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间距采样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等间距采样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等间距采样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郝亮,孟立凡,刘灿,高建中(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摘要:简单介绍通过对窄脉冲等间距采样来测试电缆故障的基本原理,分析其脉冲的特点和处理要求;采用F PGA和MSP430F149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单路多次低速数据采集系统;利用Quartus II软件编写主控程序,并在Modelsim下进行仿真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方案切实可行,可有效解决电缆故障测距过程中的高精度数据采集问题。

关键词:等间距采样;数据采集;MSP430F149;F PGA中图分类号:TN98文献标识码:BH igh2spe e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Equidistance SamplingHao Liang,Meng Lifan,Liu Can,Gao Jianzhong(Inst ruments Science and Dynamic Measure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 aiyuan030051,China)A bstract:T he basic principle of testing cable faults wit h narrow2pulse equidistance sampling is described.Pul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2 cessing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The single2line repeated low2speed dat a acquisition system is designed with FPGA and MSP430F149 as main control chips.Main control procedures are programmed in Quartus II and simulated in Modelsim.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 he system is practical,and the problem of high2precision data acqui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cable fault location is resolved effectively. K ey words:equidist ance sampling;data acquisit ion;MSP430F149;FPGA引言电缆故障是通信行业中的常见故障,而电缆测距是排除故障的前提条件。

准确的电缆测距可以缩短发现故障点的时间,利于快速排除故障,减少损失。

窄脉冲时域反射仪利用时域反射技术来测定电缆断点位置,可以同时检测出同轴传输系统中多个不连续点的位置、性质和大小。

窄脉冲信号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为了能够有效地捕捉到窄脉冲信号,对A/D采样率和处理器速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数据采集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设计需求。

本文介绍的单路多次低速数据采集方案硬件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1系统设计理论依据根据电磁波理论,电缆即传输线。

假若在电缆的一端发送一探测脉冲,它就会沿着电缆进行传输,当电缆线路发生障碍时会造成阻抗不匹配,电磁波会在障碍点产生反射。

在发射端,由测量仪器将发送脉冲和反射脉冲波形记录下来。

实际测试中,具体障碍的波形有所差异:断线(开路)障碍时,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同;而短路、混线障碍时,反射脉冲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反。

波形如图1所示。

图1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波形设从发射窄脉冲开始到接收到反射脉冲波的时间为$t,则:l=v#$t2其中,v为脉冲波在电缆中的传输速度;l为电缆故障点与脉冲波送入端的距离。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同一个固定障碍的线路上多次送入同一脉冲电压,其反射脉冲将同样地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

要实现对反射窄脉冲的捕获和1m的测距分辨率(在波速为200m/L s的情况下),则$t=2lv=2@1200=0.01L s =10ns。

即要求抽样的时间分辨率为10ns,对应的数据采集系统频率高达100MHz。

同时,最大测量范围是2km 时,要求发射脉冲的重复周期T=2lv=2@2000200=20L s。

实际上,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可能小于200m/L s,这就要求发射脉冲的重复周期大于20L s 。

该时域反射已发射脉冲的重复周期T =40L s,因此需要存储的数据是40L s 的时间间隔,每10ns 采集一个点,共需要4K 个存储单元。

2 系统硬件设计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由单片机、A/D 转换器、隔离器、存储器、地址发生器及相应的控制逻辑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本文选用TI 公司的单片机MSP430F149。

图2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脉冲波形和反射波形在同一测试电缆线上是可多次重复出现的。

只要发射脉冲产生一次,反射脉冲就会产生一次,而且波形是相似的。

当要求对波形进行100MH z 的数据采集时,只需使用转换速率为25MH z 的A/D 转换器进行4次采样,每次的间隔时间为是10ns 。

因此,可以采用该方案进行数据采集,将系统设计的成本降到最低,满足电缆测试的高精度要求。

3 系统软件设计3.1 单片机控制部分的设计单片机控制部分主要完成系统清零和数据读出。

其具体功能是:负责A/D 转换过程的启动及控制;对采样后存储于存储器内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P2口用作数据端口,P1.0为系统清零位(包括地址以及控制逻辑部分),P1.1控制A/D 转换器与存储器的连接和断开,P1.2为采集完成位,P1.3读出数据地址信号控制,P1.4完成对存储器的读写控制。

系统上电后,单片机首先控制A/D 转换器直接和存储器连接,接着给出系统清零信号,将地址和控制逻辑的计数器清零,等待触发脉冲的到来,单片机进入低功耗模式。

开始数据采集后,单片机以中断方式来判断采集是否完成;采集完成后P1.2产生中断信号,唤醒单片机;系统再一次清零并断开A/D 转换器和存储器的连接,控制地址发生器将存储在里面的数据读出,一次采集就完成了。

