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其特点
• 家族遗传的显著性比2型糖尿病弱
TYPE1的发病机制--- HLA
• 我国TYPE1的HLA分型(协和医院1980年), HLA-DR3频率占55%,RR为7.89,一般人群中 HLA-DR3占14%,说明HHL-DR3与TYPE1高 度相关
• HLA基因不等于糖尿病基因 • Todd等发现HLA-DQβ链等位基因对胰岛B细
• 南欧占13% • 美国占8%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
正常胰岛有巨大的储备功能,只有胰岛细胞 破坏耗竭80%-90%,临床才出现糖尿病症状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2)– 风险预测
• ICA阳性的亲属IAA水平与TYPE1的发生率相关; ICA阳性,IA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CA阴性的人群
• 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可大大增加对TYPE1的预测 价值。
0-14
0.77
0-14
0.72
0-14
0.96
0-14
0.97
0-14
0.47 (汉族)
1.26(维吾尔族)
1型糖尿病发病率– 年龄
• 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发生1型DM,而发病一 般从9个月开始并持续升高
• 国外资料报道12-14岁达高峰,然后下降 • 我国11个地区10-14岁达高峰 • 成人1型糖尿病流行病资料尚缺,不能反映
• 在种族发病中白人儿童发病率最高,黄种人发病 率最低
• 孪生儿研究– 同卵双胎发病一致率50% • 家族研究–TYPE1兄妹积累发病率20倍于无家
族史人群 • 基因研究– DQA1和DQB1等位基因频率的不同
可能决定了TYPE1的分布形式
总结
• 我国TYPE1 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
• 世界上TYPE1患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北欧 国家, 占总数的20%
* 成人隐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 起病年龄15岁以上,发病6个月内无酮症发生 - 发病时非肥胖 - 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GAD,ICA 和/或IAA)阳性 - 具有1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特点
我国根据WHO diamond Project, 对15岁以下 发病的1型糖尿病调查结果:1988年到1995年 期间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在0.191.26/10万,显著低于欧美国家同期报道结果
1989-1993 北京市 1988-1994 新疆 1989-1993
<现代糖尿病学>,朱禧星主编
发病年龄(岁) 年发病率/10万 高发年龄组(岁)
0-14
0.19
0-14
0.23
10-14
0-14
0.36
10-14
0-14
0.4
5-9
0-14
0.54
10-14
0-14
0.55
10-14
0-14
0.56
• 资料显示父亲是TYPE1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比母 亲更为显著
• 对于TYPE1的遗传学研究显示,TYPE1是多基 因、多因素的共同结果
• 迄今发现与TYPE1发病有关的基因位点共17个 (包括GCK及DXS1068),分布在不同的染色 体上
• 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去发现那些数量有限的 候选基因,以测定特殊的等位基因与疾病易感 性的关联
1型糖尿病– 分类
• 免疫介导糖尿病 标志有: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s) 谷氨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 酪氨酸磷酸酶IA-2和IA-2β自身抗体
• 特发性糖尿病 呈1型糖尿病表现而无明显病因学发现,有胰岛素缺乏, 但始终无自身免疫的证据;遗传性强,与H情况 (WHO diamond Project)
地区 调查年份(年)
辽宁 1988-1995 湖南 1989-1994 山东 1989-1993 福建 1989-1995 天津市 1987-1991 黑龙江 1988-1994 吉林 1989-1994 齐齐哈尔1989-1995 上海市 1980-1991
TPYE1一级亲属同时检测GAD-Ab,ICA和IAA: - 两种抗体同时阳性者,发生1型糖尿病的危险 性3年内为39%,5年内为68%; - 三种抗体阳性者,5年内发生TYPE1的危险性 估计高达100%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遗传家族性
• 如前所述,对TPYE1的单卵双胞胎随访,发病 一致率为30-50%
年龄变化
1型糖尿病发病率— 季节
• 春夏季节发病率低,冬秋季高,提示感染因 素参与
• 一些国家或地区1型糖尿病发病呈“流行” 趋势,是否与传染病流行有关?
1型糖尿病发病率– 地域、种族
• 各种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发病率差异很 大,最低年发病率不足1.0/10万,最高为36.0/10 万,相差30多倍
胞损伤的易感性和抵抗性起决定作用
TYPE1 的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目前认为病毒感染、牛奶蛋白和亚胺及 化学物质的摄入是环境因素的导火索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机理
• 主要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及柯萨奇B4病毒等
• 致病方式: - 病毒进入B细胞,直接迅速破坏; - 病毒进入B细胞,长期滞留,使细胞 生长速度减慢,寿命缩短 - 病毒抗原在B细胞表面表达,引发自 身免疫应答,B细胞遭受自身免疫破坏
• 诱导B细胞再生---基于共同来源的前体细胞和干 细胞理论,使用多种生长因子,从比如胰腺导 管上皮细胞诱导B细胞的分化和再生
• 延长缓解---对1型糖尿病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保 护残存胰岛并延长“蜜月期”
TYPE1糖尿病的治疗
• 原则:高度个体化的胰島素治疗,并密切监测血糖
• 主要治疗目标: - 消除多食,多饮,多尿症状 - 防止发生DKA - 避免低血糖 - 保持正常生长发育 - 防止慢性并发症
治疗展望
• 人类应用GAD注入产生免疫耐受--- 防治糖尿病
• 肝脏胰岛素基因表达治疗1型糖尿病
• 胰岛移植---主要是排斥反应未解决而且人胰岛 细胞来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