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语言
各门艺术用于创作的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叫做艺术语言
作用:艺术语言使各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艺术语言作用
(1)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人们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不但欣赏它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在欣赏经过精心构思,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创造艺术形象。
正是艺术语言,使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形象。
艺术语言的运用,对创造艺术形象起着直接的作用。
艺术语言不但可以创造艺术形象,而且自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各门艺术的艺术家们都致力于艺术语言的创新与探索。
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的创新也必然包括艺术语言的创新。
艺术形象:
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观,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的分类:
视觉形象——眼睛——空间性
听觉形象——耳朵——时间性
综合形象——综合艺术——有机整体
文学形象——语言媒介——间接性
没有艺术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
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在形象之中。
艺术形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艺术形象中融进了艺术家爱憎悲欢的情感,处处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
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意义,它凝聚着艺术家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艺术意蕴
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着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对艺术意蕴的理解
(1)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2)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3)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意见纷纷各说不一,有时甚至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4)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5)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修具有前两和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的,某些偏重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
典型和意境
一、典型
又称:典型形象,典型性格或典型人物。
指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
其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任何艺术典型,都是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艺术典型的个性指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独特,不仅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而且有独特的性格、感情、内心世界。
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形象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
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
典型性格或典型人物,必须深刻接受人物性格内在地矛盾性,真正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人物深邃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才能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
艺术作品要想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首先需要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出发,对客观现实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在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典型人物的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创作出具有较高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来。
意境
意境的地位
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也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
这种“情”和“境”是分不开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
如果说典型是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侧着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书法艺术家自己的情感。
虽然典型和意境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但至少在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
即他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
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
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
或许,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外境界。
意境的特点:
第一: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意境首先作为文学艺术中一种空灵境界出现的。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的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分。
意境实的部分存在于画面、文字、乐曲及想象之中,而虚的部分,即意境之中重要或本质的部分存在于想象和感悟之中。
第二: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理论,从来就是追求一种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
第三: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道——精神性
气——生命性
心——主体性
舞——乐舞精神
悟——直觉思维
和——辨证思维
一: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2.艺术意蕴
3.艺术语言
4.意境
5.简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
6.艺术典型
7.视觉形象
8.简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主要内容
9.谈谈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中和之美”的理解
10.艺术作品
11.艺术作品的内容
12.艺术作品的形式
13.艺术作品题材和主题的关系
14.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15.艺术作品中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16.艺术形象的特征
17.典型人物的主要特点
18.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
19.如何看待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20.艺术美的特征
2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2.解析艺术作品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23.如何理解艺术风格的基本特性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2.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3.为什么说生产劳动是艺术生产的根本动力
4.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5.民族艺术的多元化和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6.艺术发展的几种观点,结合艺术发展历程说出自己的观点、
1.想象
2.审美直觉
3.艺术批评
4.艺术鉴赏
5.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6.艺术批评的功能
7.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哪些审美心理活动
8.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的特征
9.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10.通感
11.审美升华
12.联想
13.“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体现的艺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