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解读
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解读
2016《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主要变化
新标准共9个部分64条标准,描述了制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的方法 学、证据等级以及实践标准推荐,第4-9部分新增了适应于本部分 所有条目的标准以减少重复。
内容新增了五条新标准: Infusion Team (静疗团队) Standard
Precaution (标准防护) Vascular
【2011版 INS 】无此内容
第三部分预防和控制感染
标准18. 医疗废物与使用安全
18.5 用于分离或除去血源性病原体的工程安全的设备如自护套针头、需处于激 活状态,随时、随处可用。 使用安全设计装置预防针刺伤(V 法规) 使用被动性工程安全设计装置预防针刺伤(V 法规) 不可折断或弯曲锐器,必要时用单手技术修复 激活内部安全性控制装置,在使用后整个丢去 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安全设计保护装置使用方法的教育和培训
对于新生儿、儿童患者及老人考虑使用22-24G导管,以使穿刺伤害降至 最低(V)---新增,2011版无此描述。
第五部分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标准26. 血管通路装置计划:外周静脉短导管/中等长度导管
—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血 管可视化技术来提高成功率 【2011版INS】头皮钢针的使用仅限于短期或单剂量给药(V)
[2011版 INS】--标准2、3 为新生儿和小儿患者、老年患者
标准3. 实践范围
第一部分 输液治疗实践
在组织政策中明确规定参与输液治疗给药的各类临床工作者的角色、 职责和责任均由明确规定。 主要适用于护士(注册护士,实习护士/职业护士,高级护士)无执照 的辅助护理人员,放射科/呼吸治疗技师/技术人员、治疗人员,医护 人员
Visualization (血管可视化)
CVAD Tip location 置)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的尖端位
Nerve Injuries (损伤神经)
循证依据的分级及强度变化
• 2016版 –I级证据占5.8% –V级证据占46% –新增350多条参考文献
有更多强有力的证据可为临床工作者 提供信息和数据
2016版INS指南内容
第一节输液治疗实践 第三节预防和控制感染 第五节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放置 第六节血管通路装置的管理
第一部分 输液治疗实践
标准1. 患者医疗护理
适用于所有配备和/或使用血管通路装置以及实施输液治疗的场所。 临床医务人员有义务维护患者权益,维护患者隐私 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2011版 INS】标准5. 实践范围主要适用于护士(注册护士,实习护 士/职业护士,高级护士)无执照的辅助护理人员
标准4. 静疗输液团队
第一部分 输液治疗实践
【 2016版 INS 】新增标准 适用于满足患者和医疗机构需求的服务 血管通路装置的置入和维护交由接受过输液治疗 教育、培训和能力验证的个人或团队。
【2011版INS 】标准22,也有此内容。
第五部分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放置
标准26.血管通路装置选择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以适应以下因素的要求 患者治疗方案的血管通路要求、预期治疗的持续时间、血管特点、年龄,并 发症,输液治疗史 在满足治疗方案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内腔最少,创伤性最小的导管装置 【2011版INS 】标准22,也有此内容。类型
[2011版 INS ]--1.1适用于所有实践输液治疗的场所
标准2.特殊患者群体
第一部分 输液治疗实践
包含新生儿、儿童、孕妇和老年群体 [2016版】INS- 新增DEHP输液装置在新生儿及儿童输液的限制使用。
•新生儿和儿童患者应考虑:识别生理特性对及其药物和营养选择的 影 响;给药设置的选择(如无邻苯二甲酸酯二异辛酯 [DEHP])剂量和数 量限制参照年龄、身高、体重或体表面积;2,8-12(V)
外周静脉短导管 –选择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IV) •首选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利于自我护 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闭栓塞 •不要使用下肢静脉,(IV) –对静脉穿刺置入有困难和尝试血管穿刺失败的成人和患儿使用超声技术(I)
2016 INS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解读
2017年7月20日
INS 简介
• INS( Infusion Nurses Society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成立于1973年; • INS是输液治疗领域的全球权威机构,致力于建立超出公众期望的最高
输液护理标准; •
2016《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VS
2011年版INS指南
随着输液护理的科学和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临床实践因不断进行的 研究而不断发展,而《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为我们提供一个指导临床实践 的框架,以保证最佳治疗效果,而具有重要循证意义
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2016年最新修订版本(第七版) 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理念 更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的操作指南
• 2011版 –I级证据占3.8% –V级证据占67%
2016版INS指南内容
一、输液治疗实践 二、患者和临床安全 三、预防和控制感染 四、输液设备 五、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六、血管通路装置的管理 七、血管通路装置相关并发症 八、其他输液装置 九、输液治疗
• 附录
--静脉输液团队 的定义 --静脉图 --术语表 --索引
不适应于中长导管的治疗 —避免连续发疱剂输注,胃肠外营养,渗透浓度>900mOsm/L 的液体, 不得使用外周静脉导管。 —避免使用中等长度导管:患者血栓病史,血液高凝,需要保护血管的 终末期肾病。 【2011版INS】渗透浓度> 600mOsm/L的液体
第五部分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标准27.穿刺部位的选择(首选穿刺部位变化)
2016年版INS指南
从“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更改为《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从“护理”到“治疗”的升级, 意味着实践标准的全面升级。
2016《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述
2011年版输液护理指南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版》
1980, 1990, 1998, 2000, 2006, 2011,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