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PPT课件
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 与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 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
.
16
情——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心中千言万语要和 对方说,却激动地 哽咽,什么都说不 出来了。动作神态 的细节刻画是情感 的集中表现 ,真挚 动人
.
17
.
9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上阕:依依惜别
下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旅长愁
.
10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 (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 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 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通过哪些意象体现的?
.
11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 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22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
23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 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高挂梢头。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 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
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
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
“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
,且填词去!”遂落第。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
•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 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 半虚半实。
.
21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伤离别。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有
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 苦中来: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 别更让人难受。
.
24
杨柳岸
柳有“留”意,古 人有折柳送行的风 俗。离别的人一见 杨柳,就会想起离 别时依依不舍的场 面,心中就会涌起 一缕缕离愁。
.
25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26
风:秋风带来的
是无限凉意和凄凉。 秋天早晨的分更凉。
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
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
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
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
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
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
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
6
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 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 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景——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 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 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 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 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
18
分析炼字
念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的是恋 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彼此留恋挂念, 不忍离去的心情。同时,又为下片写 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 上下片的过渡衔接自然。
.
12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 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 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
13
景语 寒蝉
长亭 骤雨
情感 凄切、落寞
别离之愁 悲凉、清冷
.
14
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看似简单写景,好像只在对着长
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
刚停,但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
异样的情味,连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
单纯的建筑物。时当秋季,景已萧瑟,
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
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
闻,无处不凄凉!看来这是一个很好
开头,起句便给全诗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全诗定了凄
切的感情基调。
.
15
情——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盾
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 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 思,为什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 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
7
雨 柳霖 永铃
.
8
• “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 诗或好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 意境、风格。”——别林斯基(俄)
读过这首词,留在你脑海中的有哪些画面? 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
3
小令:58字以内
词 的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分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类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
4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 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 女恋情
.
5
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 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 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 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
19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 离愁。
(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 霭之上是空阔楚天,与无边广漠相对的是 一叶行舟和孤寂行人,此时他的内心是怎 样的?)
.
20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用:
•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 茫茫的惆怅。
雨 霖 铃
柳 永
.
1
• 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 •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
格。 •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 品味诗歌的语言。
.
2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 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 “曲子词”、“歌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