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半导体器件教案

常用半导体器件教案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1 半导体基础知识1.1.1 本征半导体一、半导体1. 概念: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二、本征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图1.1.1)1. 晶格: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形成排列整齐的点阵。

2. 共价键三、本征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图1.1.2)1. 本征激发:在热激发下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对的现象。

2. 空穴:讲解其导电方式;3. 自由电子4. 复合:自由电子与空穴相遇,相互消失。

5. 载流子:运载电荷的粒子。

四、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1. 动态平衡:载流子浓度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

2. 载流子浓度公式:)2/(2/31kT E i i GO e T K p n -==自由电子、空穴浓度(cm-3),T 为热力学温度,k 为波耳兹曼常数(K eV /1063.85-⨯),E GO 为热力学零度时破坏共价键所需的能量(eV ),又称禁带宽度,K 1是与半导体材料载流子有效质量、有效能级密度有关的常量。

1.1.2 杂质半导体一、概念:通过扩散工艺,掺入了少量合适的杂质元素的半导体。

二、N 型半导体(图1.1.3)1. 形成:掺入少量的磷。

2. 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3. 少数载流子:空穴4. 施主原子:提供电子的杂质原子。

三、P 型半导体(图1.1.4)1. 形成:掺入少量的硼。

2. 多数载流子:空穴3. 少数载流子:自由电子4. 受主原子:杂质原子中的空穴吸收电子。

5. 浓度:多子浓度近似等于所掺杂原子的浓度,而少子的浓度低,由本征激发形成,对温度敏感,影响半导体的性能。

1.1.3 PN 结一、PN 结的形成(图1.1.5)1. 扩散运动:多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2. 空间电荷区、耗尽层(忽视其中载流子的存在)3. 漂移运动:少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其与扩散运动动态平衡。

4. 对称结、不对称结:外部特性相同。

二、PN 结的单向导电性1. PN 结外加正向电压:导通状态(图1.1.6)正向接法、正向偏置,电阻R 的作用。

(解释为什么Uho 与PN 结导通时所表现的外部电压相反:PN 结的外部电压为U 即平时的0.7V ,而内电场的电压并不对PN 结的外部电压产生影响。

)2. 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截止状态(图1.1.7)反向电压、反向偏置、反向接法。

形成漂移电流。

三、PN 结的电流方程1. 方程(表明PN 结所加端电压u 与流过它的电流i 的关系):)1(-=T U uS e I i qkT U T = q 为电子的电量。

2. 平衡状态下载流子浓度与内电场场强的关系:3. PN 结电流方程分析中的条件:4. 外加电压时PN 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四、PN 结的伏安特性(图1.1.10)1. 正向特性、反向特性2. 反向击穿:齐纳击穿(高掺杂、耗尽层薄、形成很强电场、直接破坏共价键)、雪崩击穿(低掺杂、耗尽层较宽、少子加速漂移、碰撞)。

五、PN 结的电容效应1. 势垒电容:(图1.1.11)耗尽层宽窄变化所等效的电容,C b (电荷量随外加电压而增多或减少,这种现象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相同)。

与结面积、耗尽层宽度、半导体介电常数及外加电压有关。

2. 扩散电容:(图1.1.12)(1) 平衡少子:PN 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少子。

(2) 非平衡少子:PN 结处于正向偏置时,从P 区扩散到N 区的空穴和从N 区扩散到P 区的自由电子。

(3) 浓度梯度形成扩散电流,外加正向电压增大,浓度梯度增大,正向电流增大。

(4) 扩散电容:扩散区内,电荷的积累和释放过程与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相同。

i越大、τ越大、U T 越小,Cd 就越大。

(5) 结电容d b j C C C += pF 级,对于低频忽略不计。

1.2 半导体二极管(几种外形)(图1.2.1)1.2.1 半导体二极管的几种常见结构(图1.2.2)一、点接触型:电流小、结电容小、工作频率高。

二、面接触型:合金工艺,结电容大、电流大、工作频率低,整流管。

三、平面型:扩散工艺,结面积可大可小。

四、符号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一、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二极管和PN结伏安特性的区别:存在体电阻及引线电阻,相同端电压下,电流小;存在表面漏电流,反向电流大。

2.伏安特性:开启电压(使二极管开始导通的临界电压)(图1.2.3)二、温度对二极管方案特性的影响1.温度升高时,正向特性曲线向左移,反向特性曲线向下移。

2.室温时,每升高1度,正向压降减小2~2.5mV;每升高10度,反向电流增大一倍。

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一、最大整流电流I F:长期运行时,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二、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 R:工作时,所允许外加的最大反向电压,通常为击穿电压的一半。

三、反向电流I R: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

越小,单向导电性越好;此值对温度敏感。

四、最高工作频率f M:上限频率,超过此值,结电容不能忽略。

1.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一、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模拟二极管特性的由线性元件所构成的电路。

一种建立在器件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复杂、适用范围宽),另一种根据器件外特性而构造(简单、用于近似分析)。

