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中) (《外国文学史》PPT)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中) (《外国文学史》PPT)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中)
第一节 概述
一、19世纪中期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学思潮 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变革,它改变
了人的生存处境,带来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新旧 嬗变以及社会心态的变化。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 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 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车尔尼雪夫斯基还写了《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855)等一系列美学和文学评论文章,阐述了他 的唯物主义美学思想。
杜勃罗留波夫的著名论文 有《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 格》(1859)、《黑暗王 国中的一线光明》(1860) 以及《真正的白天何时到 来》(1860)等。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 •奥斯特洛夫斯基 (1823—1886)是俄国戏 剧家,被称为“俄罗斯 民族戏剧之父”。
使福楼拜取得重大成就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包法利 夫人》、《情感教育》,历史小说《萨朗波》、 《圣·安东的诱惑》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等。
《包法利夫人》(1856)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在平静的叙述中揭示人物的灵魂,强调人物性 格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福楼 拜主张客观的、科学的、冷静的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表现在这部小说中,就是它没有尖锐的 戏剧冲突和紧张的斗争。
他的代表作《戈洛夫略夫一家》(1875—1880)通过 描写地主戈洛夫略夫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真实反映 了地主阶级的腐化堕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列夫•托尔斯泰则在这一时期把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思 潮推向了高峰。
契诃夫于80年代登上文坛,他在中短篇小说和戏剧 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是19世纪后期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之一。
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达芒 戈》(1829)、《高龙巴》 (1840)和《嘉尔曼》 (《卡门》)(1845)。
他喜欢写异国题材,塑造纯朴真诚而又剽悍粗犷的 人物,表现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他的小说在冷 峻的叙述中蕴含着激情。
从50年代起,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科学精神, 表现出客观冷峻的风格,早期现实主义的社会 批判精神有所削弱。这种创作风格的倡导者和 代表人物是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 他是19世纪中期法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意大利遗事》收入了他的八个中短篇,于1855 年发表。其中,《瓦妮娜•瓦尼尼》塑造了一个 不择手段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中篇《卡斯特罗 女修道院院长》描写贵族少女的爱情悲剧,遗作 还有《爱好自我分析者回忆录》。
斯丹达尔擅长从政治斗争和不同势力集团之间的斗 争,去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本质。
其次,斯丹达尔同巴尔扎克一样,是一个现实的描 绘者,一个性格的刻画者,一个时代风俗的观察家 和素描家,一个对政治和经济问题十分敏感的作家。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 雷(1811—1863)是一 位讽刺作家,他认为 道德训诫是作家的重 要职责。
他的代表作《名利场》(1848)以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 社会为背景,主要描写两个生活态度截然不同的妇 女的命运。
《纽克姆一家》也是萨克雷的重要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1816— 1855)的《简•爱》塑造了 简•爱这个追求心灵自由 和人格独立,具有反抗 精神的知识妇女形象。
第二节 斯丹达尔
一、生平与创作 斯丹达尔(1783—1842)
原名亨利•贝尔,是19世纪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作家之一。
他在1813年就发表了《意大利游记》,随后又发 表了《海顿、莫扎特和梅塔斯塔兹传》(1814)、 《意大利绘画史》(1817)、《罗马、那不勒斯 和佛罗伦萨》(1817)、《论爱情》(1822)、 《罗西尼传》(1823)、《拉辛和莎士比亚》 (1823—1825)。
四幕历史剧《丹东之死》 是毕希纳的代表作,该剧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 写罗伯斯庇尔和丹东之间 的矛盾冲突。
19世纪40年代是德国历史上工人革命运动高涨时期, 革命斗争中出现了许多工人诗人,格奥尔格•韦尔特 (1822—1856)是德国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工人诗人 代表,恩格斯称他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重要 的诗人”。
盖斯凯尔夫人是与勃朗特 姐妹同时代的女作家,她 的代表作《玛丽•巴顿》 (1848)是欧洲文学史上最 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阶段。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 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作家主要属 于20世纪作家。
(三)德国文学
(四)俄国文学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19世纪三十年
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世纪末达到鼎盛阶段, 20世纪初逐渐发生转向。
四十年代,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 1852)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 义传统,确立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46),《铸炮者》(1845)和 《我愿做一名警察总监》(1848)等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组诗《兰卡郡之歌》以七首诗歌揭露资本家的残酷 剥削,歌颂了工人阶级为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
