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企党组织怎样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作者:史端阳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样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向着市场化与国际化靠拢,所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在这种新形势下,在国有企业中是否能够使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国企是否能够实现科学发展最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政治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是支柱,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占据核心地位。
做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能够使国有经济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并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重视生产经营,而忽略党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在国有企业中,必须使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发挥,这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得出的结论,同样是我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因此,如何在国企党组织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真正把党建工作做细,并落实到实处,更好服务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是国企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坚持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的重要原则在国有企业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与权利,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并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所涉及到的产业很多都与国家的经济命脉、与国家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保证了国家在处理突发事件以及重大经济危机时有可以绝对依靠的力量,可以说,我国国有企业不管是质量方面还是数量方面,都在我国国民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直接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生产力,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以及国防实力的主要力量,同时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
此外,国有企业中的党员数量与职工数量,在我国党员总数以及全国城镇企业员工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的重要的群众基础以及组织基础。
所以,发展好国有企业,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并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使命。
只有坚持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使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以及组织基础不断扩大,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执政之基不断扩大。
长期的历史实践证明,坚持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不动摇,是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牢牢坚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进行股份制改革的速度明显提高;国有企业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了稳步的推进,在经营机制方面实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明显改善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布局与整体结构,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后取得了较大进展;现阶段国有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效益出现了明显增长。
对过去国有企业改革、攻坚过程中的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积极总结,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了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的重要原则,在国有企业改革最为关键的时期,就更要重视并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此外,长期的实践经验还表明,只有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国企中始终占据政治核心地位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保证党的意志体现在各项决策当中,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等被彻底的贯彻执行,有效克服各种难关,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二、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措施1.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积极参与国有企业中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当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的最为基本的措施。
如果国企党组织在关系到国企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上不作为,那么其政治核心作用就无从谈起。
近些年来,部分国有企业在党政方面根据合法程序把相关党委班子成员推荐到企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公司管理层去担任公司的领导职务;而公司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管理层中的党员负责人则根据相关规定进入到国有企业党组织中,这样就实现了一定的平衡。
国有企业党组织相关成员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成员进行交叉任职,进入到企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党组织成员以各种形式反映党组织的建议与意见,并把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决策向党组织进行反馈,不仅能够在组织、机制以及制度上充分保证国企党组织能够真正参与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还可以实现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
2. 坚持党管干部这一基本原则,不但要选好干部,还要管好干部。
我们常说的政治核心作用,其实就是要保证在政治上具有绝对的领导以及决定作用。
在确定好政治路线后,其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干部,因此要坚持党管干部这一基本原则,不但要选好干部,还要管好干部。
在选拔干部时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标准,严格选拔任用的规范程序,提拔那些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较好的思想素质,懂的经营、善于管理,肯做事、会干事的各岗位的优秀人才到适合他的领导岗位上,以建立起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队伍以及后备党员干部队伍,这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障。
如果不坚持党管干部这一基本原则,就无法确保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路线与政策被正确的贯彻执行。
始终坚持党管干部这一基本原则,就是要把党管干部这一基本原则同国有企业董事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选择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使用人权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引入市场机制同国企党组织推荐进行有机的结合,彻底改变过去选拔、管理以及使用国有企业干部的方式。
国有企业使用干部,是企业董事会或者企业总经理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聘用与任用的决定的。
但是企业董事会或者是总经理在聘用与人用干部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干部这一基本原则,在对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任免时,必须在经过企业相关人事部门的全面考察后,经企业党组织研究后提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人事任免,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着需要严格依法行使其用人权。
此外,国有企业党组织需要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以及监督管理,以充分确保各级干部能够正确的履行职责。
3. 领导并坚决支持工会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行使职责,使民主决策得到强化。
在我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工人阶级是必须依赖的重要力量。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体系,国企职工所具有的主人翁地位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国企党组织要想使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工人这一方针不动摇,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内部的民主建设,完善国企职工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以及民主管理的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以及民主化。
在实现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过程中,职代会是比较有效的形式,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不断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国有企业基本民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来确保职代会能够依法行使其拥有的权利,在做出重大决策时需要向职代会报告相关制度,在出台重大的改革措施之前需要对职工意见进行广泛的征求,凡是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需首先提交给职代会审核,在通过后才能执行。
通过上述措施推进国有企业的民主化建设,充分保证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是科学的、民主的,切实维护国有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并激发起国企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以及管理的热情,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凝聚出巨大的力量与智慧。
4. 国企党组织要全程参与国有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以及监督执行。
国企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重要问题的决策,要有相关制度的保证。
相关法规规定,在国有企业中,董事会是管理经营的决策机构,而企业党组织需要根据党章所赋予的权利行使参与国企重要问题决策的职责。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真正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则不可避免的需要参与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以制度化的形式对国企重要问题的决策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切实提升国企党组织对重要问题的决策水平与能力,保证其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一,需要不断完善对标准、程序、考核以及监督进行管理的制度。
第二,党组织成员要向党组织进行定期的工作汇报,认真听取国企党组织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第三,要通过规章制度彻底理清国有企业董事会、管理经营层以及党组织在涉及重要问题时的具体参与权与建议权,严格界定董事长、党组织负责人、总经理三者的权限与责任。
第四,完善对领导干部及职工的选拔聘任制度,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与现代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思想相符合,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使国企党组织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科学的考评,进行严格的把关。
在选拔干部时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标准,严格选拔任用的规范程序,提拔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到适合他的领导岗位上,以建立起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后备党员干部队伍,这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障。
三、国企党组织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需要把握的问题1. 把握好积极参与国企重大决策的基本原则。
在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重大决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参与国有企业决策的行为本质上是组织行为的一种,并非是以个人的身份参与国有企业的事项决策。
第二,要明确参与国有企业决策的意见与建议是由党组织提出的,并非是对国企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替代或者是包办。
第三,要明确参与国有企业决策是具备根本性、全局性以及方向性的重要问题,并不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参与,这里所指的重要问题主要有: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未来发展规划、整体经营策略、企业财务预算与决算;制定或者修改企业改革方案以及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管理制度;企业财产的重组以及在进行资本运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企业重要的人事调动与对内部管理结构的设置以及调整;与企业广大职工的实际利益密切现相关的重要问题等等。
2. 把握好参与国有企业决策的三个重要环节。
第一,要在决策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协商。
在做出决策之前,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需要提前做好报告,把重要决策的议题向党组织进行汇报。
党组织要对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并征求广大国企员工的意见,在经过党政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形成具有主导地位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要在决策过程中进行监督与引导。
在国有企业进行决策的过程当中,党组织要主动组织召开集体会议对决策议题进行讨论,并成集体性意见,然后把意见反映给企业董事会或者是经理层。
党组织内部成员在对企业重要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时,要充分体现出党组织的确切意图。
如果对重要问题做出的决策与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不符,或者是严重脱离实际情况时,党组织内部成员需要积极采用措施进行引导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在无法彻底纠正的情况下,需要立即把情况向上一级党组织进行如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