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


二、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是诗歌的一种,产生于隋唐,当时 “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 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 参与创作。Z.x.x. K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 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的别称。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 “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 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 故又称“长短句”。
时期
北宋前期 北宋后期 南宋前期
宋词的发展脉络
作者
成就
范仲淹 苏轼 辛弃疾
开启豪放派词风 开拓豪放派词风 继承→爱国词派
代表作
《渔家傲》 《念奴娇》 《永遇乐》
北宋前期 北宋后期 南宋前期 南宋后期
柳永 周邦彦 李清照 姜夔
发展婉约派 婉约派集大成者 婉约派大家 继承→格律词派
《雨霖铃》 《苏幕遮》 《声声慢》 《扬州慢》

孙何相见而作。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 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景
《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 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
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上片和下片分别写诚了什么样的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 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 “_______________”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 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 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 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 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 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 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 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 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 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 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宋词现存二万多首,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又独 具特色的艺术宝库。
宋词佳作如林,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的风流
蕴藉,珠圆玉润;有的痛快淋漓,酣畅恣肆;有 的沉郁豪放,雄深雅健;有的清空骚雅,瘦硬峭 拔……但最主要的是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婉约 词多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格调委婉含蓄, 和谐优美,富于阴柔之美。柳永、李清照等人的 作品这种特点比较显著。豪放词题材比较广泛, 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格 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 苏轼、辛弃疾等人这类作品较多。
漫 步 宋 词
一、关于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 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làng)苑里, 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 千姿百态的学科网 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 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 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 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Zx.xk
”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 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 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 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 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 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简介 作者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 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 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仕路坎 坷,一生抑郁不得志。生活落魄, 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 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其词 多写歌女的离愁别绪与城市风光, 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 封建士大夫怀才失意的情绪。他是 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 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 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 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 外。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
1、词牌: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 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 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 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 填词。
2、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 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 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 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 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3、流派: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 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 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 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各派代表诗人不一定所写的诗词固定不变。
三、宋词的发展脉络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 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 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 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 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 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 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 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 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 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婉约派词 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