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
表 1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
项目
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
锐边
对于压载舱和淡水舱区域,在船 体车间用打磨枪或砂盘片进行 一度打磨。
(0.5~1.0mm斜面)
1C
上述以外区域,锐边保留。
焊接飞溅
1、 冲砂前用打磨枪或尖锤等
除去飞溅。
(a)
2、 冲砂后发现的飞溅:
a) 用尖锤或铲刀去除;
尽可能除去表面黑皮及黄锈
3.1.2.3.4 船体各部位二次除锈等级应符合规格书中的有关要求。 3.1.2.3.5 规格书中经常出现的喷射国际标准要求见表 4。
表 4 喷射除锈等级国际标准
ISO 8501-1
SSPC Vis 1-89
NACE
描述
b) 风动砂纸盘和风动钢 的范围内底层已受热损伤的漆膜
丝刷
b) 涂层厚度大于 50μm 时,上述区域周围 25~
30mm 范围内的涂层应形成坡度
a) 喷丸
a) 除去锈蚀区及周围 20~25mm 范围内的涂膜与
b) 风动砂纸盘和风动钢 黄锈
丝刷
b) 涂层厚度大于 50μm 时,上述区域周围 25~
和异物。
3.1.2.3.6 规格书中经常出现的打磨除锈国际标准要求见表 5。 表 5 打磨除锈等级国际标准
ISO 8501-1
St3
SSPC Vis 3 NACE
描述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
SP3
—
并且几乎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但表面
处理要彻底得多,表面应具有金属底材的光泽。
主要是修补涂装,涂膜在损伤后要及时进行表面处理,并修补油漆。 2.8 舾装件涂装 2.8.1 舾装件,除规定不必涂漆之外(如不锈钢制品、有色金属制品、镀锌件等),上船安 装前,都必须先经过表面处理和涂好防锈底漆或涂完面漆。不允许未经表面处理和涂漆的钢 质舾装件上船安装。 2.8.2 舾装件上船安装前所涂的底漆或面漆应符合 CB/T 3798-1997《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 求》的要求。 2.8.3 外购设备或一般舾装件,应在订购时向制造厂提供表面处理和涂漆的技术要求。对涂 料品种、膜厚、颜色等均应作出规定,必要时应派质检人员前往检查验收。 2.8.4 舾装件上船安装后,如果发生局部涂层破坏,应用同类型的涂料进行逐层修补。 2.8.5 舾装件安装后,周围区域或部件涂装面漆时,应注意保护好不该涂漆的部位(如机械 活动面、铭牌等)。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
St2
SP2
—
并且几乎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
3.2 涂装作业 3.2.1 涂装作业环境 3.2.1.1 涂装工作应尽可能在天气情况良好时进行,气候潮湿或气温较低的季节应在室内进 行。
3.2.1.2 雨天、雪天、雾天不应进行露天涂装。 3.2.1.3 一般情况下,对于环氧、焦油环氧涂料,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不应进行涂装; 对于环氧类涂料的涂装,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应选用冬用型;对于水性涂料,当环境温 度低于 0℃时,不应进行涂装;对于其它涂料的涂装,当环境温度低于 0℃时,应采取措施 对涂料进行预热处理。 3.2.1.4 在潮湿表面上不允许进行涂装。涂装施工应在相对湿度不超过 85%时或钢板表面温 度高于露点 3℃时进行。 3.2.1.5 特种涂装应在涂料厂商推荐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3.2.1.6 涂装作业时和涂层干燥前,施工表面应避免被周围的粉尘污染或被水滴溅湿。 3.2.2 涂装作业准备 3.2.2.1 发料与领料 3.2.2.1.1 涂料应严格按照工艺图册规定的品种、牌号、颜色和定额数量发放领取。 3.2.2.1.2 稀释剂应根据工艺图册规定的品种和比例发放领取。 3.2.2.2 开罐
气割表面
对于很不规则的表面用砂盘片 或打磨枪处理。
3.1.2.2 溶剂清洗
清除钢板表面所有可见油类、油脂、污垢和其他可溶性污物。若有厚重的油脂,可先用 工具除去,再用表 2 的方法除去剩下的油脂。
表 2 溶剂清洗的方法
项目
油脂
水溶性污 物Biblioteka 如盐 分清洗方法 用水清洗 蒸汽清洗 乳液清洗 碱液清洗
有机溶剂清洗
用水清洗 蒸汽清洗 碱液清洗
备注 淡水加入去污剂,压力<70MPa,淡水漂洗 淡水,如果加入了去污剂,要用淡水漂洗
淡水漂洗 铝、锌和某些金属涂层易受强碱腐蚀。用淡水漂洗
许多有机溶剂对健康是有害的。如果用抹布清洁,必 须多次更换,否则油脂不会清除,反而会在溶剂挥发后在 表面留下油膜
使用淡水,压力<70MPa 淡水漂洗
(b)
b) 对于尖的飞溅,用砂盘
片或者打磨枪磨平;
(c)
c) 平的飞溅可不必处理。
项目
表 1(续)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 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
层析
任何层析都要用打磨枪或者砂 盘片去除。
咬口
当咬口深度超过 1 毫米,而宽度 小于深度时,根据需要用焊接或 打磨处理。
