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二)、泄密的主渠道 2、泄密的主渠道
3、新闻出版和影视作品中的泄密。一是个别单位一 味追求新闻效应,不顾新闻出版保密制度规定,不对掌 握的涉密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越是秘密的事件越抢先 报道,造成泄密。二是为了宣传自己,将本不应该对外 宣传的情况和盘托出,造成泄密。三是在向新闻、出版 部门提供稿件,以及接受采访时,未严格把关,不区分 密与非密的界限,造成泄密。四是影视作品审查不严, 一味追求剧中情节,将不应公开的事项公开,造成泄密 。
三、当前保密工作具体要求
(一)、微信群 社交工具
(二)切实规范公安民警个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保密 管理 当前,网络社交工具应用广泛,公安民警在互联网 上开设个人博客、微博,注册使用微信、QQ等网络社交 工具,在各类社交网站上注册账号、发布信息等现象较 为普遍。部分公安民警在使用上述网络社交工具过程中 公开显示身份及联系方式,极易造成失泄密事件。加强 公安民警思想教育及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安民警的保密 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警惕,防止被渗透策反。今 后凡因工作所需新注册开通的公安民警个人工作用博客 、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账号,必须由本单位 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并报局分管领导审批后,随时报警 令处备案。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二)、泄密的主渠道 2、泄密的主渠道
6、人员流动造成的泄密。一是对涉密的流动人员, 管理措施跟不上,使之处于无序的流动状态,使国家 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失控;二是个别涉密流动人员把 自己知悉的秘密信息或技术作为资本,带到其他单位 或境外机构,造成泄密。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铁人”王进喜
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 刊出的照片。——我国最 著名的“照片泄密案”。
泄密往往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保密意识的重要性 保密工作的敏感性 保密工作无处不在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一) 、失泄密
失密:是指遗失或丢失涉密载体。长时间未被找到,且不 知去向,按泄密论处。 泄密:即将国家秘密故意或过失泄漏给不应知悉的人员, 擅自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或因管理不善造成国家秘密 被窃取。
涉密信息上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无论是否 造成危害,一律以泄密论处。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二)、泄密的主渠道
1、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泄露。一是同亲朋好友、家庭 成员在交谈或通信中,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知悉的国家秘密 或警务工作秘密泄露。二是在公共场所交谈,或因公与人 讨论问题、交流信息时,不注意分寸,信口开河,造成口 头泄密。三是在对外交往中,不采取保密措施,造成泄密 。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6、警务工作秘密范围
8、不宜公开的数据库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的网 络地址; 9、计算机主机系统管理员口令,应用数据库的用户名 称和口令; 10、国内安全保卫、技侦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业务分工及装备情况; 11、公安机关武器装备标准、配备情况;12、未公布的 民警违法违纪的统计数字和情况况; 13、公安科技研究的技术资料及装备器材; 14、刑事技术具体方法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刑事技术 器材; 15、不宜公开的各种内部参阅资料和内部教材; 16、公安机关调查掌握的一般社情动态及综合情况; 17、县级(含)以上公安机关规定的其他事项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一)首先对当前的保密形势作个简单介绍。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高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 天,渗透与反渗透、窃密与反窃密、颠覆与反颠覆的斗 争异常复杂尖锐,主要表现在:一是敌对势力渗透窃密 相当猖獗。二是经济科技情报争夺非常激烈。三是信息 控制领域竞争日益加剧。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三、当前保密工作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微信群管理
微信群
群组的建立者、管理者应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 “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规范群组网络行 为和信息发布;公安内部微信群是工作联系群,只能 用于通知、宣传、警务联络等活动,不允许在群内发 布案件当事人、嫌疑人以及重点人员的姓名、照片等 具体情况;不允许发布重要的文件、填报的表格以及 涉及人、事、物、数字等敏感信息;不允许发布公安 机关各种侦查技术手段、涉密案事件等重要警务信息 。凡违反规定操作,导致重要警务信息泄露、出现重 大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将严厉倒查追究相关人员 责任。
三、当前保密工作具体要求
保密纪律
(四)保密工作纪律 1、不准在非涉密网上存储、传输和发布涉及国家秘密、 警务工作秘密的信息。 2、不准在公安网上编制或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3、不准在公安网上建立与公安工作无关的网站、网页。 4、不准在公安网上传输、粘贴有害信息或与工作无关的 信息。 5、不准擅自对公安网进行扫描、探测和入侵公安信息系 统。 6、不准对公安信息和资源越权访问、违规使用。 7、不准私自允许非公安人员接触和使用公安信息网络和 信息。 8、不准采取各种手段逃避、妨碍、对抗公安网络和信息 安全保密检查。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二)、泄密的主渠道 2、泄密的主渠道
4、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泄密。一是在无保密保障 措施的有线、无线电话中传递涉密信息,造成泄密。二是 计算机、传真机、电磁辐射造成泄密。三是密码、明码电 报混用传递涉密信息,造成泄密。四是在不具备保密功能 的计算机网络上传递涉密信息,造成泄密。五是使用来路 不明的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对设备的性能不了解,或 二 设备本身已采取窃密技术手段,造成泄密。
