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枯燥的文字焕发生命的活力 12

让枯燥的文字焕发生命的活力 12

让枯燥的文字焕发生命的活力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牛老师共同来向大家汇报我们关于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的收获。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目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教学流程模式化。

多年来,随着广大教师对识字教学的不断探究,逐渐总结出了现在大多数老师常用的识字教学模式,其流程一般是: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接着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读。

而后,教师打乱顺序指读;然后是去掉拼音,读生字词;再去掉熟字读;接下来分析字形、笔画、笔顺,指导书写。

这实质上就是脱离语言环境的集中识字。

2.缺乏对汉字教学的研究。

这种集中识字的方式,多数教师用起来顺手,课前不用花多少精力去研究生字的教学,即便是不备课走上讲台就能进行生字教学。

老师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

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纠正,长期下去,就必然会挫伤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影响识字效果。

3.学文和识字不能融为一体。

这种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不能把文本当作识字的载体,教材内容与生字学习不能融为一体,识字与学文各走各的路,这其实人为地割断了识字与学文的联系。

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反复地拼读生字,读是读熟了,但当把这些字放到词语中、句子中、课文中时,学生只认识其中的一些生字而已,只学会了几个生字。

这种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的识字教学,显得很乏味,就算学生学会了生字也未必会用,即使老师多方面加以讲解、强调,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字的意义。

鉴于此,去年暑假在薛老师的倡导和指导下,我县小学开始了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探究活动。

牛:张老师,您作为一名教研员,对识字写字教学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去年我也曾听过你作的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的讲座》,收获不小,您能给我们讲一讲随文识字的好处吗?好的。

随文识字与传统的识字方法相比,它有很多优势,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二、随文识字的优势1.从文入手,有语言环境。

把识字教学放在课文中边学文边识字,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认识了生字,理解了新词,这就是我们说的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2.音形义结合,识记容易。

“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儿童对生字词的识记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质量。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这篇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慌”。

单独学“慌”字,音难读,形难记。

而把它放在“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的句子中教学,字义很好理解,字义成了联系字音、字形的纽带,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它的音、形、义。

3.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课堂上老师在和学生围绕课文内容的语言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出示生字、学习生字,运用生字。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的就是生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

而随文识字恰恰强调了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这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牛:张老师,我有一个疑惑,在一篇课文中,每个生字都要随文识字吗?用集中识字的方法教学生字比较简单,随文识字需要的时间较多,往往原来一课时可以完成的内容,随文识字则需要2课时或者更多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随文识字的效率,保证识字效果呢?(过渡语)这是低年级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

我们提倡随文识字,那么,随文识字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识字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随文识字应注意的问题。

三、随文识字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同时还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随文识字的“文”就是儿童最直接,最熟知的语言因素,也是最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2、处理好学文与识字的关系在低年级,识字与学文不是并列关系,识字是重点,学文是识字教学的凭借。

学文重在为识字提供最直接的语言环境。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是教师进行低年级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的凭借。

不要为教课文而教课文,要考虑可以凭借课文如何让学生识记、理解字词,对学生进行哪些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哪些语文能力。

教师有了这种意识,才能真正处理好学文与识字以及语言训练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一课中有一个生字“刨”,有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川川从一开始遇到这位叔叔就开始提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问个没完没了,非得把事情弄个明白。

这种做法,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叫什么?——刨根问底。

(出示)刨,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生字。

你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它?(多数学生都是用加一加、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它的部首是:利刀旁:接着老师说这个“刨”还会变魔术呢!如果我们给它换一下部首,它会变成什么字呢?接着出示有水(),有足()有火()有衣()有刀()学生通过思考就能猜出来。

的识字教学借助课文内容,联系旧知识,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字词,识字方法的灵活运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3、不要孤立识字,要把识字、学词、学文结合起来。

低年级课文大多描述的是学生熟知的事物,浅显易懂,要联系生活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与学词、读句、学文结合起来,才有益于学生准确、全面的理解汉字的意思,加深记忆。

