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Skeleton 骨骼Vertebra 椎骨Joint 关节Knee joint 膝关节Esophagus 食管Stomach 胃Pancreas 胰Rectum 直肠Colon 结肠Pharynx 咽Larynx 喉Kidney 肾Ureter 输尿管urethra尿道Testis 睾丸Ovary 卵巢Uterus 子宫Heart 心Artery 动脉Atrium 心房Ventricle 心室Thoracic trunk 胸导管Cornea 角膜Conjunctiva 晶状体Retina 视网膜Cortex 皮质Nucleus 神经核Neuron 神经元Ganglion 神经节Sciatic nerve 坐骨神经Cerebellum 小脑Hypothalamus 下丘脑Brain stem 脑干名词解释: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得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得横嵴,可在体表摸到,第2肋恰与胸骨角侧方相连接,因此胸骨角可作为计数肋得标志。
翼点:颞窝底得前下部骨质较薄,最薄弱处在额、顶、颞、蝶四骨得汇合处,常构成“H”形得缝,称为翼点,其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前支。
椎间盘:就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得纤维软骨盘(第1与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由柔软并富有弹性得胶状物质构成。
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而成,富于坚韧性。
椎间盘不仅将相邻椎体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且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作各个方向得运动。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愕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与咽得分界。
肝门:肝得脏面中部有呈似“H”形得沟,其中位于中间得横沟称肝门,就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与肝得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得部位。
肺门:肺得内侧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就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与神经等进出肺之处。
肋隔隐窝:为肋胸膜与隔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就是胸膜腔得最低点。
肾门:肾得内侧面中部凹陷称肾门,为肾动脉、肾静脉、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处。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得内面有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称膀胱三角。
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
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
该区就是膀胱结核与肿瘤得好发部位。
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得夹角称为静脉角。
就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得部位。
三尖瓣:在右房室口周缘得纤维环上附有三个近似帆状得瓣膜,称三尖瓣,按其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与隔侧瓣。
每个瓣膜借腔索连于乳头肌上,当心室收缩时,血液推动瓣膜向上,关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得收缩,牵拉键索使瓣膜恰好关闭,不致翻向心房,防止血液逆流回右心房。
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在结构与功能上为一整体,包括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与乳头肌。
视神经盘(盲点):在视网膜后部得内侧,视神经起始处得一白色圆形隆起,叫视神经盘。
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有视网膜中央血管通过。
黄斑:在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约3、 5mm处,有一黄色区域,叫黄斑。
其中央有中央凹,就是感光最敏感得部位。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得团块,称神经核。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得部位,髓鞘色泽白亮称白质。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与树突聚集得部位,在新鲜标本中因富含血管而色泽灰暗,称灰质。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得团块,称神经节。
纹状体:尾状核头部写豆状孩前部相连,并有纤维穿过,在水平切面上呈灰白相向得纹理,故二核合称为纹状体。
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不成对得前交通动脉、成对得大脑前动脉起始段、成对得颈内动脉末段、成对得后交通动脉与成对得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构成。
它位于大脑底部,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脑垂体及其漏斗、乳头体周围。
大脑动脉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互吻合。
问答题:1、关节得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有哪些?答:关节得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与关节腔。
关节得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与关节唇。
2、从侧方观察,脊柱有哪些生理弯曲?答:从侧方观察,脊柱得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与骶曲。
其中颈曲与腰曲凸向前,胸曲与骶曲凸向后。
3、膝关节得构成如何?膝关节囊内有哪些主要结构?答:膝关节就是由股骨下端、胫骨上段与髌骨构成。
膝关节囊内得主要结构就是内外侧半月板与前后交叉韧带。
4、膈上有哪些裂孔?各有什么结构通过?各自得对应水平高度在哪里?答:膈上有三个裂孔,分别就是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与腔静脉孔。
它们各自对应得水平高度为第12胸椎,第10胸椎;第8胸椎。
分别经过得内容为主动脉与胸导管、食管与迷走神经以及下腔静脉。
5、胆汁得产生部位在哪里?写出进食与非进食时胆汁得流经途径。
答:胆汁由肝细胞产生。
非进食时,胆汁经左、右肝管出肝,经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与浓缩。
进食时,胆囊收缩,胆囊内得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得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