韦尔特除了创作诗歌之外还写了《社会生活和政治 生活速写》(1843—1848)、《著名骑士施纳普汉 斯基的生平事迹》(1849)等。
第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武器, 对社会现象作了广阔的描写和深刻的批判,同 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第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 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三,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 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四,19世纪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 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他的代表作《奥勃洛摩夫》(1859)塑造了俄国文学史 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形象。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在60年代创作 的小说《父与子》等作品中塑造了带有“新人”形象特 征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些形象表现了“多余人” 向“新人”的转变过程,却不是典型的“新人”形象。
屠格涅夫是 俄国优秀的 现实主义作 家。
他观察生活敏锐而细致,善于把握瞬息变化中的内 心世界和自然景色;他的小说通常以爱情故事来构 建情节的主体,结构严谨,引人入胜。
他在50—70年代创作的《罗亭》(1856)、《贵族之家》 (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 (1867)和《处女地》(1877)等,被称为俄国生活的 “艺术编年史”。
他撰写的《拉辛和莎士比亚》是一部重要的文艺论 著,抨击守旧的古典主义,推崇浪漫主义。
1827年发表《阿尔芒丝》,小说描写一对情侣的悲 剧,刻画染上了世纪病的贵族青年。1829年发表日 记体游记《罗马漫步》。1830年11月问世的《红与 黑》是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小说《吕西安•娄万》和《亨利•布吕拉的生平》都 未完成。1838年末,斯丹达尔以口授方式完成《帕 尔马修道院》。
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 诸侯割据为主,同时也批判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社会的弊病。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实现了统 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才 得以走向繁荣。
海涅1797—1856)是德国早期现实主义诗人。格奥尔 格•毕希纳(1813—1837)是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思 潮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以戏剧为主。
19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精神,也催生了现实主 义文学思潮的写实精神。
19世纪更是科学主义空前兴盛的时代,此时的 人们有三个坚定的信念:人是理性的动物;人 凭借科学与理性可以把握自然与世界的秩序; 人可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19世纪现实主义存在着相对统一的风格特征, 一般具有认知、揭示、分析和探究现实矛盾的 倾向性特点。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顽强地表现出了女性独立与自由 呼声,在英国文学史上她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 她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爱米莉•勃朗特(1818—1848) 的《呼啸山庄》(1847)描写 18世纪末英国北部约克郡偏 僻地区弃儿出身的希斯克利 夫被恩肖家收养后的辛酸生 活。
福楼拜小说在典型人的物塑造上颇具特色。 福楼拜小说客观、冷峻的叙述风格具有现代意义。
阿尔封斯•都德 (1840—1897)是法国 19世纪后期的一位带 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 实主义小说家。
《小东西》(1868)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在 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中,作者描写了孤独的 少年爱洒特在冷酷自私的环境中饱受欺凌的不 幸遭遇,在冷静的叙述中隐藏着含蓄的讽刺与 批判,对人物的内心感受表现得十分细致。
《父与子》通过父子两代人的冲突,表现了民主主 义对贵族自由主义的胜利。主人公巴扎洛夫是一个 勇于否定旧制度而又对新生活缺乏了解的平民知识 分子形象,具有“新人”的特点。
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 尔尼雪夫斯基(1828— 1889)是革命民主主义者、 文学批评家和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怎么办?》 (1863)是一部社会政治 小说,副标题为“新人 的故事”。正是这部小 说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等 “新人”的形象。
二、19世纪中期各国文学概况 (一)法国文学 司汤达(1783—1842)和奥诺雷•巴尔扎克(1799—1850)
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奠基人。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1807—1870)是一位具有浪漫主 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诗歌、戏剧和 历史小说,但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 位。
经过别林斯基的论证,由普希金开创的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传统才得以确立,以后俄国的进步作家都沿 着这个传统进行创作,从而迎来了现实主义文学更 辉煌的时代。
五六十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大踏步向前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家。
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1812—1891)是重要的现 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反映了这一时期俄国社会的 变化。
第三,他对意大利题 材情有独钟,他的墓 碑上就写上“米兰人” 的字样。
以描写普法战争为主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日的 故事》(1872)中,就有《最后一课》和《柏林之 围》这样的世界性名篇。这两个短篇小说强烈 地反映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情节委婉 曲折,富有暗示性,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