例如:有位老师教学《雷雨》一课中的“垂下来”时,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的。

“垂下来”,是什么意思呢?咱们请蜘蛛来做做动作。

(出示课件:蜘蛛垂下来的动画)谁来说说垂下来的意思?生:我知道,蜘蛛垂下来时,有蜘蛛的丝连着。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吗?生:夏天有蜘蛛的时候我看到过。

师:你真了不起,联系着生活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真的经常用到这个词,(接着老师出示四幅图:分别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小兔子的耳朵垂下来,向日葵的头垂下来)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哪些时候咱们习惯用垂下来?哪些时候习惯用掉下来?同桌的小伙伴,看着图互相说一说。

多数学生会很快说出来:生: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树叶从树上掉下来。

生:小兔子的耳朵垂下来。

向日葵的头垂了下来。

师:看来,在生活中,我们会正确运用这两个词。

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两个词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生:垂下来)如果另一头完全分开了,就用——(生:掉下来)看来一些本来单独靠讲解很难理解的词语,只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把识字学词与学文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理解得透彻。

4.不可平均用力(1)突出识字这一重点。

“识字、学词、读句、学文”各方面不可平均用力,想面面俱到,弄得头绪太多,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一定要把识字作为教学重点,舍得在识字上花时间。

如果识字用时过少,学生对字的音形义印象不深,巩固不牢,特别是一些形近字就容易混淆,影响阅读和表达效果。

(2)对生字进行分类处理。

也就是哪些字可以简单处理,哪些字必须重点关注。

一课有那么多的生字如何一下让学生都掌握呢?教师要根据汉字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安排。

一般说来,简单且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以简单处理;字形复杂的、容易读错的字要重点关注;高频率使用的、意义丰富的汉字,要让学生结合语境组词、造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结合两位老师的识字教学举例说明)牛:张老师,我现在教的是低年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课文的识字教学用随文识字的方法非常有效,例如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中,“荷叶”的“荷”、“水珠”的“珠”、“摇篮”,这几个生字都适合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学习:用婴儿躺在摇篮里的图片和水珠躺在荷叶上的图片与课文内容结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摇篮”,也让学生理解了文意。

同样,本课中“停机坪”“翅膀”“蹲”等生字用随文识字的效果也都非常好。

但是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一课,这篇课文内容较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较难理解,如“地质”“勘探”“波痕”等生字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有些困难,我就把这部分生字运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学习;而“藏”、岩石和“一册书”的“册”也适合随文识字,于是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就把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这两种办法结合起来,教学本课的生字,您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行吗?张:你能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识字,理解字义,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非常好。

看来你在备课时就已经把识字教学作为了教学的重点,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5、选择恰当的识字途径。

为了避免孤立识字,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重识字教学环节的设计,先看看课文一共有多少生字,哪些字可以可以通过随文识字解决,哪些字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更直接一些,哪些字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来认识更容易记住字形,哪些生字可以通过看课文插图来理解,哪些字可以可以用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认识更节省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不至于学生学的枯燥无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6、使用直观的教具、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

应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时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会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7、教师要善用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习的兴趣小学生都喜欢鼓励性评语,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评价中要始终坚持鼓励性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地颌首”,一次“激励地鼓掌”,一声“你真棒”足以让学生高兴一段时间,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能驱使他们对识字产生浓厚兴趣。

牛:我非常赞同张老师的观点,鼓励性的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在识字时,丰富识字教学的形式,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中,我在教学生字“旁边”时,课文图片与文本内容结合,让学生理解“旁边”一词的含义,并识记生字,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

另外我随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旁边”说话:我的旁边是谁?这样学生还学会了运用;学习“许多”时,通过对比花生数量的多少,让孩子们理解词义,同时用“许多”来说个句子,这样不仅理解了词语还训练了说话;这样学生更容易识字并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