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耐高温黄瓜
太仓市沙溪镇太星村 一农产品基地上,农民 正在采收新品耐热黄瓜 “夏辉一号”。据介绍, 这种新颖的水果黄瓜耐 热性极强,瓜形大,品 相好,产量高,在该市 尚属首次引种,亩产量 比普通水果黄瓜提高 20%以上。
耐高温的小青菜
耐高温、耐抽薹菠菜
农业措施——改革耕作制度
现在的基地越建越豪华,
(二)防治策略
1、农业措施
2、生物措施 3、物理措施 4、化学措施 5、基因技术
1、农业措施——抗性品种选育
目的: 选育抗病毒、耐高温、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 采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可以少施农药。 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抗TY病毒病的番茄
如红帅(无限生长小 番茄)高抗TY病毒 (番茄黄花曲叶病 毒)。
目录
一、蔬菜病虫发生特点 二、蔬菜主要害虫种类 三、蔬菜主要病害种类 四、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一、蔬菜病虫发生特点
(一)露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的复杂化
就害虫而言: ①同一种蔬菜,在一个地区一年 中因栽培时期不同,害虫的发生种类、危害程度 差异很大。如在苏州地区的白菜,5~6月这一茬 上主要害虫是蚜虫、菜青虫、菜蛾;7~8月这一 茬上主要害虫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 9~10月这一茬主要害虫是菜蛾、菜青虫、萝卜 小菜蛾 蚜虫 菜青虫 蚜。
地下害虫如蝼蛄、韭蛆等,也因棚室和苗房土壤 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烈。
瓜类枯萎病 蝼 蛄
2、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加上棚室在寒冷 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 90%-100%,叶面和果实可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的 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抗病性降低),却适 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 瓜霜霉病菌在叶面结露3小时以上就能萌发侵入寄 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黄瓜霜霉病
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前
言
细菌性 角斑病 霜霉病 蔬菜病虫出现时,种植户多凭经验识别防治,有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蔬菜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由于蔬菜种类的增加和复种指数的提高,蔬菜病虫 害种类和为害程度亦逐年加重。
时盲目加大药量,混用药剂,甚至出现哪怕发生一种 病或虫,也要多加几种治疗其他病虫的药剂进行预防, 结果有时会导致“治病也致残”。 为了更好地进行蔬菜种植,减少病虫发生,减少 农药用量,我们需要切实地抓好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 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玉米螟
粘虫
二是由于肥 料的不合理 使用而导致 生理性病害 的发生,如 元素过剩、 元素缺少等, 导致植物抵 抗力下降而 并发真菌、 细菌等病害。
辣 椒
番
茄
脐
脐
腐 病
腐
病
棉铃虫: 一只中 果实上病斑多发 老龄幼虫可食害 (二)保护地(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生在蒂部附近和 数个果实,食痕 裂缝处,圆形或 为圆形, 近圆形,黑褐色,
3/15/2018
蚜虫
三、蔬菜主要病害种类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症状:叶背产生白色霉层。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根部肿大
白粉病
菌核病
症状: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立枯病
猝倒病
症状:茎基部产生椭 圆形暗褐色病斑,病 部收缩细缢。 症状:出土幼苗受害,茎基部呈现水渍 状黄色病斑,后为黄褐色,缢缩呈 线状,倒伏,幼苗即突然猝倒死亡。 湿度大时在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长 出一层白色棉絮状物。
甜菜夜蛾
高温干旱 年份发生 较重、常 与斜纹夜 蛾混合发 生类)。 该药能引起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 早熟,使其提早蜕皮死亡。对其他杀 虫剂无交互抗性,是对付抗性昆虫的 有效药剂。
潜叶蝇
蓟马
溴氰虫酰胺
杜邦公司推出其蔬菜 杀虫剂倍内威(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 悬浮剂)。 溴氰虫酰胺属于新型 苯甲酰胺类杀虫剂, 能阻止或推迟高繁殖 力害虫种群的增长, 如粉虱、蚜虫、蓟马 和木虱。
螨虫
11%的乙螨唑悬 浮剂兑水稀释 5000-7500倍进 行喷施。 其能抑制螨卵的 胚胎形成以及从 幼螨到成螨的蜕 皮过程,对卵及 幼螨有效,对成 螨无效,但是对 雌性成螨具有很 好的不育作用。 最佳的防治时间 是害螨危害初期。 耐雨性强,持效 期长达50天。
3/15/2018
特福力对蚜虫、盲蝽象、粉 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都具有 很好的防治效果,是歼灭刺 吸式口器害虫的新武器,尤 其对飞虱有特效。在江苏省 兴化地区使用证明,杀虫见 效快,效果好。触杀、胃毒; 兼具内吸性和渗透性;耐雨 水冲刷;低毒低残留,对天 敌安全,保持生态平衡。
整枝打杈 可以改善和优 化蔬菜群体结构, 避免植株徒长, 增强杭病能力。
科学肥水 尽量少施化肥, 适当增加有机肥的 施肥量,可以提高 肥力,也可以改善 土壤的理化性状。 土壤水分过多易 造成植株组织柔嫩, 抗性降低,易得病。 土壤含水量过低, 不利于植株的生长 发育,切忌或旱或 涝。
黄曲条跳甲
防治跳甲的关键是要标本兼治,既要杀死成 虫,又要杀死土壤中的幼虫。喷药时要连片喷 洒,并由四周向内喷洒。
