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实验: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保证伸出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4)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实验1:在讲座生(不让学生看见)用钢尺敲打玻璃杯和塑料杯。
请同学说出是哪一个杯在振动发声?
实验2:播放视频“乐器乐音”。请同学说出某一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4)知识运用: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5)知识运用: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用铁棒“听”音乐。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7)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产生,为什么先看到闪电?
3.学生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4.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学生质疑:
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内容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
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课题
§2.2声音的特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全体学生都能准确叙述声音的特性
2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频率是影响音调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频率越高,音调越大。
4.全体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5.全体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会骨传导的原理。
教材分析
重点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并操作相关实验,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骨传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叉等发声物体、录音机、歌曲磁带、耳塞等
学生准备
橡皮筋、泡沫球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课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实验过程,全体学生准确叙述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即真空不能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谁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预设质疑:说一说女生声“尖”,男生声“粗”是怎么回事?
4、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那么所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听起来都一样吗?比如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钢琴与二胡的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本节我们来学习——声音的特性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声音的特性包括哪些?
2.什么是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频率?
教师预设质疑:
1.什么是回声?2.回声产生的条件?
四、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2.风吹树叶时发出飒飒声是由于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小河水流的潺潺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各种声音”
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阅读教材P27-P31,并利用桌面的实验器材,解答自探提纲的相关问题。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全班合探。
2.学生展示内容预设:(解答或板演)
(1)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一个声音,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用二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发出声音。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3)知识运用:宇航员在太空中或在月球上能不能面对面的交谈?为什么?
3.通过音叉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教材分析
重点
声音的特性
难点
区分声音的特性,了解它们各自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钢尺、玻璃杯、水、音叉、带有细线的乒乓球、鼓、泡沫颗粒等
学生准备
钢尺、泡沫球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3.什么是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振幅?
4.什么是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进行研究,并总结规律。
二、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内容预设:
(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实验: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伸出长度1/3,1/2,2/3,拨动钢尺,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注意使钢尺振动幅度相同)
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的快
慢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3.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A声音传播比光传播快B声音传播比光传播慢
C闪电远,雷声近D以上原因均有可能
拓展提高练习题
1.运动会上,100米终点计时员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计时才比较精确?()
A听发令枪声B看发令枪冒出的烟雾
C看运动员第一个起跑时D听“预备”口令
2.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铁管(足够长)的一端用榔头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