二、由伏安特性折线化得到的等效电路:(图1.2.4)1.理想二极管:注意符号2.正向导通时端电压为常量3.正向导通时端电压与电流成线性关系4.例1(图1.2.5)三种不同等效分析:(1)V远远大于U D,(2)U D变化范围很小,(3)接近实际情况。

5.例2(图1.2.6)三、二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图1.2.7)(图1.2.8)(图1.2.9)动态电阻的公式推倒:1.2.5 稳压二极管一、概念:一种由硅材料制成的面接触型晶体二极管,其可以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在一定电流范围内,端电压几乎不变。

二、稳压管的伏安特性:(图1.2.10)三、稳压管的主要参数1.稳定电压U Z:反向击穿电压,具有分散性。

2.稳定电流I Z:稳压工作的最小电流。

3.额定功耗P ZM:稳定电压与最大稳定电流的乘积。

4.动态电阻r Z:稳压区的动态等效电阻。

5.温度系数α:温度每变化1度,稳压值的变化量。

小于4V为齐纳击穿,负温度系数;大于7V为雪崩击穿,正温度系数。

四、例(图1.2.11)1.2.6 其他类型二极管一、发光二极管(图1.2.12)可见光、不可见光、激光;红、绿、黄、橙等;开启电压大。

二、光电二极管(图1.2.13)远红外接受管,伏安特性(图1.2.14)光电流(光电二极管在反压下,受到光照而产生的电流)与光照度成线性关系。

三、例(图1.2.15)1.3 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 几种晶体管的常见外形(图1.3.1)1.3.1 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图1.3.2)一、构成方式:同一个硅片上制造出三个掺杂区域,并形成两个PN 结。

二、结构:1. 三个区域:基区(薄且掺杂浓度很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集电区(结面积大);2. 三个电极:基极、发射极、集电极;3. 两个PN 结:集电结、发射结。

三、分类及符号:PNP 、NPN1.3.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一、放大:把微弱信号进行能量的放大,晶体管是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控制能量的转换,将输入的微小变化不失真地放大输出,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

二、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图1.3.3)1. 输入回路:输入信号所接入的基极-发射极回路;2. 输出回路:放大后的输出信号所在的集电极-发射极回路;3. 共射放大电路:发射极是两个回路的公共端;4. 放大条件:发射结正偏且集电结反偏;5. 放大作用:小的基极电流控制大的集电极电流。

三、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图1.3.4)分析条件0=∆I u1. 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扩散运动形成发射极电流I E ,空穴电流I EP 由于基区掺杂浓度很低,可以忽略不计;EP EN E I I I +=2. 扩散到基区的自由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运动形成电流I BN ;3. 集电结加反向电压,漂移运动形成集电极电流I C ,其中非平衡少子的漂移形成I CN ,平衡少子形成I CBO 。

4.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CBO CN C I I I +=, CBO BCBO EP BN B I I I I I I -'=-+=,C B E I I I +=四、晶体管的共射电流放大系数1. 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CBOB CBOC B CN I I I I I I +-='=β 2. 穿透电流I CEO :CEO B CBO B C I I I I I +=++=βββ)1( 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流;3. 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I CBO :发射极开路时的I B 电流;4. 近似公式:B C I I β≈,B E I I )1(β+≈5. 共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当有输入动态信号时,Bc i i ∆∆=β 6. 交直流放大系数之间的近似:若在动态信号作用时,交流放大系数基本不变,则有CEO B B B CEO B C C C I i I i I I i I i +∆+=∆++=∆+=)(βββ因为直流放大系数在线性区几乎不变,可以把动态部分看成是直流大小的变化,忽略穿透电流,有:ββ≈,放大系数一般取几十至一百多倍的管子,太小放大能力不强,太大性能不稳定;7. 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E CN I I =α, ααβ-=1, ββα+=1 8. 共基交流电流放大系数:E C i i ∆∆=α,αα≈1.3.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一、输入特性曲线(图1.3.5)常数==CE uBE B u f i )(,解释曲线右移原因,与集电区收集电子的能力有关。

二、输出特性曲线(图1.3.6)常数==B I CE C u f i )((解释放大区曲线几乎平行于横轴的原因)1. 截止区:发射结电压小于开启电压,集电结反偏,穿透电流硅1uA ,锗几十uA ;2.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i B 和i C 成比例;3. 饱和区:双结正偏,i B 和i C 不成比例,临界饱和或临界放大状态(0=CB u )。

1.3.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一、直流参数1. 共射直流电流系数β2. 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α3. 极间反向电流CBO I二、交流参数1. 共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2. 共基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α3. 特征频率T f :使β下降到1的信号频率。

三、极限参数(图1.3.7)1. 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CM P ;2. 最大集电极电流CM I :使β明显减小的集电极电流值;3. 极间反向击穿电压:晶体管的某一电极开路时,另外两个电极间所允许加的最高反向电压,U CBO 几十伏到上千伏、 U CEO 、 U EBO 几伏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