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浅议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摘要】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危机,这场堪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直接导致2009年全球的经济衰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议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 信用扩张、泡沫经济、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

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做简单的陈述,引出从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形成泡沫经济经验教训前言: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由2007年初夏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及华盛顿相互银行的破产达到了它的顶峰。

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股票市场的急剧动荡, 经济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

金融危机已逐渐演变为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原因1.信用扩张金融市场的信用膨胀肇始于货币的信用化和资本化。

货币的初始形态是贵金属,它与实体经济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和信用货币取代了金属货币,这就是货币的信用化过程;而随着股票和债券的出现,货币成为了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即所谓的货币的资本化。

货币的信用化和资本化是虚拟经济的初始形态,它不再与实体经济存在对应关系,而是信用扩张的结果,具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

这时就形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二元结构。

信用扩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好处毋庸多言。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用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包含着巨大的危险。

一些事实说明了信用膨胀的严重程度。

从世界经济的格局看,美国的GNP只占世界的25%,但外汇交易中美元占了90%,美国的股值和债券余额占全球50%,这说明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大大超过了其实体经济在全球的地位。

信用膨胀的结果是虚拟经济具有巨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而这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而信用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偿付能力的预期上的,它反过来也在不断加强这种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膨胀缺乏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高涨时它会把金融资产的价格推得很高,然而一旦人们的预期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信用链条的连锁反应,造成整个信用体系的崩溃,最终使得实体经济也陷于瘫痪。

信用扩张,即信用膨胀,是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面对已经形成甚至有扩大趋势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行动,希望通过向货币市场提供巨额资金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欧洲中央银行8月9日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

8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610亿欧元,以缓解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

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9日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

日本中央银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

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2.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

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

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

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

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

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全球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自2001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居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进而导致次级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

一旦这些按揭贷款被清收,便最终造成信贷损失。

3.次贷危机我们知道,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

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

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

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4.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

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

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

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

金融衍生品常见的有远期合约、期货、期权、掉期等。

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二、浅析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真正原因是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次贷危机是导火线。

在这里用一个例子说明。

两个人卖苹果,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苹果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

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苹果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苹果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苹果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苹果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苹果一下子种不出来,就购买远期苹果。

A和B一方面增加种苹果(每天达可收获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苹果,还做起了发行苹果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可以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苹果债券。

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苹果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坏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苹果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苹果就可以了)——失业;苹果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

——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的危害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

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

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例,由于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该公司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

此外,法国巴黎银行9日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

这三只基金的市值已从7月27日的20.75亿欧元缩水至8月7日的15.93亿欧元。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9日,在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担忧加剧,导致欧洲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

其中,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87.18点,收于13270.68点,跌幅为2.83%。

发生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犹如风暴云团,不仅令道指持续跳水,欧洲三大股市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也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

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四、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1.次贷产品上的分散投资是一种假象从房价的角度来看,次贷产品的分散投资是风险转移,而不是分散投资理论成立的基石风险分享,也就是说当一个投资品种(比如股票)下跌的时候,另外的投资品种却在上升(比如债券)。

因此,当美国房价出现全国性普降后,次贷产品的分散投资并没有减少风险,而是风险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转移。

我们得到的这个教训并不是建议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充分意识到分散投资理论的局限性。

2.要真正理解每一项投资的风险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市场老手都有可能被复杂的投资产品欺骗。

08年10月,当花旗集团还在说“随着2008年即将过去,我们预计盈利将回归常态”的时候,当瑞银集团还在说着“我们投行业务将有相当积极的回报”时,几乎一夜之间,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却成为次贷危机中最大的输家,那些看起来相当安全的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CDO给他们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