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PPT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件PPT
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
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 1、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区别不同事物)
“……就某一家庭来说……”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
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 (区别不同阶段)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也个其特殊性(区别不同方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含义、地位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 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 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 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水是生命之源
专家建言:……水对人 来说比饭更重要,它能 够促进新陈代谢,并稀 释有毒物质,减少肠道 对毒素的吸收;可维持 人的正常体温;水在人 体内的流动还能运送营 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抽薪止沸;入乡随俗;
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 者俗语吗?
• 张冠李戴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
• 千篇一律,一刀切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联系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矛 盾
观用 点对 看立 问统 题一
的
()
同 一 性
统 一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应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A. 含义、地位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 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 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B.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树 叶
“ 世界上没有两片
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正确认识事物)
题为 具什 体么 分要 析具 呢体 ?问
原因之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
的基础.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 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灭火
题为 具什 体么 分要 析具 呢体 ?问
原因之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
的关键.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你能说出几个蕴含这一哲理的成 语、俗语吗?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矛盾四,来通往塞,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 守遣人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四处迸发出矛盾的火花,诸如男与女、老与少、山与水等 , 都充满着矛盾。它进一步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同时,在这里充分揭示了主人公入世而难展其志,出世归隐田园而 又摆脱不了封建制度的桎梏,现实与理想之间、逃避与面对之间也 存在巨大的矛盾冲突。既然是梦想构建成的封闭的世外挑源,也只 能是 “遂迷,不复得路”而终。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
既指事物内部, 也指事物之间
“每个同学既有
“每个同学都是三好
哲 优点学又中有的缺矛盾与成语故学事生《又自都相不是矛三盾好》
中 点。的”矛盾是否同义? 学生”
注意:
A、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 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 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诗方中知南,人北有迹朝“不的蝉诗到噪人,林王逾才籍静显在,得他鸟山的鸣更一山首幽更《深幽人”。若的以邪佳“溪句蝉》。噪的一五”时言衬轰托 动“诗林坛静,”传,为用绝“唱。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
充满到生了气宋,朝,诗王中安有石画也,很画喜中欢这有两诗句。诗,只是觉得还
不够味,于是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贯穿于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 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 即时时有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A、时时有矛盾(纵向)
①含义
B、事事有矛盾(横向)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 景秀丽的和谐的没有任何 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 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是 否真的没有“矛盾”?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 •居安思危、乐极生悲、过犹不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相 互 联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结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不
可
斗 (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分
争 对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 割
性
立 )
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 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 既对立统一。
运动领域
只有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 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 更不会排斥或斗争。如“上”与“白”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 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如: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 展。犯罪和打击犯罪就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是因为 另一方而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另一方,但是另一方 不存在了,自己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适宜饮水吗?
……
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饮水
严重糖尿病人不宜多饮水
哲学
感悟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国风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江晚景
作者对各种景物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 把握得非常深刻,写景壮物形象准确,美
丽景色如现人们眼前。
作者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
并把王它改安成石“的一改鸟动不,鸣所山更以幽弄”巧。成改拙完,以后点,金自成己铁觉,得就 挺了在得。于意他,只可看是到却噪被他与的静好、朋鸣友与黄幽庭的坚说对成立是,“而点不金懂成的铁”二 者的统一。假若山中人欢马叫,鼓炮齐鸣,就不会
有蝉噪和鸟鸣了。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联系 A.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同一性。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结 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 才能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 不和谐相处。
强调同一 以差别和对立 为前提。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认识运动 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
一切领域的事物都包含有矛盾,那么对
于同一个事物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 是不是有时有矛盾,有时就无矛盾呢?
A
B
自然界
CD
A
B
CD
人类社会
A
B
思维领域
CD
A、矛盾萌芽 C、矛盾将要消亡
B、矛盾发展壮大 D、新的矛盾运动开始
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从生理角度 看,人们每天有一部分细胞在死亡(数十亿细胞),同时 新的细胞又在产生。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 人体中的组织蛋白平均80天有一半死亡;人体中所有 原子,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其实,就是在 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同样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 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就停止生命了。
中日矛盾:
战争 国力 人口资 国际社会 性质 对比 源对比 反应
左表反映了什么 问题?
中 反侵略 弱小 丰富 得道多助 日 侵略 强大 贫乏 失道寡助
矛盾双方的特点 各不相同
右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矛盾双方在不同的发展阶 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中日战争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中方 防御 相持 进攻
日方 进攻 相持 溃败
完全相同的树叶”
→ 矛盾的特殊性
(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即个性)
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 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思考: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 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 对立(共性)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 种具体形式(个性)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 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 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 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 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 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②学习矛盾普遍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正确对待矛盾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 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C坚持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