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操作方法:1.抗菌药物的稀释和融解
2.抗菌药物母液的稀释
3.在微量聚乙烯微板孔中加各种不同浓度的抗生素 100μl,从低浓度往高浓度加样,不需要更换吸管。
4.挑选18~24小时的菌落置M-H肉汤增菌4~6小时。
5.制备0.5麦氏比浊管,然后1:200稀释,使之最终 浓度105 CFU/ml。
除肺炎链球菌外的其他链球菌:红霉素、青霉素、克 林霉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
7.用无菌镊子或纸片分配器将抗菌纸片粘贴于M-H琼脂 的表面,一旦纸片贴上,不能移动;各抗菌纸片中 心距离应大于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大于15mm。
8.经过35℃16~24h孵育。
9.取抑菌环直径,根据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标准,报 告细菌对该抗生素 敏感(susceptible,S)、 耐药(resistant,R)、 中介(intermediate,I)。
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
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 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 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 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 即为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 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第四章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药敏试验的意义
1、可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2、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3、发现或提示细菌耐药机制,帮助临床医生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 4、监测细菌的耐用性,分析耐药菌的变化,预防和 控制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常用方法:
纸片扩散法 微量液体稀释法 E-TEST法
微量液体稀释法 (microdilution test)
原理:
聚乙烯板内含有各种稀释度的抗菌药物,实验时 加入100μl浓度为105 CFU/ml的菌液,盖上盖板,35℃ 16~20h观察结果。孔底部清晰不出现细菌沉淀的最低 抗菌药物浓度即为该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通过CLSI标准判断其敏感和耐药。再取0.01ml容量接种 环取肉眼观察无菌生长的液体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作次代 培养,经35℃过夜培养后观察最低抗菌药物浓度能杀死 99.9%原始种入的细菌即为该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
5.孵育,置平板于35℃孵育16~24h。
6.孵育后形成一椭圆形抑菌圈,抑菌圈和试条的相交 处的刻度即为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
第九节 细菌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原则:细菌的分类原则上分为传统 分类和种系分类。
分类方法: (1)人为分类法:
以细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为依据,分为: 传统分类法 和 数值分类法
5.盖上平板的盖子,放置培养箱内孵育,放置3~10分钟 后贴上标准抗生素纸片。
6.根据选择的菌株挑选相应的抗菌纸片。
肠杆菌科: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亚胺培 南、氨曲南、庆大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
操作方法 :
1.将在约56℃恒温的无菌M-H(水解硌蛋白)琼脂倾 注直径为90mm的平板,其厚度 4mm。
2.无菌挑取孵育16~24h的血平板上4~5个菌落。
3.置于无菌生理盐水中,校正其浊度于McFarland No 0.5管。
4.用无菌棉签浸入细菌悬 液中,将拭子在试管上壁 轻轻挤压以挤去过多的菌 液。棉签在三个方向均匀 抹琼脂表面(每次转60℃) 使菌液均匀分布,最后沿 平板内缘涂抹一周。
6.用微量加样器接种100μl 到96孔中,盖上盖板。 同时作阳性、阴性对照。
7.手工看浊度或仪器自动 判读。按照CLSI标准报 告细菌对某抗菌药物为 敏感、耐药和中介。
E-TEST
原理:
E试条是一条5mm×50mm无孔试剂载体,一面 固定有一系列预先制备的浓度呈连续指数增长稀释抗 菌药物,另一面有读数和判别的刻度。抗菌药物的梯 度可覆盖有20个MIC对倍稀释浓度的宽度范围。将E 试条放在细菌接种过的琼脂平板上,经孵育过夜,围 绕试条明显可见椭圆形抑菌圈,圈的边缘与试条交点 的刻度浓度即为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对照CLSI标准判断其敏感、耐药、中介。
操作方法:
1.挑取16~20h的菌落 2.用无菌生理盐水制备成0.5麦氏比浊管浊度的菌液。
3.用无菌棉签浸入细菌悬液中,将拭子在试管上壁轻 轻挤压以挤去过多的菌液。棉签在三个方向平均涂抹 琼脂表面(每次转60℃)使菌液均匀分布,最后沿平 板内缘涂抹一周。
4.用镊子将E-TEST试条的抗菌药物的一面贴向琼脂表 面,有刻度的一面向外,直径140mm的平板可放置 6条,90mm平板只能放置1~2试条 。
葡萄球菌属:头孢西丁、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 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 ;
肠球菌属:青霉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啶/磺胺异 噁唑 、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氨苄西林
不动杆菌属: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 、头孢曲松 、环丙沙 星、米诺环素;
洋葱伯克霍德菌:头孢他啶 、米诺环素、甲氧苄啶/磺 胺异噁唑 、美罗培南 ;
(2)系统分类法: 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 程度进行分类,称为种系分类或自然分类
具体到细菌鉴定和分类的方法包括 ⒈表型分类: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为依据的 分类方法,即选择一些较为稳定的生物学性状,如菌 体形态与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 性等作为分类的标记,它奠定了传统分类的基础。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左氧氟沙 星、米诺环素 ;
嗜血杆菌属: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头孢 他啶、美罗培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洛;
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青霉素、大观霉素、 四环素 ;
肺炎链球菌:红霉素 、苯唑西林 、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 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万古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