1、什么是保密工作
(二)其次,让我们了解几个概念和基本问题。 保密工作是指从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将国家秘密限 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被非法泄漏和利用,使其 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实现所采取的系列手段和措施。
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三 个方面:一是定密工作 ;二是对已经确定的秘 密采取保护措施;三是 运用法律手段同泄密窃 密行为作斗争,依法追 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 责任。
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 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则是确定各 类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的具体标准。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5、警务工作秘密
警务工作秘密:是指公安机关在警务活动中产生的,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人员知悉,泄露会给警务工 作造成被动或损害的事项。具体地讲,警务工作秘密是在 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 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根据规定,凡属警务工作秘密 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须在首页右上角或其他显著位 置标注“内部文件”“内部资料”、“内部”字样。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三)泄密的主要原因 1、思想麻痹,保密纪律松弛; 2、管理工作滞后; 3、防范技术落后; 4、执法不严,查处不力。
泄密的主原因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泄密的法律责任
违法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三类,即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 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罪名共有九个:(1)为境外窃 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2)非 法获取国家秘密罪;(3)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 、资料、物品罪;( 4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5 )过 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6 )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 7 )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8)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9)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2010年10月1日 实施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4、国家秘密等级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 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保密期限不超过30年。 “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 益遭受严重的损害;保密期限不超过20年。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 益遭受损害。保密期限不超过10年。
三、当前保密工作具体要求
(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保密守则
保密守则
1、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2、不该知悉的秘密不问。 3、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4、不在私人交往或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涉及秘密。 5、不在非保密场所阅办、谈论秘密。 6、不擅自记录、复制、拍摄、摘抄、收藏秘密。 7、不擅自携带秘密载体去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 8、不使用无保密措施的通信设备、普通邮政和计算机 互联网络传递秘密。
(二)泄密的主渠道 2、泄密的主渠道
7、队伍不纯造成的泄密。少数人受私立驱动,有 的甚至腐化堕落充当黑社会势力的保护伞,非法提供或 出卖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
二、失泄密的渠道和责任
(二)、泄密的主渠道 2、泄密的主渠道
8、非法窃取。我内部人员被敌对组织或境外情报机 构策反,充当其情报、间谍人员,或敌对、境外机构的 情报人员潜入我内部非法窃取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 。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刺 探国家秘密或警务工作秘密,造成泄密。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7、公安保密工作
公安保密工作:是指各级公安机关对工作中已经或可能产生的国家秘 密和警务工作秘密事项,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等多种手段, 及时确定密级,采取保密措施,落实保密责任,消除泄密隐患,查处 泄密事件,防范窃密活动等一些列公安机关内部行政管理事物的总称。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一、保密工作的概述
6、警务工作秘密范围
警务工作秘密具体范围: 1、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具体工作部署、行动方案、 情况报告及其他有关情况; 2、隐蔽工作单位的代号、地址和电话号码; 3、警务活动中使用的密语、代号和通信联络方法; 4、治安耳目、监所耳目的布建、使用及档案管理情 况; 5、正在侦查的一般刑事案件的具体工作方案、案情、 工作进展情况,将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情 况; 6、爆炸物品的专门管理技术; 7、公安机关内部计算机主干网、局域网的规划、建 设使用和安全防范措施情况;
二 、保密工作的概述
3、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范围
1.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