手工焊
对于不规则或有过多锐边的手 工焊缝用砂盘片或打磨枪处理。
处理因切割焊接装配后产生的问题。 对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锐边打磨光滑; b) 粗糙焊缝打磨光顺; c) 飞溅和焊渣的去除和打磨; d) 裂缝和凹坑; e) 表面缺陷,如起鳞; f) 手工焊缝打磨光顺; g) 钢板的切割边打磨光顺。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可参见表 1。
30mm 范围内的涂层应形成坡度
a) 喷丸
a) 轻度喷丸或用风动工具轻度打磨,除去原车间
b) 风动砂纸盘和风动钢 底漆表面的白锈
丝刷
b) 轻度打毛与表面清理
c) 特殊部位根据有关涂料的技术要求处理
型 钢 的 反 a) 喷丸 面、角隅、 b) 小型风动除锈工具 边 缘 等 作 c) 手工工具 业困难区
Sa3 Sa2.5 Sa2 Sa1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 SP 5, 金属出白级喷射清
1 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 理
和异物。该表面应具有均匀的金属光泽。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
SP10, 近似出白级喷射 清理
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 油漆涂层 2
表 3 二次除锈工艺要求
作业部位
作业工具
一般要求
焊缝区
a) 喷丸 b) 风动砂纸盘和风动钢
丝刷
a) 除去焊道两侧烧焦、起泡、变色的涂膜及周围 30~50mm 的范围内底层已受热损伤的涂膜
b) 除去焊道表面及两侧的黑皮、黄锈
烧损区
自然锈蚀 区
车间底漆 完好区
a) 喷丸
a) 除去烧焦、起泡、变色的涂膜及周围 30~50mm
3 工艺过程 3.1 涂装前表面处理 3.1.1 钢材预处理 3.1.1.1 钢材预处理流水线流程:清洁、预热、抛丸除锈、自动涂装、后加热、钢板运输。 3.1.1.2 钢材在原材料阶段的表面预处理(一次除锈),可采用抛丸、喷丸或酸洗方式进行。
3.1.1.3 厚度大于或等于 6mm 的钢板、型材,应采用抛丸流水线进行预处理,也可采用喷丸 方式进行预处理;厚度小于 6mm 的钢板、型材,可在薄板抛丸流水线上预处理或采用酸洗方 式除锈,也可在组装成部件、分段以后采用喷丸方式进行除锈;管材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喷 丸或酸洗方式除锈。 3.1.1.4 钢材表面预处理前应除去表面的油污、水分和杂物。 3.1.1.5 抛丸或喷丸可采用钢丸、钢丝段、棱角砂等磨料。 3.1.1.6 抛丸或喷丸后的表面,必须清除所附着的丸粒、灰尘等杂物。 3.1.1.7 未经预处理的钢材在组成部件、分段后,如果以喷丸方式进行除锈,其表面质量应 与相应部位的二次除锈质量相当。 3.1.1.8 酸洗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 CB/T 3513-93《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的 要求。 3.1.1.9 按 6.1.1.7、6.1.1.8 规定除锈后的表面应及时涂上规定的防锈底漆。 3.1.2 二次表面处理 3.1.2.1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
2.5.3 船体外板水线以上区域,面层涂料应在坞内阶段涂装。涂装前,对舷旁排水孔应设置 适当的临时导水管或木栓塞住排水孔,直至涂装结束,涂膜完全干燥为止。 2.5.4 为防止不同涂层的交界处(如水线区与干舷区之间)不合理迭加,涂层应当按生产设 计规定的顺序进行迭接。 2.5.5 船体外板的脚手架、下水支架,如果有部分焊在外板上,下水前需切割拆除,磨平焊 脚,做好修补涂装。 2.5.6 船体外板涂装时,对牺牲阳极、声纳探测器、螺旋桨、外加电流保护用的电极等不需 涂装的部位,作好遮盖,以免被涂料沾污。 2.5.7 下水后处于水下部位的液舱内部的涂层,应在下水前修补涂装结束,否则应采取措施, 在钢板温度高于露点 3℃的条件下作修补涂装。 2.5.8 水线、水尺、船名、港籍名以及船壳外的各种标记,应仔细刷涂,在出坞放水前应完 全干燥。 2.6 码头涂装 2.6.1 液舱内部涂装如果在船坞阶段未完成,需在码头阶段进行修补,则作业时应采取通风、 除湿措施,严格防止舱壁结露。 2.6.2 机舱舱底涂层修补工作应在试车前完成。 2.6.3 室内甲板与露天甲板应在接近交船时进行涂装。涂装施工时应分区进行,以免影响通 行。施工后的表面在涂层完全干燥以前要严禁人员通行。涂层干燥后应铺上覆盖物,避免不 必要的践踏。 2.7 交船前涂装
和异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
微色斑。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
SP6, 商业级喷射清理
3 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 和异物。任何残留物应当是牢固附着的。
SP7, 清扫级喷射清理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 4 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