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南》解读最新版本

《指南》解读最新版本


《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
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
《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 学习特点,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 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 、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 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 质量的要求,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水平的合理期望
者将共同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发展。
.
三、《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四)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
(一)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 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 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 展。 ——《指南》“说明”
.
引导家庭、社会的幼教价值观和方法
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 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 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 ,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 观念和做法。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三)联合国儿童基金“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0-12-1)
.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 目标(2010.7)
*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 展。
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
*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重视理解幼儿的知识与能力,教育 幼儿的知识与能力。
3、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与教育建议 《指南》的方向引领主要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的: 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将 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自然地渗透其中,引导有关的成 人沿着《指南》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
.
《指南》是什么?
《指南》的各领域、所有的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以 及教育建议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
(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 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 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 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 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 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
.
一、健康领域解读
(一)健康领域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
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
要阶段。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
——《指南》“说明”
.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幼儿是通 过日复一日的发展与积累,逐步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 的。这一发展过程是由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组成的。连 续的量变积累构成了质变。不同阶段之间是通过长时 间“量”的逐渐积累而被连接起来的。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非匀速、非线性的过程。
基于此,必须耐心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 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量变”过程决不可压缩, 否则得不到真正的“质变”,即使得到也一定是畸形的 。成人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会造成幼儿身心的巨大压 力。
其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 发展标准,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知、应会”进行界定,以促进 家庭、幼儿园及有关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为 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推 动教育平等。
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已达20多个,其中亚太地区 国家占较大比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凯根(Kagan)和耶鲁大 学教授卜瑞图(Britto)教授为各国提供指导。
无法完成各种动作。也就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这些都是最 基本的身体素质。
(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手部动作发展对对于适应社会生活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生活自理、学习和使用工具等。手部动作的发展是以协调 和控制两个能力发展为标志,很大程度上依赖神经肌肉的快速和 准确反应,是神经控制和调节能力发展的表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主讲人: 刘智成(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zhchliu666@
.
第一部分《指南》基本精神解读
一、《指南》制定背景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
美好生活的期盼。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 科学保教,提高质量。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
.
3、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1)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
确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
(二)《指南》的定位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
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
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
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
* 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
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落实《儿童权利公约》 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
*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 加强幼教质量监控,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进一步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 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2)情绪安定愉快
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情绪感受和体验是幼 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所以需要成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 理环境,自己做好表率,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掌握一定的 调适情绪的技巧和方法。
(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包括对物质环境的适应和精神环境的适应。其中物质 环境的适应是我们身体机能和体质状况的重要表现,精神环境的 适应体现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与社会领域有交叉。
.
幼儿学习的特点
做中学(直接经验) 玩中学 (游戏) 生活中学(生活)
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 亲身体验
.
(四)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 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 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 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 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指南》“说明”
.
2、动作发展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人体的运动时在身体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否则容易摔倒;同时协
调能力和灵敏性是较好地胜任和完成各种大肌肉动作的前提。这 一阶段是这些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好了将为以后学习更多 更复杂的的动作技能打下基础。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力量和耐力也是身体动作的基础,肌肉没有力量,耐力性差,就
.
(三)《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误区一:现在实施《指南》,不要再贯彻《纲要》了 。
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替代物。 《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
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 误区二: 《指南》就是《纲要》的细化。 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 《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二
.
学习品质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 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 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
不存在一种脱离具体学习领域的抽象的孤立的学习品质。学习品 质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
学习品质不作为独立的领域,而渗透于各领域之中,避免重复, 也避免孤立地训练。
在“遍及全球”项目中,若干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学习标准中都列 出了“学习品质”领域。尤其强调的是好奇、主动、坚持、注意、 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内容。
.
第二部分 《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
一、健康领域 二、语言领域 三、社会领域 四、科学领域 五、艺术领域
.
实施《指南》时,切忌在幼儿与之间作盲目的简 单的攀比。
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 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 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 水平发展。
.
(三)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 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 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 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 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 ——《指南》“说明”
* 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
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说明”第二条
.
从《指南》的“说明”看《指南》的定位
1、导向——《指南》的性质 《指南》是通过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来表达国家对幼儿教 育的要求。不是对幼儿的具体发展水平或者发展方式、速度等作 出统一规定或提出量化标准。
2、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 《指南》的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 础”,其核心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这表明,《指南》以幼儿现实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未来的持 续、终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