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的制作流程
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的制作流程
识别摄像头或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监控报警系统包括传感器、心率控
制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传感器包括两组心率变异性监测芯片,所述监测芯片分别对称贴设于方向盘外侧
壁,呈条状,每组监测芯片长度不小于方向盘外周长度的1/4;
所述心率控制模块连接于车载电脑,所述车载电脑与互动模块连接。
若上述两个特征提取分区域中均检测得到人脸,则表明驾驶员正在扭头,意味着该视频
帧为废帧,则跳转至步骤S2.1,并由所述处理器删除该视频帧;
若眼部特征提取分区域中未检测得到人脸,则表明驾驶员可能已经因为打盹而低头,标
记为疲劳等级四,并跳转至步骤S2.9; S2.8 监测是否打哈欠,以及监测是否频繁眨眼 若驾驶员打哈欠,并未频繁眨眼,标记为疲劳等级二,并跳转至步骤S2.9; 若驾驶员打哈欠,且频繁眨眼,标记为疲劳等级三,并跳转至步骤S2.9; 若驾驶员未打哈欠,并未眨眼,则跳转至步骤S2.1; 若驾驶员未打哈欠,但已频繁眨眼,暂时标记为疲劳等级一,并跳转至步骤S2.9; S2.9 启动互动模块,与驾驶员进行互动
优选的,基于上述系统的疾病监控报警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
S1.1 驾驶员在车内手握方向盘进行驾驶,所述传感器监测驾驶员的心电图; S1.2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心电图数据并显示,便于驾驶员随时查看自身的心电图数据;若驾
驶员的心率出现异常,所述车载电脑唤醒互动模块,若驾驶员无法与互动模块进行互 动,或者驾驶员直接通过互动模块反馈自身身体不适,则车载电脑控制车辆进行避险处 理,与此同时,所述心率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联系紧急联系人,向紧急联系人发 送短信,所述短信包括驾驶员的定位和当前心率,同时,移动终端对紧急联系人进行呼 叫,以提醒紧急联系人。
步骤S2.6;
S2.4 对该视频帧进行人脸检测,得到人脸区域
若所述人脸区域为正常比例区域,则该人脸区域即为特征提取区域,进而跳转至步骤
S2.5;
若所述人脸区域为非正常比例区域,则表明驾驶员正在低头,意味着该视频帧为废帧,
则跳转至步骤S2.1,并由所述处理器删除该视频帧;
S2.5 在所述特征提取区域,进行特诊提取;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所述系统包 括,身份识别模块、疾病监控报警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互动模块和定位装置;所述身 份识别系统,用于驾驶员身份的识别和对所述系统的启动;所述疾病监控报警系统和疲劳驾 驶预警系统,分别用于监测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和疲劳驾驶情况,通知驾驶员,并视进行报警 和紧急避险;所述互动模块,用于所述系统与驾驶员进行互动,以避免系统对驾驶员的身体 状况和疲劳状况进行误判;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车俩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对车辆的位置进 行定位,以方便救援。所述系统同时监控驾驶员的突发性疾病和疲劳驾驶情况,对于降低道 路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能够在疲劳驾驶尚未产生严重危害之前给予预警,那么交通事故数量将会大大的减 少。疲劳驾驶检测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方法,接触式的方法主要是检测驾驶员 脑电、心电和肌电三个指标,非接触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安放的摄像头对驾驶员和车辆 动作参数进行检测,包括驾驶员面部特征、车辆行驶路线、方向盘的转动等。接触式的 方法由于其检测系统较大,不适合安放在驾驶室内,同时由于需要接触到驾驶员,对驾 驶员有很大的干扰,限制了接触式检测方法的应用,非接触式的方法成为疲劳检测的研 究的主要方向。
所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用于监测驾驶员是否已疲劳驾驶,并视驾驶员的疲劳状况进行 报警和紧急避险; 所述互动模块,用于所述系统与驾驶员进行互动,以避免系统对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和疲 劳状况进行误判; 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车俩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定位,以方便救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系统为指纹解锁器、红外人脸
为:
S1.1 驾驶员在车内手握方向盘进行驾驶,所述传感器监测驾驶员的心电图;
S1.2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心电图数据并显示,便于驾驶员随时查看自身的心电图数据;若驾
驶员的心率出现异常,所述车载电脑唤醒互动模块,若驾驶员无法与互动模块进行互 动,或者驾驶员直接通过互动模块反馈自身身体不适,则车载电脑控制车辆进行避险处 理,与此同时,所述心率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联系紧急联系人,向紧急联系人发 送短信,所述短信包括驾驶员的定位和当前心率,同时,移动终端对紧急联系人进行呼 叫,以提醒紧急联系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包括摄像头、缓存器
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摄像头设置于驾驶员前面的仪表盘上,用于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所述缓存器用于对疲劳驾驶判断过程中的过程文件进行缓存;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摄像头采集的面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
5.基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系统的疾病监控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
壁,呈条状,每组监测芯片长度不小于方向盘外周长度的1/4;
