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政务信息的重要性(

浅谈政务信息的重要性(

浅谈政务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特殊的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消息,也不同于日常的工作简报,它反映的是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

政务信息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也能把领导意图进行传播,实现上情下达、辅助决策、推动工作、服务基层的目的。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的今天,利用好信息手段就可以实现领导准确决策、生产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一、政务信息的概念
政务信息这个词汇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通常是指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

政务信息应当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由政府机关掌握的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合法产生、采集和整合的;二是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三是由特定载体所反映的容。

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德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过去政府机关掌握的政务信息主要以纸质载体信息为主,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政府机关以胶卷、磁带、磁盘及其他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记录的政务信息日益增加,因此,政
务信息包括了这些形式载体所反映的容。

政务信息的主要容主要包括:
一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的进度情况。

主要是针对某一项工作进行描述。

如《田镇工商所抓好三个重点维护节日市场秩序》、《唐坊工商所为辖区的“双百佳”经营业户颁发证书》等。

二是反映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青城工商所食品摊贩备案登记工作显成效》。

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措施。

如《田镇工商所开展“一实习课堂”活动》。

四是反映上级会议、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

如市局平台《钟攸平:贯彻实施个<体工商户条例>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

五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及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

六是反映社情民意。

七是反映出现的紧急情况和以及事件的进展情况,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二、政务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一)政务信息的基本特点
1、政治性。

政务信息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为领导决策服务,要有很强的政策性。

2、指导性。

政务信息反映的是领导意图、社情民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务信息是正式公文的补充,要有一定的指性。

3、真实性。

真实是政务信息的生命。

信息不能过分拔高,要实事,不能脱离实际。

4、保密性。

有些政务信息涉及到党和的秘密,是不宜公开的,正因为如此,在收集、传递、处理政务信息时务必注意到外有别,增强保密意识。

5、时效性。

及时、迅速是政务信息的又一鲜明特点。

政务信息一般不登载时过境迁的容
6、超前性。

在领导实施决策之前做好政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传递苗条性、倾向性问题。

7、针对性。

要紧紧围绕服务领导工作以及重心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开展信息收集、整理。

(二)政务信息的主要作用
政务信息是决策的依据,领导的“耳目”,是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渠道,其作用、效果往往是大块头的报告所不能取代的。

信息简报虽“小”,但却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三秋”的功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起着辅助领导决策、协助领导管理、促进部门交流、指导基层实践、推动全局发展等面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主要有三个面。

1、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通过信息这一最便捷的载体,能使领导机关随时掌握和了解基层发生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同样,通过信息这一最快速的途径,能把上级决策意
图及时传达到基层群众之中,起到党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宣传工作,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通过信息把单位新做法新成绩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单位开展的工作,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3、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问题解决。

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形成前瞻性的信息,及时反映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写好政务信息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做好政务信息的收集。

政务信息的收集,就是通过搜索、寻找,把零散无序的信息聚集起来的过程。

它是整个政务信息工作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环节。

没有它,政务信息的加工、存储、传递也就无从谈起。

政务信息的收集的主要法有:
1、综合法。

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2、追踪法。

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

3、调研法。

这种收集材料的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

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逆向思维法。

就是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大多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如果一名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冷静下来,让思维不受从众效应的影响,从问题的另一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下有无偏差,或存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会议收集法。

每次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二)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

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核和中心,是文章表达出来的思想,是信息写作者的见解、观点及主观意图在文章中的体现。

确定主题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

即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在规律。

二是鲜明。

主题鲜明,基本思想要明确。

三是深刻。

要把情况写明写透。

四是集中。

说明问题要突出重点,引用的材料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

提炼主题主要有三种法:
1、典型提炼法。

即对信息工作中收集到的典型材料、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提炼出突出问题或典型经验的法。

2、推理提炼法。

即对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

3、归纳提炼法。

即从具有共性的同类事实中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法。

主题的提炼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信息主题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又不等于全部社会实
践的容,这就需要信息写作者对占有的资料进行一番研究提炼,使信息主题得到升华。

(三)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

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

要把握三点原则:题文一致,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

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三种类型:
1、数字型。

通过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

这类标题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

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比较常见。

2、词汇型。

用简明扼要的信息标题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

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中心容,通过对信息标题的阅读就可以知道所要说明的目的。

此类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

通过词句和数字并用更全面准确的表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这类标题能够充分反映出信息的概况,达到不留悬念的效果。

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比较常见。

(四)安排好信息的结构、做到结构谨、层次清晰。

短信息可以采用篇段合一式,在结构面不要求完备,可以没有导语和结尾两部分,只要把容阐述清楚即可。

较长信息采用
多段式。

政务信息的结构与消息、简报相似,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同时还可以包括背景材料。

政务信息写作要避免素材的堆积,一般采取直言表达,其结构比较紧凑。

比较常用的法有:
1、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类信息。

2、以逻辑为顺序。

按照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原则,对容进行布局。

3、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交叉运用。

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框架,结构为表现主题服务。

一篇政务信息,短则几句,长可千言,要根据主题、材料和表达的需要来安排篇章结构。

篇幅要适度,不能因篇幅过长或过短影响容的完整和主题的表达。

(五)写好主体部分,做到文字简炼准确,有闪光点。

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条理层次清晰。

信息的主体部分需精心提炼要点,概括主要事实,安排好容层次。

主体部分结构常根据容的表达需要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

政务信息在写法上要避免素材的堆积,要做到语言精练、逻辑清楚。

政务信息的结尾常用法有自然收束法、概括归纳法和拾遗补缺法。

写作完成要反复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工作需要强化对信息失真的制度防,有效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普及信息、信息管理知识,
才能更好地反映民情、传递民意、反馈信息、提出建议,从而使信息更好地实现价值增值,更有效地服务领导决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