中壁龛

最后的审判
米开郎基罗 1536-1541年 祭坛画 13.7×12.2米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Rococo)的缘起
• •

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巴洛克 一样,法国古典主义之后出现了洛可可。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的专制整体 出现了危机,贵族的沙龙对统治阶级的 文化艺术发生了主导作用。代替古典主 义时期的尊严气派和装腔作势的“爱国” 热情的,是卖弄风情、妖媚柔靡的贵族 趣味。这种新的文学艺术潮流称为“洛 可可”。 巴黎精致的私邸代替宫殿和教堂而成为 潮流的领导者,在这些府邸中也形成了 洛可可建筑风格。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喜欢使用大量的 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 但各种艺术手段的焦点在圣坛和祭坛, 主要的效果是荣耀上帝
圣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神龛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巴洛克教堂的室内
法国巴洛克室内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
牛津的Blenheim府邸
牛津的Blenheim府邸(1705年)
西班牙的超级巴洛克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贡波斯代拉教堂 (Santiago de Compostela,1738)
巴黎旺多姆广场,圣雅姆府邸大厅,1755~1780 设计:弗朗索瓦-约瑟夫·贝朗热
洛可可
贡比涅府邸
洛可可 Rococo
洛可可 Rococ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