3.2 FPGA 控制逻辑的设计窄脉冲时域反射仪要求的分辨率较高,所以要求的采样频率相当高。

例如,要实现1m 的测距分辨率(在波速为200m/L s 的情况下),要求波形抽样的时间分辨率约为10ns,对应的数据采样频率达100MHz [3]。

逻辑控制要实现对一固定波形多次采样,并进行波形拼凑。

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即将需一次完成的100MHz 高速采样[2]转换为较低频率的4次采样,将各次采样的结果进行重新组合,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100MH z 采样波形。

系统的实际数据采样速率为25MHz,采样时间间隔为40ns 。

每完成一次波形测试,仪器要连续发射4次脉冲,数据采集电路启动4次。

由于障碍点是固定的,每次发射脉冲时仪器接收到的脉冲反射波形是相似的,只不过发射脉冲的时刻与启动采样的时刻延时分别从0ns 、以10ns 为间隔增加到40ns 。

3.2.1 FPGA 的控制流程FPGA 的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

硬件逻辑控制模块可以产生高速数据采集所需的A/D 转换器和存储器的控制信号。

图3 FPGA 的控制流程3.2.2 FPGA 控制逻辑的具体实现高速数据采集[1]控制逻辑的设计主要包括:脉冲个数检测电路的设计和读写存储器的地址逻辑生成部分的设计。

OP 信号产生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4 OP 信号产生原理图脉冲个数检测电路是通过2个2位的计数器来实现的。

连接T RIG(触发启动信号)的计数器(启动计数器),判断当前是第几个脉冲,它的状态过程是00v 01v 10v 11,连接100MH z 晶体振荡器的计数器(晶振计数器)用来统计10ns 脉冲的个数。

也就是说,当连接触发启动信号的计数器从00v 01时,晶振计数器是00状态,这时后面的状态选择输出一个由低到高的跃变OP (输出脉冲),控制后面25MH z 数据采集开始。

当启动计数器又有一个触发过来(从01v 10)时,晶振计数器就开始从00v 01,也就是统计一个10ns 。

统计完以后,后面的状态选择又输出一个由低到高的跃变OP,开始25MH z 数据采集。

以次类推,分别是延迟20ns 和30ns 开始数据采集。

得到的OP 仿真图如图5所示。

在逻辑控制设计完成后,将最后得到的25MH z 时钟输入17位计数器。

每次上升沿到来,地址加1,生成的地址信号使得采样的信号存入对应的地址单元。

使用Q9位是为了让输出端可以产生低电平,从而在采样数据到达所需个数时,有一个上升沿来触发其所控制的触发器,使得数据采样暂停,等待下一次采样。

Q12用作反馈,数据采样到了4K 后通过它进行反馈,停止A/D 芯片的工作,同时将地址计数器清零,准备数据读出。

当存储器存满4K 的数据,AP _OE 输出高电平,用于控制A/D 芯片和内部地址计数器。

可以看到,地址计数器在数据采集到达4K 后也清零,在初始的位置等待数据的读出。

系统控制原理图如图6所示。

系统控制仿真图如图7所示。

4 结 论本系统在MSP430F149单片机和FPGA 控制下,通过多次低速数据采集并对采样到的数据进行重组,实现了高达到100MH z 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存储。

该系统不但具有硬件成本低、系统功耗低的优点,而且数据采样频率完全不受单片机速度的影响,只取决于所选用A/D 转换电图5 OP 仿真图图6 系统控制原理图图7系统控制仿真图路的速度和控制逻辑的设计。

其测量结果准确度高,环境实用性强,可有效解决电缆断点测定的难题。

参考文献[1]杨理践,于潇宇,高松巍.基于FPGA的海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测控技术,2009(5).[2]皮代军,张海勇,叶显阳.基于FPGA的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6).[3]章勇勤,艾勇,邓德,等.基于FPGA的超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J].数控采集与处理,2009(2).[4]马育锋,龚沈光.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路信号采集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2).[5]刘军,周东辉,周亚楠.一种深海长期观测低功耗数据采集装置[J].微计算机信息,2009(10).[6]马雄楠,方方,邱远法.基于MSP430的微功耗计数电路的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4).(收稿日期:2009209227)!21磁盘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除稳定性外,最主要考虑的是有效空间利用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这3种文件系统中,msdos文件系统的空间利用率要高一些,minix文件系统次之,ext2文件系统最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