所述心率控制模块连接于车载电脑,所述车载电脑与互动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所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包括摄像头、缓存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摄像头设置于驾驶员前面的仪表盘上,用于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所述缓存器用于对疲劳驾驶判断过程中的过程文件进行缓存;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摄像头采集的面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
技术要求
1.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
括,身份识别模块、疾病监控报警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互动模块和定位装置;其 中
所述身份识别系统,用于驾驶员身份的识别和对所述系统的启动;
所述疾病监控报警系统,用于监测驾驶员的身体状况,通知驾驶员,并视驾驶员的身体 状况进行报警和紧急避险;
的内容和方式可以由驾驶员进行个性化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人脸检测过程中首先对图像
像素进行校正处理,具体为:
假设给定图像的某一像素Pi的像素值为 ,则色彩校正之后,像素Pi的像素值为 ,所
述 为: ; ; 。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判断人脸区域是否为正常比
6.基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系统的疲劳驾驶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
为:
S2.1 所述摄像头采集视频帧,并对视频帧打上时间标签;
S2.2 所述处理器根据视频帧上的时间标签,判断该视频帧是否为第一帧;
S2.3 若该视频帧为第一帧,则跳转到S2.4;
若该视频帧为非第一帧,则根据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上一帧视频的人脸检测结果,将上 一帧视频的嘴部和眼部区域周围的小区域确定为该视频帧的特征提取分区域,再跳转至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非接触式的疲劳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 集中在人脸定位、眼睛定位和跟踪、疲劳相关特征及其理论判断方法上,但是目前疲劳 的识别率并不理想。
虽然目前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并不完善,但是疲劳驾驶还是可以通过驾驶员严格控制驾 驶时间来进行监管,而一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却无法提前规避,例如驾驶员发生突发性 疾病,例如心脏病、脑溢血、癫痫等,由于突发性疾病毫无发病征兆,发病突然,并且 发病较为凶险,导致驾驶员在极短时间内就失去控制车辆的能力,从而给驾驶员和其他 路面车辆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风险。
例区域的依据在于:设置人脸长度占照片长度比例的比例阈值,若人脸区域长度占视频 帧长度的比例高于比例阈值,则所述人脸区域为正常比例区域;若人脸区域长度占视频 帧长度的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则所述人脸区域为非正常比例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5执行前需要首先将特征提取区
域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分特征提取区域用于监测眼部,下半部分特征提取区域用于监 测嘴部,以保证嘴部监测和眼部监测同时进行。
技术说明书 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对驾驶员的驾驶进行辅助的驾驶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具有突发性疾病监 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 背景技术
优选的,基于上述系统的疲劳驾驶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
S2.1 所述摄像头采集视频帧,并对视频帧打上时间标签; S2.2 所述处理器根据视频帧上的时间标签,判断该视频帧是否为第一帧; S2.3 若该视频帧为第一帧,则跳转到S2.4;
若该视频帧为非第一帧,则根据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上一帧视频的人脸检测结果,将上 一帧视频的嘴部和眼部区域周围的小区域确定为该视频帧的特征提取分区域,再跳转至
针对疲劳等级三,互动模块与驾驶员进行互动确认,若驾驶员有反馈,则表明驾驶员尚 有理智,则直接打开车窗,打开应急停车灯;若驾驶员无反馈,则表明驾驶员已深度疲 劳,则将疲劳等级提高至等级四;
针对疲劳等级四,所述系统直接控制车辆减速,打开应急停车灯,打开车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动包括语音互动、手势互动;且互动
步骤S2.6;
S2.4 对该视频帧进行人脸检测,得到人脸区域
若所述人脸区域为正常比例区域,则该人脸区域即为特征提取区域,进而跳转至步骤
S2.5;
若所述人脸区域为非正常比例区域,则表明驾驶员正在低头,意味着该视频帧为废帧,
S2.6 进行嘴部监测和眼部监测;
若在第一帧中监测得到嘴部和眼部,则跳转至步骤S2.8;
若在第一帧中未监测得到嘴部和眼部,则表明驾驶员正在扭头,意味着该视频帧为废
帧,则跳转至步S2.1,并由所述处理器删除该视频帧;
若在非第一帧中的特征提取分区域中未监测得到嘴部和眼部,则跳转至步骤S2.7; S2.7对上述两个特征提取分区域进行人脸检测
道路交通伤害是致命的灾难,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人被无情的夺去生命。根据世界卫生
组织的数据显示,造成人类死亡和发病的原因中,交通事故排在第九位。另据统计资料 显示,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和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的 检测技术已经很成熟,随着监管的加强,超速行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由于醉酒驾驶危 害极大,但是由于对醉酒驾驶处罚力度的加强,全国因为醉酒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大 幅下降。由此可见,疲劳驾驶仍然是目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当今 交通安全最重要的隐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