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佛醇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CT增强造影中,应用碘佛醇造影时所产生的有关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观察200例增强扫描的患者,针对其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在造影的200例患者中发生局部渗漏2例,轻度不良反应52例,中度不良反应4例。
结论: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迅速的判断能力可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碘佛醇;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血管、体腔的显示。
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造影剂多为含碘制剂。
1971年第二代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其代表药物有碘帕醇、碘海醇、碘佛醇。
笔者曾查阅过相关文献及资料,但就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和预防及处理措施方面内容所述较少,因此现收集我院从2005年4月~2007年1月造影的患者200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58例,将其发生原因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试分析如下,寻找可用于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其发生的程度的有效方法,以供大家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其中男150例,女50例。
老年人180例,青年15例,儿童5例。
癌症患者110例,心血管疾病60例,其他疾病30例。
年龄5~80岁,平均65岁。
应用碘佛醇进行增强扫描,发生局部渗漏2例。
轻度不良反应52例,中度不良反应4例。
我院使用的CT机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Emotion6型螺旋CT机,高压空针注射器为美国产的CT9O0OR型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加拿大生产的规格为320 mg/100 ml的碘佛醇注射液。
1.2 方法:将200例应用碘佛醇进行增强扫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1.3 常见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1)轻度不良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轻度呕吐、轻度荨麻疹等。
(2)中度不良反应:表现为中度呕吐,轻度的荨麻疹和面部水肿,以及轻度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等,血压也可呈暂时性下降。
(3)局部渗漏:表现为注射造影剂的肢体局部肿胀甚至坏死。
2 结果
2.1 碘佛醇造影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患者52例,占本组造影患者的26%;中度不良反应4例,占本组造影患者的2%;有2例发生局部渗漏占1%。
2.2 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紧张,占72%;造影剂注入的速度过快,占21%。
提示心理护理和正确的护理操作对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见表1。
3 对策
3.1 心理护理
3.1.1 做好心理护理:凡需造影的患者检查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让患者或家属尽可能多地了解碘过敏常识如用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危害性。
细致的解释工作,可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决定强化后尤其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除顾虑,稳定情绪,客观讲明不良反应情况及应对措施。
尽量优先检查,以防长时间等待引起不适和潜在性疾病发作。
3.1.2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在下列情况时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增高:(1)心脏病;(2)严重的肾功能疾病;(3)哮喘等过敏性疾病;(4)有造影剂或其它药物过敏患者;(5)体弱、脱水;(6)严重肝脏疾病;(7)严重糖尿病;(8)严重肺部疾患(呼吸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9)过度焦虑;(10)近期使用过造影剂;另外,年龄在1岁内的幼儿或超过70岁的老人通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1]。
3.1.3 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操作,可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造影。
3.1.4 让患者主动配合并签署协议书。
3.2 控制药物的推注速度和推注压力。
3.2.1 严格控制造影剂的用量、注入方式和注入速度。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体重、需要造影的部位、留置血管的弹性等情况,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宜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
造影剂量的选择一般用180~100 ml或按每公斤体重1.2~1.5 ml计算。
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宜为2.0~3.0 ml/s。
如果患者的情况不是很差,注入处血管好,肝脏及血管造影的速度宜快一点,最快可为每秒4 ml。
视病人检查部位、个体差异而定,但在尽可能提高注射速度的同时,应兼顾患者身体状况、年龄及血管弹性等。
大致原则为:患者体质好,强壮,血管正常注射速度可快至3.5~4 ml/s;患者体弱,血管条件一般,注射速度应适中,约3~3.5 ml/s;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或近期经常化疗患者,血管条件较差,脆性大,应降低注射速度,一般为2~3 ml/s[3]。
3.2.2 心衰、肾衰患者禁用高压注射。
3.2.3 不同的注射方式其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应严格掌握不同造影检查的不同注射技术,以免增加过敏反应发生。
3.3 预防药物过敏反应
3.3.1 做好碘过敏试验,但仍然要警惕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以及假性过敏反应的发生。
还要询问糖尿病患者的服药史,因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导致短暂性肾功能不全,这可使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乳酸性中毒。
3.3.2 造影前适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能降低老年不良反应3~5倍,提高机体耐受力6~7倍[3]。
对糖尿病患者慎用,以免使用后加重病情。
3.3.3 CT检查机房应备足抢救器材及药品,且定期更换过期药品,随时处于得心应手状态。
并将造影剂过敏反应急救参考表放在醒目处,以备急救时参考。
注射前备用氧气、气管插管、急救药品齐全,同时护士要有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
3.3.4 患者扫描过程中家属在旁边陪同,因造影剂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发生于开始注射后20分钟内,嘱其家属严密观察,如有不适立即通知医生。
4 讨论
4.1 精神过度紧张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表1我们不难看出,72%的患者之所以发生不良反应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
因为精神紧张可以导致迷
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恶心等症状。
4.2 造影剂的推注速度过快、压力过大是导致局部渗漏的主要原因。
4.2.1 一般认为靶器官增强效果在其他因素均正常时和注射速度成正比,而用自动注射器注射碘照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是因为注射的速度较快(一般为2~3 ml/s),能达到最好的显影效果。
但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渗漏的原因是因为血管较细,而高压空针注射时产生的压力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引起造影剂渗入皮下造成不良后果。
4.2.2 没有选择合适的造影血管,少部分患者是因为长期卧病在床,血管由于反复穿刺或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而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由此而造成渗漏。
4.2.3 造影剂的速度注入过快:由于在造影时,为了达到最好的显影效果,通常使用高压空针注射器进行造影剂的注射。
经过研究证实应用高压注射器能显著提高CT造影诊断水平。
在使用普通注射器时CT造影诊断率为90%,而使用高压注射器后疾病确诊率达到98%,较使用普通注射器疾病确诊率提高了8%[4]。
通常一瓶碘佛醇(100 ml)要求在30秒以内注射完,它的速度达到2~3 ml/秒,而对于某些体质较弱的患者就感觉难以承受。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在增强CT造影中具有不良反应少、毒性小、显影效果好的优点。
但是它作为一种含碘剂,在使用中仍然要警惕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士不光要熟悉和掌握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的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为良好的沟通和亲切的服务,不仅有助于改善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而且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产生。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对造影过程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爱民.造影CT增强扫描中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治疗[J].河北医学,2006,180.
[2] 胡佳寿,孙金凤. CT造影剂副反应临床表现及其预防与处理[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4,(12):90
[3] 董桂青,冯耀荣.恶病质病人CT增强扫描方法和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2(2):147.
[4] 刘阳. CT增强造影中应用高压注射器患者的护理[J]. 现代护理,2006,12(21):1992.。