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生活中处处皆作文,它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而小学生写作文时常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要成为作文的妙手、高手,必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想把作文写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设置悬念即兴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竭。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小浪花”,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从而“借题发挥”让学生即兴作文。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侧案例:有位老师因为一位学生迟到,她去了解情况,进课堂时晚了几分钟,发现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们说笑打闹,乱成一团。
于是她灵机一动,别出心裁地上了一堂作文课。
首先,让学生以“老师不在时”即兴说话。
口语交际时,为了激活学生思维,老师又设一疑:根据那位同学的表情,猜猜他为什么迟到?在猜的过程中,有的认为这位同学觉得学习太苦而逃学,有的却持反对意见,老师又相机让学生围绕“学习苦不苦”这个话题举行了一个“小辩论会”,学生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
这堂课这么丰富的內容,这么新颖的题材,学生们已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写作的冲动。
写出了题为“一堂新颖的课”“这堂课令人回味无
穷”“开心时刻”“学习究竟苦不苦”等多种题目的文章。
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去发现、去启发、去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极其写作的热情。
2 学会观察捕捉素材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都随时记录下来,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倾听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通过多种感官去认识世界。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故事比赛、诗文朗诵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写作的乐趣。
这样学生就能写出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3 真情流露扣人心弦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真心去感悟人、事、物,真情能扣住读者的心扉,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家里,父母的言行举止,无不襂透着浓浓的亲情:在学校中,一言一瞥,无不包含着柔柔的关爱。
让我们用真情实意去感悟吧!因为,它们是我们作文的源泉。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广泛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求学生多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
眼下是信息时代,从网络上,我们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作文素材,而且方便快捷,大家可以去尝试。
对提高写作能力定会有极大的益出。
总而言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只有到生活中去寻找“活水”用心、用真情去挖掘、去感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写出优美的作文来。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新芽、开红花、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