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

2016/11/9 17
1、“四杰”对诗歌创作题材领域的开拓 从宫廷——市井”;从台阁——江山与塞漠。 2、壮美:“四杰”对诗歌美学的追求 杨炯:《王勃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 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2016/11/9
16
1、“四杰”对诗歌创作题材领域的开拓 从宫廷——市井”;从台阁——江山与塞漠。 2、“四杰”对诗歌美学的追求 杨炯:《王勃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 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3 、“四杰”恢复了对文学抒情功能的重视
2016/11/9 30
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之《唐史演义》曾记前人留一笑 谈云:“汉经学,晋清谈,唐乌 龟,宋鼻涕,清邋遢。”
2016/11/9
31
二、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英国学者威尔斯《世界史纲》: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 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 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3
四、陈子昂与诗歌革新
陈子昂是初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继“四杰” 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 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 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的优良传统,高倡恢复建安文人的慷慨意气 和人生理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架起了建 安风骨与盛唐气象之间的桥梁。
2016/11/9
2016/11/9 25
韩愈《荐士》: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明末胡震亨《唐音癸签》:“与有唐一代诗, 功为大耳”。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2016/11/9 26
《感遇诗》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具体 实践,三十八首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大体可分 两类,或感慨时事,或感伤身世。
(鲁九皋《诗学源流考》)
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 ,他们以互不相同的风格,加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正如李白《古风》其一所说:“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无疑是两 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 别以或宁静优美、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 天宝十二载,盛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这种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正是盛唐 诗歌的艺术风貌。 总的说来,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 代表。“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伟大的诗人杜甫,以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他既是盛唐之 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新变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成为 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
2016/11/9 33
佛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祆
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伊斯 兰教、犹太教、婆罗门教。 音乐舞蹈:三大舞:胡旋、胡腾、柘枝 王建《凉州行》:洛阳家家学胡乐 白居易《胡旋女—戒近习也》:胡旋女, 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 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 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 二人最道能胡旋。
所谓“感遇”,即感于所遇,即事抒怀,与阮 籍《咏怀》一脉相承.对张九龄《感遇》十二 首、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均有影响。
2016/11/9
27
第二章
盛唐诗歌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
禅。 六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 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 筵。
2016/11/9 28
盛唐诗 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
“自后曲江继起,浸浸称盛。开元、天宝之际,笃生李杜二公,集数百年 之大成。……其辅二家而起者,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刘眘虚、裴迪、储光羲、常建、崔颢诸人。而元结又有《箧中集》一选, 集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融七人之作,都为一 卷,其诗直接汉人。故论诗者至开宝之世,莫不推为千载之盛也。”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 2757首,其中心任务是要批判地继承六 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 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初唐的前五十年,是宫廷诗的时代。初唐前五 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 、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 仪、褚亮等人在内的宫廷作家群,而 “以绮错婉 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 为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 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
2016/11/9 2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016/11/9
3
第二节
初唐诗
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
一、概况: 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 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闱帷之作,上官仪有婉 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 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李峤)文章宿老,沈宋 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 ——高棅《唐诗品汇·总叙》
社会风气的开放。
婚姻开放,妇女相对自由,离婚、改嫁、再
嫁、三嫁者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乱伦之事, 如玄宗纳儿媳妇杨氏为贵妃,高宗以太宗才 人武则天为皇后,太宗以弟媳杨氏为妃(生 曹王李明,《新唐书》说:“曹王明,母本巢 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征谏止。 ” ) 等。朱熹说:“唐之渊流出于夷狄,故闺门 失礼之事,不以为怪。”蔡东藩说:“唐乌 龟,宋鼻涕”。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 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 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 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 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 ,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 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 ,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 路。 总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 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 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2016/11/9 22
张若虚、刘希夷的诗中如梦如幻般澄澈优美 的境界,略带凄凉感伤而绝不消沉颓废的音调, 对青春年华和生命宇宙的理性思考,展示出清新 健康的审美风貌,标志着诗歌发展距离盛唐高峰 已经不远。自此以后,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诗篇 就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唐诗的鲜明特色之一。
2016/11/9
《旧唐书》本传载:“(仪)工于五言诗, 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 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将六 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加以程式化,总结 出“六对”(字词对)、“八对”(句对) 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2016/11/9
10
据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引李淑《诗苑类 格》,所谓六对是:一是正名对。如天地对 日月;二是同类对,花叶对草芽;三是连珠 对,萧萧对赫赫;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 柳;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六是双拟 对,如春树春花对秋池秋日。
二、 王绩与“四杰”
王绩是隋唐之交独立于宫廷以外的诗人,在隋 唐两朝都曾出仕,终因仕途失意而归隐。王绩因其 独特的人生旨趣,高标独立,隐逸田园,作品亦呈 现出与宫廷诗人迥然的艺术风貌。其诗多写其乡居 生活和隐逸情趣,风格淡远,在沿袭齐梁遗风的初 唐诗坛独拔于流俗之外,使人耳目一新。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 上官仪与沈佺期、宋之问
宫廷诗人: 上官仪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2016/11/9
8
“上官仪”、“上官体”
上官仪(616?-664),字游韶。贞观初进 士,太宗时曾任秘书郎,高宗时官至东西台三品。 因建议高宗废武后,得罪武则天,被诬构参与梁王 李忠谋反,下狱死。太宗对其文才颇欣赏,《旧唐 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 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他的诗今存二 十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他的诗以绮靡婉媚著 称,时人多效仿,称为“上官体”。
2016/11/9
15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天下, 号为“四杰”。卢、骆生年较早,约比王、杨长 十馀岁。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心中充满匡 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怀着变革 文风的自觉意识,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和现实人 生,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贵族社会,诗歌中开 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不仅推动了诗歌的健康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 变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2016/11/9
Copyright 1996-98 ©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1
第一节 隋代诗歌
一、隋代诗歌基本上延续齐梁文风,缺乏创新, 呈现出过渡状态。 二、隋代主要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 都是北齐、北周入隋的老臣,代表作有卢思道 《从军行》、杨素《出塞》等边塞诗。与前代相 比,作品中有更多的写实成分和真情实感。 三、薛道衡被视为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以 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见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