6、大唾液腺有哪几对?其导管各开口于何处?答:共有三对大唾液腺,它们就是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得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
7、食管三个狭窄得部位在哪里?各狭窄距中切牙得距离就是多少?答:食管得第一处狭窄在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处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处狭窄在食管穿膈得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8、鼻旁窦有哪几对?各开口于何处?答:鼻旁窦有额窦、蝶窦、上颌窦与筛窦四对。
额窦、上颌窦与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9、壁胸膜分哪几部分?各覆盖在何处?答:壁胸膜分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与胸膜顶四部分,肋胸膜衬贴于胸壁内面,膈胸膜贴附于膈得上面,纵隔胸膜贴附于纵隔两侧,肋胸膜与纵隔胸膜向上连续包盖肺尖得部分为胸膜顶。
10、写出左、答右主支气管得差别。
答:左主支气管得特点就是细、长、斜;右主支气管得特点就是短、粗、直。
11、输尿管得三个狭窄位于何处?其临床意义如何?答:输尿管全长有三个狭窄;第一个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第二处位于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输尿管跨过小骨盆入口处);第三处在输尿管壁内部。
肾、肾盂及输尿管结石下降时,易在狭窄处滞留。
12、肾得位置及被膜(由内向外排列)如何?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紧贴腹后壁上部。
肾得被膜由内向外为纤维囊、脂肪囊与肾筋膜13、输尿管按行径可分为哪几部?答:输尿管按走行可分为输尿管腹部、盆部与壁内部三部分。
14、男性尿道分为哪几部分?有哪几处狭窄与弯曲?答:男性尿道分前列腺部、膜部与海绵体部三部分;有三处狭窄,即尿道内口、膜部与尿道外口;有两处弯曲,即耻骨下弯与耻骨前弯15、输卵管分哪几部分?受精与结扎得部位各在何处?答: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输卵管漏斗部。
受精得部位在输卵管壶腹,结扎得常选部位在输卵管峡。
16、子宫得位置形态及固定装置如何?答:子宫位于小骨盆腔得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
子宫得正常位置依赖于盆底肌得承托与韧带得牵引与固定。
主要得固定韧带有①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②子宫圆韧带;可维持子宫前倾位;③子宫主韧带:可防止子宫下垂④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位。
17、简述子宫得位置形态。
答: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后略扁得梨形。
子宫分前、后两面,左右两缘。
子宫向上以两个输卵管子宫口与输卵管相通,向下以子宫口与阴道相通。
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分,子宫颈又分为子宫颈阴道部与子宫颈阴道上部。
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间狭细得部分为子宫峡,非妊娠期时不明显,长约1cm,在妊娠期子宫峡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至妊娠末期可延至7 ~11cm,子宫峡内腔就是狭窄得子宫峡管。
子宫腔可分为三角形得子宫体腔与梭形得子宫颈管两部分。
18、写出左、右心室出、入口得名称与相应得防止血液返流得结构组成答:左心室入口为左房室口,防止血液返流得结构名称为二尖瓣复合体,由左室房口纤维环、二尖瓣、腱索与乳头肌四者19、窦房结得位置在何处?心传导系包括哪些结构?答: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界沟上端得心外膜深面。
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正常起搏点)、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最后到达浦肯野纤维网。
20、主动脉弓从右向左一次发出哪些动脉?答:主动脉弓从右向左依次发出三大分支,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
21、直接由腹主动脉发出得脏支有哪些?答:直接由腹主动脉发出得脏支成对得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与睾丸动脉(女性为卵巢动脉);不成对得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
22、写出房水产生得部位及循环途径。
答:睫状体产生房水,房水自眼后房经瞳孔入前房,然后由虹膜角膜入巩膜静脉窦,再经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
23、写出鼓室各壁得名称、毗邻与开口部位。
答:鼓室共有6个壁,上壁就是鼓室盖壁,毗邻颅中窝;下壁为颈静脉壁,毗邻颈内静脉;前壁为颈动脉壁,毗邻颈内动脉,前壁上有咽鼓管得鼓室口得开口;后壁为乳突壁,毗邻乳突窦与乳突小房,后壁上有乳突窦得开口;外侧壁就是鼓膜壁,毗邻外耳道;内侧壁为迷路壁,毗邻内耳。
24、简述眼球壁得分层及各层得分部。
答:眼球壁从外向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与视网膜3层。
其中纤维膜就是由前面得角膜与后面得巩膜构成;血管膜就是由自前向后得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3部分组成;视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细胞层,视网膜自前向后可分为虹膜部、睫状体部与视部3部分。
25、内囊位于何处?它由什么结构组成?内囊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何纤维束通过?答:内囊位于尾状核、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行得感觉纤维束与下行得运动纤维束构成,内囊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与内囊后肢三部分。
其中内囊前肢有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与听辐射通过。
26、简述脑脊液得产生部分及循环途径。
答:脑脊液主要产生于各脑室得脉络丛,循环途径为:脑脊液经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27、分布于舌得神经有哪些?各有何功能?答:分布于舌得神经有三叉神经得下颌神经、面神经得鼓索、舌咽神经与舌下神经。
三叉神经得下颌神经负责舌前2/3得一般感觉,面神经得鼓索负责接受舌前2/3得味觉,舌咽神经负责接受舌后1/3得一般感觉与味觉,舌下神经支配所有舌肌得运动。
28、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易损伤部位分布在何处?它们损伤后得典例表现如何?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起始部位在哪里?答:正中神经易损伤得部位在腕前,损伤后得典型表现为“猿手”;尺神经易损伤部位在尺神经沟,损伤后得典型表现为“爪形手”;桡神经易损伤部位在桡神经沟,损伤后得典型表现为“垂腕”;腋神经易损伤部位在肱骨外科颈,损伤后得典型表现为“方肩”;胫神经易损伤部位在腘窝,损伤后得典型表现为“钩状足”;腓总神经易损伤部位在腓骨颈,损伤后得典型表现为“马蹄内翻足”29、基底神经核包括哪些结构?何谓新纹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