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欧美文学

19世纪欧美文学


此后,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 场出卖。又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奴, 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 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叶卡捷琳 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诗 歌中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呈现在读者的 眼前。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 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 实生活。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 的现实相比,鞭挞了‚神圣同盟‛和欧洲 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主观性与抒情性 崇尚自然 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 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
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 以诗歌为主要体裁
三、各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故乡‛
1、早期代表:‚耶拿派‛ (施莱格尔兄弟 ) 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施莱格尔兄弟创办的《雅典娜神 殿》 杂志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系统阐述浪漫主义文学 的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 的神秘感和象征感。他们的基本倾向是怀古遁世,重视童话和传 奇。 2、后期代表: (1)“海德堡(海德贝尔格)派‛ 代表人物:阿尔尼姆、布伦塔诺。主要功绩:对德国民间文 学的收集和整理 (2)柏林浪漫派
2 你呀,乱云是雨和闪电的使者, 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 正是在你震荡长空的激流上 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 闪电被冲得像树上枯叶飘落, 暴雨雷电的到来。
也从天和海错综的枝头骤降: 宛若有个暴烈的酒神女祭司 把她银发从幽暗的地平线上 你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拢的夜 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 直竖向中天,只见相像的发丝 笼着你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 在你汹涌的蓝莹莹表面四起, 宣告暴风雨的逼近。残年濒死, 而黑雨、电火和冰雹也都将从 这浓云中迸发而下。哦,你听!

2、后期代表: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拜伦
乔治· 戈登·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十岁时,继承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成为拜 伦第六世勋爵。学生时代就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 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 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1823年 初,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 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 7月13日, 他乘着自己买的‚赫拉克里斯号‛帆船,带着两门 小炮、五匹马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医药品,驶向茫 茫的大海,亲任司令。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 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 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诗圣歌德说: ‚拜伦是19世纪最伟 大的天才。‛普希金 称誉拜伦是‚思想界 的君王。‛鲁迅也说: ‚我早期对压迫民族 和人民‘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思想和 ‘不克厥敌,战则不 止’的精神,都是从 拜伦那里学来的。‛
(2)雪莱: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 米修斯》 《西风颂》 《致云雀》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前后,是欧 洲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在文学领 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体现了这一时期 的时代精神,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社会基础:法国大革命的回声; 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空
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 文学基础: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启 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文学); 狂飚突进运动;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 律的“反作用”;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以社会讽 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共16章, 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 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的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 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 迫使他出海远航。 航船在驶往意大利的途中遭到了大风暴的袭击,船 只破损,逐渐下沉。一些水手觉得没有得救的希望,要 求唐璜给他们大量的酒喝,以便醉昏后沉入大海中时少 受痛苦。唐璜拒绝他们的要求,痛骂他们连畜生都不如, 说男子汉应该像个男子汉一样地死掉。他强迫并且监督 水手们修理船舱,排除积水,在他的指挥和努力下,船 终于没有沉没。他还奋力救起了落水的侍从,以及他父 亲遗留的小狗。 得救后的航船在海上漂流12天后,船上再也没有可 吃的东西了,水手们便开始吃人,老弱者成了首先被吃 的对象,唐璜不忍心吃他的老师,被迫跳海离开了航船。 唐璜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 但是海盗归来,毁了他的婚礼。

(1) 华兹华斯 Wordsworth 《抒情歌谣集》 试图把平凡的日常社会 描绘成富有奇妙的色彩 《抒情歌谣集· 再版序言》 (1800年)发表了英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2) 柯勒律治Cileridge 力求把离奇古怪的轶事描 写得逼肖现实生活 《老水手》(《古舟子 咏》 ) (3)骚塞 《审判的幻景》
泼西· 毕希· 雪莱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 抒情诗人。1792年8月4日出生于英国塞克 斯郡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810年,雪莱 开始进入文学领域。1815年,雪莱的父亲 去世。并逐渐进入了创作的盛年。1816年, 雪莱结识了拜伦。1819年,雪莱写了著名 的《西风颂》。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与拜伦的诗风迥然不同。 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 遍的爱,他的诗中充满了幻 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 的乐观主义精神。1819年, 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篇 《西风颂》,以《云》、 《致云雀》等脍炙人口的抒 情诗。其中,《西风颂》是 雪莱的代表作。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
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 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 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 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 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 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 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 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 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 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 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 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梭子在飞,织机在响, 我们纺织着,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二)英国

1、前期代表:‚湖畔派诗 人‛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 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 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 (1770-1850)、柯勒律治 (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由于他们三人曾一 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 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 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 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 ‚湖畔派诗人"之称。由于 他们对古典主义传统法则的 反抗,宣扬浪漫主义的艺术 方法,故又将湖畔派诗人称 为‚浪漫派的反抗‛。
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 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 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毁 灭‛如何地 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 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 近帝王—— 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 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 ——《唐璜》
我仿佛听见鸟的歌说 待不很久 人民就会强大 唯有革命 才能把地狱的污垢从 大地除净。 ——《唐璜》
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
3 你呀,在巴亚湾的浮石小岛旁 地中海躺着听它碧波的喧哗 渐渐被催入它夏日里的梦乡 而在其深处,那些水底的花树 枝叶譃曰有树汁的泥泞密林 睡眼只见在那强烈的波光下 也都能立刻就辨出你的号呼, 微微颤动着古老的宫殿城堡 那墙上满是青春苔藓和野花 顿时因受惊而开始瑟缩凋零, 连颜色也变得灰暗。哦,你听! 单想想那芬芳,心儿就会醉掉! 你却又把它唤醒。为给你开路, 平坦的大西洋豁开深沟条条,

(4) 海涅
完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
学向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过渡。 政治长诗《德国——一 个冬天的童话》是1843
年10月流亡法国12年之后 第一次返回德国的产物。 利用梦境、幻想、童话和 传说,对德国的封建反动 制度进行揭露、讽刺和鞭 挞,指出它腐朽、没落和 灭亡的必然趋势。
妙语:我不是羊,我不是狗,我不是大头鱼和 枢密顾问——我永远是一只狼,我有狼的牙齿 和狼的心。死去的诗人,要尊敬,可活着的, 也要爱惜。 海涅的一个小故事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 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 ‚我发 现了一个小岛,那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 子!‛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是在骂海涅是驴子, 而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 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海涅这个 回答真是太妙了!又把那个旅行家骂自己的话 巧妙地回击过去了
西风颂
1
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 吹送生命的种籽。
狂野的秋风啊,你这秋的精气! 没看见你出现,枯叶已被扫空, 像群群鬼魂没见法师就逃避—— 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 它们或枯黄焦黑,或苍白潮红,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 真是遭了瘟灾的一大片;你呀,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 你把迅飞的种子载送去过冬, 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 让它们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 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 就像尸体在各自的墓里安躺, 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


(3) 霍夫曼
他笔下的人物常受一种神秘 的幽灵般的力量支配,无法 主宰自己的行动。他善于以 离奇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 发展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轻快 的讽刺文学。

《斯居德丽小姐》 (1819)
写巴黎一个制作首饰的名匠 为一种不可克制的占有欲所 驱使,不择手段要夺回已经 出售的首饰。小说结构严谨, 故事曲折,情节紧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