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习目标1.识记罗马城邦的诞生地、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斯巴达克起义的时间、罗马帝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等基本史实。
2.简述罗马共和国共和政体的内容,并比较古代罗马与古代希腊政体的异同。
3.搜集材料,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背景、内容等方面认识其地位与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意大利半岛位于,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的发展。
自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兴起。
2.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
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
这部法律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
随后,罗马灭掉,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4.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
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5.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
公元前31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罗马共和国演变为。
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
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
7.375年,被称为“蛮族”的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的打击下灭亡。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方案】活动一知道古罗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了解罗马的兴起和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了解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
1.仔细阅读史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2.预习课文,根据下面时间轴整理罗马文明的发展线索。
活动二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根据课本P22,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
2.简述《十二铜表法》内容并结合内容进行评价。
活动三结合布匿战争与课本《古代罗马的扩张》图,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分析其衰亡的原因。
1.罗马是怎样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的?2.指出罗马帝国的疆域及其特点。
3.结合课文“罗马帝国的衰亡”一目,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1.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哪一文明的形成与其他三处文明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 )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罗马文明D.古中国文明2.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
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A.执政官B.保民官C.元老院D.公民大会3.下列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B.国王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C.布匿战争后,罗马共和国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D.罗马共和国后期,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4.公历源于古罗马历法,其中August(8月)是由屋大维的拉丁语尊号“Augustus(奥古斯都)”演变而来的。
屋大维是( )A.罗马城的建立者B.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C.罗马帝国的建立者D.拉丁字母的发明者5.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概况。
下列事件均与古代罗马有关,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四、达标检测1.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A.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的决议B.元老院主持日常事务C.地中海成为其“内湖”D.公民大会掌握决策权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
以下哪一时间段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A.①B.②C.③D.④3.自从《十二铜表法》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一直保留下来,甚至到罗马帝国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学系统的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4.在罗马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发生。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凯撒发动的起义B.斯巴达克发动的起义C.屋大维发动的起义D.亚历山大发动的起义5.制作大事年表,能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
小明同学整理了罗马国家的大事年表,其中出错的是( )6.“作为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一个环绕地中海的帝国,它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
”在材料中的“它”由共和国演变为帝国过程中,发挥重大影响力的人物是( )A.罗慕路斯B.凯撒C.屋大维D.查士丁尼7.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假如张骞能深入地中海沿岸,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
当时罗马的国情是( )①国家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②罗马法庭依据《十二铜表法》对触犯法律的人进行判罚③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④终身独裁官凯撒被人谋杀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示意图(部分)。
(1)完成上面的填空。
材料二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并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确立了西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了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奴隶人数也不断增加。
内战和独裁反而更促成了古罗马的扩张,奴隶制进一步发展。
原有的共和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终被罗马帝国代替。
(2)根据材料二可知,古罗马的政体是如何变化的?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
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物品也传入帝国,原来较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3)材料三中的“帝国”是指哪一国家?“帝国”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地中海何时成为“帝国”的“内湖”?材料四经济方面,庞大的开支和贪污盛行,政府滥发货币又引起物价上涨。
政治方面,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激烈,帝位更迭频繁,帝国政权严重瘫痪。
军事方面,帝国周边的“蛮族”乘机侵袭帝国边境,加重了罗马人的苦难。
(4)结合材料四分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地中海中部畜牧业台伯河畔2.共和国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文字依据3.意大利半岛迦太基4.东地中海地区斯巴达克起义5.凯撒元老院屋大维“元首制”罗马帝国6.黄金时期“内湖”7.日耳曼人 4 日耳曼人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1.地理环境: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山地众多,畜牧业发达;西部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2.活动二1.公民大会——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元老院——实际上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执政官——国家的最高官职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权利2.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评价: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活动三1.与迦太基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2.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内因: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
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
三、课堂练习1.C2.C3.B4.C5.C四、达标检测1.A2.B3.D4.B5.C6.C7.D8.(1)共和国地中海屋大维(2)由共和制演变为帝制。
由于版图不断扩张、大规模的内战和军事独裁的出现,导致共和国解体,帝国形成。
(3)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
2世纪。
(4)庞大的开支和贪污盛行,政府滥发货币;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激烈,帝位更迭频繁;“蛮族”侵袭。
课后活动读材料,想问题。
(教材P25)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
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
想一想:这会对罗马帝国造成什么后果?[答案]节庆娱乐日的增多严重干扰和影响了罗马帝国的生产和生活。
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一方面使奴隶生命受到更多威胁,激起奴隶的反抗,另一方面使奴隶主的生活更加腐化,增加了国家财政开支,使罗马财政陷入危机,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衰败。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