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山亭区)第十一中学姓名:甘同英
使用日期:2013年10月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
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用:
音叉一只、铁钉3个、玻璃一块、示波器、泡沫塑料、闹钟一个、鞋盒一盒、海绵一块、报纸两张、多媒体等
学生用:
音叉一只、铁钉2个、玻璃一块、泡沫塑料、闹钟一个、鞋盒一个、海绵、
报纸一张等——5组。

【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
噪声的波形
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是否有规则?
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
【问题初探】
汽车喇叭声
动车经过时的声音飞机飞过的轰轰声
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景播放音乐然后归纳得出从环保角度对噪声的定义:
【课件展示】
噪声对人类的影响:
----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教师点拨并过渡】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提出问题】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哪几个阶段?
消声器“隔音蛟龙”防噪声耳罩
2.在城市的道路上我们经常看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节课我主要利用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然后结合课件展示进行自主探究新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重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
理念。

2.本节课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重点是控制噪声,学生便能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少部分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物理现象注意不够,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在列举噪声的来源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等环节,学生列举不够恰当。

附件1:
知识框架
附件2:
当堂检测
1.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__________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境保护上
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__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分贝。

3.下列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A.燃放鞭炮的噼啪声
B.发电厂烟囱冒出的黑烟
C.飞机引擎声
D.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
4.从物理学角度看,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是( ) A.汽车喇叭的鸣叫声 B.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 C.炮弹的爆炸声 D.收录机里传出的歌声
5.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防止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汽车的发动机在排气时会发出很大的响声,产生噪声污染,我们平时听到汽车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是因为安装了消声设备,如果让你设计消声器,原理是怎样的呢?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造成
D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参考答案
1.无规则振动休息、学习和工作干扰
2.分贝90 70 50
3.B
4.D
5.B
6.D
7.答.消声器中应有一定的吸音材料,结构上要增加声音的反射次数,减弱声音传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