斜纹夜蛾
生物防治:性引诱。 物理防治: ①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 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②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 (糖∶醋∶酒∶水=3∶4∶1∶2)加少 量敌百虫诱蛾。
绵疫病
症状:病部果肉呈黑褐色腐烂状,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长 有白色絮状菌丝。
病毒病(蕨叶型):病毒,主要有烟草花叶 病毒(简称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 草卷叶病毒(TLCV) 等。
症状:蕨叶 型表现为植 株矮化,上 部叶片变成 线状,中下 部叶片上卷, 结果少而 小。
青枯病
症状:病株顶 部、下部和中 部叶片相继出 现萎蔫,茎秆 剖后可挤压出 菌液。
物的和物理的各种手段,经济有效地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危
害水平之下。 5、无公害蔬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综合
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 害的目的。
从上面的策略演变中,我们首先注意到, 中国语言,是比较注重排位顺序的。在80年 的综合防治中,化学方法排在第二位。而现 在的综合防治方法中,化学防治是最后一位 的。在其他办法没有效果的时候,才使用农 药。其次,在防治目的中,经济性排在了第 一位。那么根据防治策略,我们因地制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番茄早疫病
稍凹陷。 保护地蔬菜栽培是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与 露地栽培的环境条件有根本区别。既有利于蔬菜 周年生产,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随着设施栽培的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显 著增加,如番茄的设施栽培中侵染性病害达到40 多种,生理性病害多达25种,害虫10多种,给病 美洲斑潜蝇的为害番茄:4~5月份是为害盛期,以 番茄空洞果:没有充足的胶状物和种子,出现明显的空 虫害的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为害程度明显加重, 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形成不规则的蛇形白色 腔。该病为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于激素使用过早过多, 并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虫道
②同一种植区的同一时期,不同地块上的同一种 蔬菜,虽然生长期基本一致,但害虫的优势种及 病害发生情况会有明显差异。
③有些病虫害发生演替规律较复杂。如一些多食 性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常暴发成灾, 年间数量变化大。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2、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较重
由于蔬菜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价值,耕作管理 精细,植物营养条件好。一是害虫的发生种类多 且危害较重,加之保护地蔬菜栽培发展迅速,给 一些害虫的发生创造了更有利条件。在粮菜混种 区内,有部分多食性粮食物害虫侵入菜地为害, 如玉米螟、粘虫等,使害虫的组成相呈多样化。
农业措施——嫁接
农业措施——优化群体结构
清洁田园: 清除杂草可以消灭越冬 或转主的病虫及其滋生场 所,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 能性。 相反,有些基地在甜玉 米的扫尾阶段,适当留一 些在大棚边上,可以诱惑 玉米螟等。等到了冬季进 行无害化处理。
合理密植 适当的稀植可以 使植株个体性状得 到充分发展,生长 健壮,提高抵御病 虫及自然灾害的能 力,降低群体空气 湿度,形成病虫不 易繁殖侵害的环境 条件。
软腐病
症状:叶柄基部和根茎 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轻 碰病株即倒落,充满灰黄 色粘稠物,臭气四溢。
四、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一)病虫害防治策略历史演变 1、1955年以前,以人工为主,化学农药为辅。 2、1958年,有虫必治,土洋结合,全面消灭,重点肃清。 3、1975年,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4、1980年,因地因时因病虫制宜地协调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
或氮肥施用过多,钾肥少,授粉受精不良引起。
1、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由于蔬菜种类比较单一,面积有限,轮作倒茬困 难;同时光照比露地少,温度和湿度高。土壤又是 多种病原菌越冬场所,这样由于连作导致土传根病 增多而加重。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若不及时 有效防治,一般从零星病株到遍发只需4--5年时间。
旱稻与番茄的轮作模式 (苏州五月田有机农场)
实验面积为20个 塑料棚,旱稻品 种为旱优73。 番茄选用优质、 抗病、高产的品 种,如苏粉14 号、苏粉11号 等。
其次,我们必须做好茬口布局的合理安排。 做好档案登记工作。现在很多基地最大的问 题,就是没有档案。换了一个技术人员,不 了解以前的栽培情况,就无法为以后的茬口 安排做好科学计划。
3、温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引起发病, 棚室温暖的条件一般可成为病害发生流行的因素。 温度对害虫分布及发生为害的影响也较重。如温 室白粉虱在寒冷地区不能在露地过冬,但在冬季 温室中能继续繁殖为害并形成虫源基地,已发展 成为蔬菜的主要害虫。茶黄螨也有相似的发展过 程。而瓜蚜、桃蚜可在露地越冬,又能在棚室继 温室白粉虱 续繁殖,其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