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风眩【定义】风眩指因肝肾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
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
【病因病机】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但其因常与肝肾阴虚阳亢有关。
素体阳盛,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诊断要点】 1.以中老年发病为多,起病一般较缓慢,可有家族史。
2.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感,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
3.面赤,血压增高,成人高于 140/90mmhg。
4.能除外症状性高血压,如风水、肾水、厥头痛等所致血压增高者。
【类病鉴别】 l、厥头痛:突出剧烈头痛,面白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2、虚眩:1/ 12以眩晕、疲乏,脉弱等为主症,血压不高反低。
3、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耳赤,急躁易怒,口苦。
脉象:舌红,苔黄。
脉象: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后下)、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针灸:主穴太冲、曲池、合谷、太阳,泻法。
耳针: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肝。
中药穴位敷贴:降压膏(吴茱萸、附子)敷神阙、双涌泉。
2 风痰上扰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舌象:---------------------------------------------------------------最新资料推荐------------------------------------------------------ 苔白腻。
脉象: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针灸:主穴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平补平泻。
耳针: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脾。
中药穴位敷贴: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3 瘀血内停证候:头晕头痛,痛如针刺,或胸闷钝痛,唇舌青紫。
舌象:舌有瘀点、瘀斑。
脉象:脉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方药:3/ 12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
针灸:主穴太溪、三阴交、太冲,补法。
耳针: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肝。
中药穴位敷贴: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4 肝肾阴虚证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重脚轻。
舌象:舌红少苔。
脉象: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主方: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针灸:主穴太溪、三阴交、太冲,补法。
耳针:---------------------------------------------------------------最新资料推荐------------------------------------------------------ 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肝、肾。
中药穴位敷贴: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5 阴阳两虚证候:眩晕,耳鸣,体瘦,神疲,五心烦热,畏寒肢冷,心悸腰酸。
舌象:舌淡少津。
脉象:脉弱而数。
治法:滋阴补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针灸:主穴太溪、三阴交、太冲,补法。
耳针: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脾、肾。
中药穴位敷贴: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难点分析】风眩的中医治疗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慢,对难治性高血压疗效欠佳,难治性高血压(RH)的产生机制是多方5/ 12面的,钠水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吸烟、肥胖或过量饮酒促发难治性高血压,药物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继发性高血压,假性抵抗等,对于上述情况目前还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和降压药配合使用。
【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2.好转:血压控制较好,症状减轻。
3.未愈:症状、血压无改善。
原发性高血压【定义】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称为高血压病。
【诊断标准】非药物状态下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级别为标准。
【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可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疲劳等症状。
体检时可听到A2 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二、并发症:---------------------------------------------------------------最新资料推荐------------------------------------------------------ 日久可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1、心: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出现冠心病。
2、脑:日久可引起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血压极度升高易致急性脑水肿,可形成高血压脑病。
3、肾: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损害。
4、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痉挛,动静脉交叉、压迫,视网膜渗出、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心电图,胸片,腹部 B 超。
2.特殊检查: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超声心动图,TCD,颈动脉彩超,眼底检查。
【危险度分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大于55 岁,女性大于65 岁;吸烟;血胆固醇大于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于3.3mmol/L,或高密度7/ 12脂蛋白胆固醇小于 1.0mmol/L;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小于 50 岁);腹型肥胖(腹围:男性85cm,女性80cm),或体重指数大于 28Kg/m ;高敏 C反应蛋白 1mg/dl;缺乏体力活动。
用于分层的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大于等于 0.9mm;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女性107-124umol/L;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尿蛋白/肌酐比值:男性大22mg/g,女性31mg/g。
用于分层的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男性超过 133vmol/L 或女性超过124vmol/L,临床尿蛋白尿大于 300mg/24h);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 1 级 2 级 3 级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2 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 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高危高危极高危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有并发症极高危---------------------------------------------------------------最新资料推荐------------------------------------------------------ 极高危极高危【临床类型】一、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临床特点:①发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③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④肾脏损害突出,表现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并可伴肾功能不全;⑤进展迅速,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二、高血压危重症:(一)高血压危象:血压明显升高(260/120mmHg),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视力模糊等。
伴靶器官病变者可出现心绞痛、肿水肿、高血压脑病。
(二)高血压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轻者可仅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抽搐、昏迷。
三、老年人高血压:年龄超过 60 岁达高血压珍断标准,临床特点:①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②部分老年人高血压是由中年原发性高血压延续而来,属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的混合型:③靶器官心、脑、肾常有不同程度损害,如心衰、心肌梗9/ 12死、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常见:④易出现血压波动及体位性低血压。
【鉴别诊断】与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嗜鉻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征等继发性高血压区别。
【治疗】一、非药物治疗 (一)合理膳食:1、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lt;6g: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加吃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3、限制饮酒,戒烟。
(二) 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三)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二、药物治疗 (一)利尿剂:1.噻嗪类:氢氯噻嗪。
2.袢利尿剂:呋噻米。
3.保钾利尿剂:氨体舒通,氨苯蝶啶。
(二)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三)钙离子拮抗剂(CCB):尼群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
---------------------------------------------------------------最新资料推荐------------------------------------------------------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六) 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
(七)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八)特殊用药选择 l、合并有心力衰竭者,宜选择 ACE 抑制剂、ARB 尿剂。
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择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用 ACE 抑制剂、ARB。
(cr<265umol/L) 4、心肌梗死后患者,可选择受体阻滞剂或ACE 抑制剂.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
5、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可选用 a 受体阻滞剂,不宜用 B 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